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读悟情,读出语文味
好文章是“读”出来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强调了读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语文课是离不开读的,以读悟情,让学生在读中细细咀嚼、玩味,置身于作者的位置,充分发挥想象,将文中的内涵在读中显现。只有读,才能真正品出语文味。
首先,保障充分的读书时间。韩军老师讲《登高》一文时就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朗读。全诗仅有8句话,教师进行了多次范读,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让学生朗读,从中来领悟诗中的感情,并将感悟到的感情再次融入朗读中,这也就是“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读”。
其次,灵活运用各种读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诵读优势,在导入时就进行了配乐范读,伴随舒缓、悠扬的音乐,韩老师饱含深情地朗读着,那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满怀感情,将学生带入诗歌凄清伤感的气氛中。在诗歌的讲解中,韩老师灵活运用了跟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学生读书兴致很高。
最后,对学生进行读法指导。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会让学生茅塞顿开,有质的飞跃。同样在学生朗读中教师也应根据文本进行朗读指导,避免出现无效朗读,这也有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韩军老师在执教《登高》时,就特别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朗诵“风急天高猿啸哀,洁清沙白鸟飞回”一句时,他说“诵读一下这两句。‘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渺小……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还说“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视,洁清、‘沙白’——要俯视,‘鸟飞回’——要远望,向着家乡看”。他从语调、节奏、重音、停顿、动作、表情等多个角度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朗读能力还在有效的训练中逐步提升。
二、立足文本,品出语文味(www.xing528.com)
语文光靠读是不够的,还需要“品”。汉语有它独特的魅力,它的精妙之处往往就在一词一句之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斟词酌句,咬文嚼字,领悟文字背后的智慧。语文教学切不可脱离文本,要走进文本,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不断碰撞中擦出火花,领悟文章的真谛。
韩军老师执教《登高》时,在首联的教学中,抓住“飞鸟”这一意象,让学生思考这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飞鸟,并与王维和毛泽东笔下的鸟做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杜甫孤独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感。在颔联的教学中,他对“落木、长江”进行重点剖析,让学生领会到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豁达坦荡之心。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感悟、鉴赏文章,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总之,“语文味”是语文课的灵魂。让我们抛弃浮华、重视朗读,立足文本,把灵魂找回来,让语文课散发独特魅力。
[1]韩军.《登高》课堂实录[J].中学语文教学.2001(7):32-35相关内容整理.
[2]李杰.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王君、韩军老师课堂设计浅析[J].课程与教学改革.2014(1):146-147相关内容节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