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古人智慧与学生人生对接

让古人智慧与学生人生对接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妨让学生采用“以今度古”的方法,说说自己生活中失意时的心情和想法,然后再与王勃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的态度进行比较,从而感受、学习作者豁达的人生情怀。

让古人智慧与学生人生对接

古文的年代距离现在比较遥远,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和表达形式都和今人有一定的距离,但古往今来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甚至许多古人所体会的情感,所感悟的人生,是我们今人所望尘莫及的。在学古文时,要让学生穿跃时空的隧道,将自己置身于那个年代、那个社会,去与古人对话,体味他们的智慧与情怀,从而充分发挥文言文的认识、教化、美感享受等功能。

比如讲授王勃的《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里王勃的不得志不正与我们的失意相通吗?不妨让学生采用“以今度古”的方法,说说自己生活中失意时的心情和想法,然后再与王勃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的态度进行比较,从而感受、学习作者豁达的人生情怀。这样不仅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也让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有更深层的理解与共鸣。再比如,教授荀子的《劝学》,教师就可以提问,对于荀子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你是否赞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去理解这句话,到底是“思”重要,还是“学”重要?如何在自己的学习中将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如果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能达到“在古人的世界里读出学生自己”“用古人的话诉说学生自己”的这种共鸣效果,让古人和今人的心相通,让历史与现实相融,那么文言文便不再与我们隔膜。一旦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文言文教学也就活起来了。

思考与习题:

一、根据本章所学,对《桃花源记》一文进行教学设计。(www.xing528.com)

二、谈谈“知人论世”理论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中的应用。

三、讨论《过秦论》一文的教学内容确定。

[1]曾一.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1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