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立法技术修正与完善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立法技术修正与完善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第四部分已经论述了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法律结构存在一些纰漏,归纳起来主要是总则与分则的关系,特别是该法的分则内容,通过完善能够在保障老年人权益时起到应有的作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总则与分则是个统一的体系,总则规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原则,承接《宪法》的精神,分则紧扣总则制定具体的实施条款。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立法技术修正与完善

(一)法律结构

我国赡养老年人的法律是以《宪法》为指导,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基本,结合《民法典》《刑法》等法律一起进行专门规定的。在第四部分已经论述了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法律结构存在一些纰漏,归纳起来主要是总则与分则的关系,特别是该法的分则内容,通过完善能够在保障老年人权益时起到应有的作用。[11]基本法应当与《宪法》保持一致,《宪法》起的是根本大法的作用对基本法进行原则性的指导,而基本法则应当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落实《宪法》的原则而制定出来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总则与分则是个统一的体系,总则规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原则,承接《宪法》的精神,分则紧扣总则制定具体的实施条款。因为我国的传统赡养老年人是以家庭为主导,我国的养老模式也是“家庭养老”模式,所以在总则中应当有所体现出来。至于国家和社会,我们不能否认其对赡养老年人的重要支持,将其写入总则中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既然是基本法,就不能是《宪法》的照抄原搬,依葫芦画瓢,必须反映出具体的实施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在总则中要主次得当,对家庭作用的条款应当予以明确和稍微详细的阐述,而不是作为国家和社会养老倡导的附属条款。其次,法律应当保证逻辑上的一致性,既然分则第一章是大篇幅的规定家庭的具体义务,那么在总则中相对应的占据一席之地,以一条或者几条主要的原理作为分则的依据。这样的话,法律的结构更加完整合理。

(二)法律语言(www.xing528.com)

任何一部法律规范都是通过独特的法律语言以条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我国要建设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首先就要求有法可依。法律语言的精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司法、执法、守法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只有精确的法律语言,才能使法律规范起到法律应有的指引、预测、教育、评价和强制作用。有鉴于此,老年人赡养的法律也必须对语言做到字斟句酌,准确无误。笔者认为,法律规范用语必须做到准确无歧义、严谨周密、规范、简单明了这四个要求。模糊性的语言对于法律的兜底保持法律的稳定性是有积极作用的,对于原则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放到具体规则实施时,应当少用甚至是尽量不用,因为精确、具体才不失法律的严肃性;法律规范的严谨周密,保证了法律体系衔接上的无缝隙,同一性质的行为可能受到多个法律的调整,只有对法律语言仔细考量,“思前顾后”才能避免法律之间的冲突;法律语言因为法律的独特性质而具有其自身的规范性,语言的选择必须为法律的权威而“量身打造”的;简单明了才利于权利义务的明确,也易于操作。从前一部分对我国老年人赡养的法律分析可以知道,法律规范的用语存在空泛、过于原则和笼统、模棱两可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修改老年人赡养法律,必须做到精确无歧义、严谨周密、规范且清晰明了。只有这样,老年人才能一眼就能明白自己的权利,政府、社会各部门清楚自身的义务和职责,才能保障法律的严格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