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规范的普通话
通常的对话环境下,说话人的音色、音量和音域,与表达效果的关系不是很大。但在解说口才中,发音吐字却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解说语言最基本的功力要求,是解说警察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想要讲好普通话,一要注意语音标准规范,二要注意用词和语法规范。语言是一个个词语按照语法规则组合起来,造出句子进行交际的工具。其中词汇反映人们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建筑材料就不能盖房子,所以没有词不能造句子。解说警察的词汇越丰富、越发达,其语言本身也就越丰富、越发达,表现力也就越强,也就能更确切地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解说语言中的每个词、每句话,都必须是按照代汉语语法规则进行组合。解说语言的语法必须严谨完整、逻辑清晰,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把解说内容传递给罪犯。
(二)解说应与内容相一致
解说的基调是由内容的性质构成的。类型不同,其解说的基调则大相径庭:庄重严肃的;亲切热情的;轻松活泼的;风趣幽默的。解说警察只有深入了解解说内容,方能准确把握基调,运用解说语言将主题渲染出来,做到形神兼备,准确将“思想感情”传递给受众。毫无疑问,解说警察的语言表达应当追求语流的丰富变化,形成一种“曲线美”。当然这种美的组织与表达不是随意的,要与内容的基调相吻合。有的解说警察不论解说何类内容都是一个味儿,究其根源就是事先未能弄清解说的基调。不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解说特色、不同的解说风格,需要运用不同的语气表达情感。所以在解说之前,解说警察应对解说的整体进行把握,了解解说的性质和内容、解说的环境和气氛,交流的对象及身份等因素。根据解说的基调理解和消化解说稿的内容,将其转换成艺术化的口语,这样才能表达得自然、恰当、妥帖、圆满,说得优美动听,给人以美感。
(三)交流应融入真情实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满深情的语言往往能撞击罪犯的心扉,引其情感的共鸣,从中得到感情的释放、交流与享受。所以,感情是解说警察语言表达的依托,解说警察在与罪犯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是始终饱含感情的。充满感情的语言能大大加强传播的效果,尤其在艺术活动中,解说的认知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都通过情感起作用。解说警察应当根据解说的基调.正确运用情感及情感的变化.带领罪犯一同融入解说的氛围,让罪犯感受到言语有心。(www.xing528.com)
但是情感交流并不是无的放矢,情感的释放需要把握分寸,这也是解说警察口才的重点功力要求,是解说警察语言艺术中的重点和难点。若解说警察缺乏激情,会与罪犯心理不协调,不能满足罪犯的审美需求;如果解说警察失去控制,情感渲染过于浓烈,则易被认为在“煽情”、“做秀”。罪犯会对解说警察情感的表达和交流产生抵抗心理。真诚饱满的情感会使解说警察更加充满人文关怀,从而更好地提升解说的品位。冷漠、无动于衷麻木不仁是解说的大敌。解说警察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罪犯,面对大千世界许多经历的或未曾经历过的生活,面对熟悉的或陌生的事件,难免会有深浅不同的感情体验,但无论怎样,解说警察都应该以富于情感的态度倾听、讨论、交流,体现博大的人文情怀。
(四)语言应字斟句酌、具有内涵
众所周知,解说警察的“说话"是大众传播,是公开发表,要负责任的。所以解说警察说话前要像写稿子那样,字斟句酌之后才能出口,要少出差错,不出差错;要条理清楚,开口之前先整理思路,然后一边说一边整理思路。解说语言是有声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手段,它是由语符、语义、语言的文化内涵三个层次构成。其中语义隐藏于语言代码的背后,反映了人们传播的意旨和目的,是有声语言的实质;语言的文化内涵是将语言作为一种刺激,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引起审美想象,得到文化的陶冶和美的享受。这样解说语言在达到生活化、口语化要求的基础上,也需要精于修辞,锤炼字句,做到高雅而不粗俗,回味无穷而不是味同嚼蜡,既能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同时又具有厚重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控场应机智灵活
当解说警察直接面对罪犯进行交流时,解说警察语言表达上的一点混沌都会给解说的进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会直接影响到罪犯的接收效果。因此,解说警察要尽量避免自己言语表达上的不当,培养自己快速反应的能力,只有这样,解说起来才能做到从容镇定、挥洒自如。要想成为一名优秀解说警察必须有机智灵活的现场反应能力,否则很难保持长久的魅力。解说过程中,遇到突如其来的情况时,解说警察应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大脑思维处于高度运动和思考状态,迅速快捷地做出反应,引导和控制场上的局面,处变不惊,保持清醒头脑,急中生智,即兴发挥,机敏而巧妙地引导罪犯向预定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