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一种开放心灵的艺术,是作家对生活的热情拥抱,对世界的深刻省悟。散文中的哲理,是散文作者通过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在谈天说地、写景抒情、托物言志揭示出来的生活本质和人生奥秘的真谛。[5]我们对散文的语言美、形式美的感受往往更表象更直观,但是要想体会散文的哲思美,不仅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还要有感受美的心灵,它需要我们静静地去思考、去沉潜。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学自身的发展变化,散文作品不是单一地应和政治的需求,反映时代精神,阐释某种政治概念,而是更多地表现自我意识,倾诉心底波澜。文学大师孙犁曾明确指出:优秀的散文,从不在于“诗”,而在于“理”,散文的生命在于“理”而不在“诗”。孙犁先生表达了散文“以理取胜”的观点,明确地昭示了“理”在散文的各个构成元素中的统领地位。正因为如此,优秀的散文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会体现出本真的、独特的生命体验,并借助深邃而又形象的精神创造,自觉或不自觉地袒露自己的“人间情怀”,表达对于世界、自然、人生的执着追求和深层思考。散文的思想内容因此更具有多样性、包容性、思辨性和哲理性,散文作品也会因此呈现出多元而又丰富的审美形态。[6]
如宗璞《紫藤萝瀑布》一文,记叙了自己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被这眼前的景物所震撼,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用花开的盛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极状了紫藤萝新生后生命的繁茂与蓬勃。接下来作者根据回忆与联想,将人与花的生命联系在了一起,人与花都是一样的,在历史的行程中注定要遭遇各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和不幸。于是,作者有所领悟,“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长久的沉郁与压抑,似乎在与这片花的对话中得到了缓解。“这既是作者对紫藤萝的高度礼赞,也是她对生命活力的深情呼唤和憧憬;是身心遭劫后寻求感奋勃兴的精神寄托;是人生在历史沧桑中解脱重负的心灵博动;是内心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而后感悟到生命的永恒。”[7]
[1]佘树森.散文的艺术魅力[A].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7.
[2]罗权.浅谈高中散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13):47.
[3]刘白羽.刘白羽散文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29.(www.xing528.com)
[4]刘志定.从《背影》看情感的驱动效应[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4):118.
[5]杜福磊.散文美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87.
[6]顾明,李建邡.感悟散文的哲思之美[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14(5):35.
[7]肖扬.文教资料(初中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