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避免过分解剖和分析诗歌的误区

避免过分解剖和分析诗歌的误区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歌本身是一个非常直观的东西,是一个由词语组成的“诗性”流动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上叠加太多的理论,本身就是对诗歌的一种中伤。诗歌教学追求诗味洋溢,最忌追问僵死的意义,要避免“过度阐释”、过多的意义解析,否则诗意便荡然无存。把诗歌肢解,就是诗歌的死亡。思考与练习一、根据本章所学,对《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进行教学设计。

避免过分解剖和分析诗歌的误区

诗歌本身是一个非常直观的东西,是一个由词语组成的“诗性”流动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上叠加太多的理论,本身就是对诗歌的一种中伤。即便是较长篇目的古代歌行诗或现代新诗,也没有必要在词句和技法上过分纠缠。就如舒婷在听完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分析她的《致橡树》后所说的那样,老师的讲解“像一把手术刀,把我的诗弄得支离破碎”,“把‘我’剁成肉酱,包成了各种各样的饺子,喂给了学生”。为什么诗人会这样来嘲讽讲课的老师呢?那是因为诗人写诗往往一气呵成,中间并没有太多考虑,而老师们(或者是评论家)非要说成有这样的讲究、那样的雕琢,这不是“包饺子”是什么呢?

诗歌教学追求诗味洋溢,最忌追问僵死的意义,要避免“过度阐释”、过多的意义解析,否则诗意便荡然无存。诗歌本身就是一首无谱的音乐,它是不能被拆开的。把诗歌肢解,就是诗歌的死亡。同时,诗歌的教学在于让孩子们自己体会诗歌本质的东西,而不应该由老师来分析字词、主题思想、写作目的等,那样也就是诗人的死亡。[6]

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可以称为“识其体”;读懂诗歌,感受作者的情感,可以称为“感其情”;用诗歌来指导学习、指导生活,可以称为“用其事”。三个层面的活动互相储存互相促进,形成诗歌教学的主要流程。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可以有许多变化,原则是“三多三少”,即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联系一些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7]

诗歌教学有层次之分。对于跟诗歌绝缘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只要唤起他对诗的热爱,让他开始喜欢诗歌,亲近诗歌,就算有意义;对于在诗歌门外徘徊者,教师要提供最基本的解读的钥匙,领他们入门;对于已经大致能欣赏者,要带着他们深入诗歌内部体味其间幽微深邃的情意与思想。不同起点的学生,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提高,这就是教学的意义。

诗歌教学没有定法,品味词语、诵读吟唱、体贴人情、想象联想、静默涵泳皆可,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一首好的诗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本身,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诗歌可以让他们活得更浪漫、更多情、更唯美,可以帮他们找到一份物质世界之外的人的精神的存在。正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说:“人生是苦难的,人生充满劳绩,但我们仍要诗意的栖居。”感谢诗歌,可以让我们永怀希望和梦想!希望教师把每一节诗歌课上好,因为一堂好课,本身就是一首好诗。

思考与练习

一、根据本章所学,对《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进行教学设计。

二、如何对《沁园春·雪》一诗进行诵读指导。(www.xing528.com)

三、讨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的教学内容。

[1]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诗歌史(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19.

[2]唐艳丹.《大堰河——我的保姆》语言的色彩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6):88.

[3]余秋雨.一个让我们惭愧的名字.问学余秋雨[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132.

[4]闻黎明.西南联大·闻一多——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知识分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3.

[5]朱光潜.论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7.

[6]诗歌教学重说教竟把爱情当爱国[N].南方日报,2006-4-26(3).

[7]潘家明.回归诗性的阅读——兼论中学语文诗歌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3):1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