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教学设计的原则详解

阅读教学设计的原则详解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阅读教学的内容太过广大,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各种不同文体的教学都包含于阅读教学之中。然而,即使这样,教学内容的选择依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存在着确定的原则。下面这个改进版的教学设计可能更有“语文味”。(二)把握“适度性”在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时,既要充分考虑“基础性”,不能太“越界”,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又要考虑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防止出现学生“消化不良”和“吃不饱”两种现象。

阅读教学设计的原则详解

阅读教学的内容太过广大,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各种不同文体的教学都包含于阅读教学之中。面对一篇课文,选择哪一部分作为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选择。这受到教师个人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教学经历、思维方式等很多条件的影响。王荣生先生在其著作《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曾听过二十几位教师上的课,所上的篇目都是《林黛玉进贾府》,结果发现,这二十几位老师‘教’的几乎是二十几样内容。有一位老师所教学的班级是中专医药专业,可能是为了‘与专业结合’,于是这堂课的大部分时间师生讨论的是林黛玉的‘不足之症’以及她‘如今还是吃’的‘人参养荣丸’;有一位老师所教学的班级是中专建筑专业,大概基于同样的理由,这堂课主要围绕在课文中对贾府建筑的描绘来展开,还花了不少时间讲述‘什么是女墙’;有些老师着眼的是人物上场,讲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些老师对诗词有爱好,于是上课的时间主要花在鉴赏两首‘西江月’上了;有些老师注重‘基础’,于是上课的主要内容就放在十余个词语的‘古今词义辨析’上……”然而,即使这样,教学内容的选择依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存在着确定的原则。

(一)彰显“语文性”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可能会涉及各个学科的问题,比如天文、地理、历史政治人伦。语文教学是透过言语所承载的内容来学习言语,非语文教学是透过言语去发现或获得言语所承载的内容。[2]李密的《陈情表》,既可以带领学生去体悟李密的孝情,也可以谈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去感受魏晋时代的政治风云。这样的课虽然够深度,够情味,却少了“语文味”。李密的陈情艺术才是这篇文章最应该让学生们学习的,他是通过什么样的表述来达到不出仕而又能自保的目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十八岁和其他》的教学案例。[3]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各部分的内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和理解。

2.认识并能处理两代人的矛盾。

3.体会父母之爱,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歌曲《一封家书》。

2.作者介绍及课文基本内容。

3.体验:两代人的矛盾。

(1)说说你与父母的一些矛盾,当时你是怎样处理的,感受如何。

(2)读课文第二部分“两代人的矛盾”,说说你的收获。哪些内容对你处理和父母的矛盾有启发?

(3)探讨两代人的矛盾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新的感受,如果你的父母在这里你会怎么说呢?

5.一起背诵《游子吟》结束本课。

可以说,上述内容为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亲情教育课,可是这样的人伦课程却消解了语文独立设科的意义。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一个观念性的问题,不能因为求新求异而导致教学内容的错位。下面这个改进版的教学设计可能更有“语文味”。

1.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你喜欢东东的父亲吗?为什么?

问这个问题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把握坦诚、理解、期望、关爱的语言表达方式,要求从具体的语言出发进行把握。

2.要求学生标出文中最能引起共鸣的语句,说说感动的原因。

进行这个活动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把握谈话式行文方式与内容的关系。

3.把文章给家长阅读,要求家长画出感受比较深的语句。

4.课堂上让学生研读交流家长画出的语句,领会父母的情感。(www.xing528.com)

5.给父母写信,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改进之后的教学设计,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同时也灵活地添加了“亲情”的内容。

(二)把握“适度性”

在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时,既要充分考虑“基础性”,不能太“越界”,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又要考虑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防止出现学生“消化不良”和“吃不饱”两种现象。

比如一位教师设定的《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目标:[4]

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这四点除了第三点之外,其他的观点都经不起推敲。这个教案的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这与思想教育的学科几无区别。而第二个目标的后一个要求更是完全逾越了“基础性”这个要求。中国文学史是大学中文专业的必修科目,有一定的学术性,高中学生几乎不可能阐述出那些理论的内容,更遑论了解《左传》和中国文学史的关系呢?

教师设计的导语和盘托出之后,教师又设计了对《左传》的介绍: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这是朱彝尊经文考》中对《左传》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左氏”,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他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写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东汉班固也持此观点,但由于文献不足,《左传》的作者至今尚无定论。

《左传》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255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内容丰富,反映了奴隶制崩溃前夕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是广阔社会生活画面的缩影,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对后世的文学、史学产生了极大影响。

这样复杂的介绍对基础教育来说必要性不大。这些内容也许确实有助于拓宽中学生的知识面,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到,进行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如果从促进学生阅读课文出发,上面的内容表述成下面的样子,会更好些。

今天,我们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记叙了春秋时期鲁国255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清代文学家朱彝尊在《经文考》中对《左传》曾经作过高度的评价,他说:“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左传》的风采。

高中生来讲,教师在课堂上激情澎湃地抒情,讲大而空的道理是难以打动他们的。教师一定要把准学生的脉,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哪些是可以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的。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认真地教,学生却无动于衷。为什么呢?因为,你在教的是他们早已经心领神会的,或者你在教的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的。

(三)区分“文体性”

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将文学作品单纯地当作传递语文知识的工具。将教学固定为程式化的模式,而忽视了文学作品不同体裁所传递情与美的方式的不同。语文教学需要一定的模式,但是不能模式化和僵化。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一定要把注意点放在不同文体的差异上。同样一个主题,诗歌通过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营造来传递,散文会在看似闲庭信步中通过情与景的交融、情与理的和谐来分辨,小说借助环境的渲染和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来彰显,戏剧则会通过集中的情节冲突和舞台对话来让我们感同身受。

[1]张筱南.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02.

[2]包建新.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80.

[3]包建新.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80.

[4]包建新.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