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好莱坞类型片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电影作为一种社会象征叙事,其背后往往折射着不同的社会焦虑。而类型电影的社会功能便在于满足大众欲望的想象与焦虑的释放。束焕的电影剧作始终坚持通俗化、类型化的创作路向,追求雅俗共赏的喜剧风格。不过束焕深知,高级的喜剧离不开对悲剧的呈现,“我们一定是将生活中的悲剧作为基础来建立喜剧”[28]。因而在娱乐化的表层之下,其作品始终对准社会进程下的国人尤其是中产阶层的精神面貌,用笑来刺破他们的悲苦与焦虑。
一方面,束焕的剧作始终关注现代化进程中个体的精神困境与情感危机。讲述手机改变人生命运的电影《命运呼叫转移》尽管意在表现科技产品在沟通情感、改变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在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手机对于身体与生活的宰制,进而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按照手机的模式重新编码的无远弗届的手机社会。而中产家庭的情感危机则是《爱情呼叫转移》、《人再囧途之泰囧》与《港囧》等作品持续不变的主题。在这几部作品中,束焕所刻画的徐朗/徐来的中产精英折射出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中年危机现象。束焕在论及人物塑造时曾指出,“配角可以任意夸张。但是作为主人公,我希望让观众意识到‘我就是这样的人’,有更深的情感代入。这种情感代入并不是简单的职业、身份、阶层,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情感关联”[29]。徐朗/徐来这组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就是能够让受众产生共情与共鸣。当然,喜剧电影作为托马斯·沙茨所说的一种融合类型(genres of integration)[30],最终是为了消弭冲突,达成社会伦理秩序的重新平衡。束焕的作品展现出了中产阶层的情感困境以及阶层之间的冲突,但最终仍是在和解中追求社会秩序与伦理关系的稳固,彰显出一种根深蒂固的中产阶层价值观。
如果从更普遍的层面上来讲,束焕的剧作触及了现代人普遍具有的存在性焦虑(existential anxieties),这在其三部公路喜剧片中表现得最为显著。大卫·莱德曼(David Laderman)曾指出,“推动大多数公路电影发展的动力,是把旅行作为一种文化批判的方式”[31]。公路电影擅于以一种“在路上”的姿态,在出走、放逐或寻找中回应着社会结构的流变与时代精神的迁移。如同有论者所言,公路电影“凸现的恰恰就是一个现代性问题,探讨的是现代人的精神困境”[32]。无论是《人再囧途之泰囧》中徐朗的牙疼、高博的落枕,还是《港囧》中徐来的不孕不育,都是以一种“疾病隐喻”的方式指向着社会伦理秩序的失衡。如果说《人再囧途之泰囧》《大闹天竺》展现了现代人被物质欲望围困的异化状况,那么《港囧》则显示出现代化进程加速之下弥漫的集体性怀旧,三部作品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于本真情感的呼唤。当然,如若从更广阔的全球化语境来看,这几部公路喜剧片还屡屡在跨地/跨国叙事中表现出对当代中国的想象。《人再囧途之泰囧》中所描绘的跨国消费图景,抑或《港囧》对香港这一日渐式微的现代化符号的描画,都从另一个侧面与当下中国崛起的现实构成了强烈而有趣的呼应关系。
自新世纪之初电影产业化进程蹒跚起步以来,中国电影走过了一段狂飙突进的发展历程。束焕的电影剧作是中国电影市场化、类型化趋势不断加速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他以自觉的类型意识来创制纯粹而标准化的喜剧产品,将笔触屡屡对准当下我国社会中的中产阶层,触及了他们的精神困境与情感结构,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喜剧风格。与此同时,他的剧作也积极想象当代中国,与中国崛起的鲜活进程紧密呼应。当然,或许囿于中产阶层的男性视角,其作品中的底层阶级与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被遮蔽的状态。笔者也由衷地期待他今后的剧作在保持类型化水准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深入观照现实,努力为时代立此存照。
【注释】
[1]杨远婴.中国电影中的乡土想象[J].电影艺术,2000(1):66-75.
[2]17、18世纪以来,随着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的降临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西方社会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进程。科学与理性的大举而入,在带来物质繁荣的同时也使得个体被物化与异化。20世纪以降,在愈演愈烈的全球化情境中,宗教的衰微、科技膨胀与战争频发令世界陷入动荡不安的阶段,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存在主义思潮弥漫,使得荒诞感更是大行其道。因此可以说,荒诞所产生的根源是西方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个体精神危机与社会危机。荒诞感所表现的正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3]刘藩.荒诞喜剧片的艺术特点[J].电影艺术,2017(2):107-111.
[4]例如,盖琪在《在虚无中自嘲:荒诞喜剧电影的亚类型边界与本土话语机制》(《当代电影》2019年第7期)一文中便认为荒诞喜剧有两个最为基本的特点:在哲学底色上是虚无与绝望的、在幽默目标上是指向深层的自嘲的。前者使它与疯癫喜剧区别开来,后者使它与黑色喜剧区别开来。
[5]HOLM N. Humour as politics: the political aesthetics of contemporary comedy[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7: 149.
[6]弗莱.批评的解剖[M].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47.
[7]李宁.崛起的底层:当下国产电影的底层叙事[J].文艺论坛,2019(1):118-122.
[8]福柯.疯癫与文明[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1.
[9]SARGENT L.The three faces of utopianism revisited [J]. Utopian studies, 1994,5(1): 1-37.
[10]李九如.《驴得水》:历史寓言、启蒙姿势与“刻奇”悲剧[J].电影艺术,2017(1):66-70.
[11]福柯.另类空间[J].王喆,译.世界哲学,2006(6):52-57.
[12]布洛萨.福柯的异托邦哲学及其问题[J].汤明洁,译.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52-162,197.
[13]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续)[J].李迅,译.当代电影,1987(4):33-45.
[14]关于父亲束一德对束焕编剧道路的影响可以参见《束焕:我与父亲是同行》(载陈新:《爸,我爱你》,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版,第173-186页)、《束一德束焕父子 让您见笑了》(《成都商报》2013年2月4日)等文章。(www.xing528.com)
[15]郑猛.我爱·我家[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5.
[16]郑猛.我爱·我家[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5.
[17]MILLS B. The sitcom[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9: 6.
[18]桂琳曾在《新世纪以来大陆喜剧电影的三种新形式》(《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3期)一文中将新世纪以来我国喜剧电影创作分为语言主导型、情节主导型与拼凑杂糅型三类,她认为拼凑杂糅型具有任意拼接和组合的特征,而情节主导型则是将成熟类型电影与喜剧元素相嫁接。这两种分类可以用来观照束焕电影剧作的创作流变。
[19]稻草人七七.束焕:喜剧的阶梯[EB/OL].(2018-11-07)[2022-04-12]. https://mp.weixin.qq.com/s/bAvR7E0M30eELAh_YNvKuw.
[20]leee68.编剧圣手束焕:想搞好喜剧,首先内心得不正经才行[EB/OL].(2016-10-08)[2022-04-1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008/13/61866_596665914.shtml.
[21]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M].冯欣,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7-38.
[22]吴月玲.好的喜剧是人物严肃对待自己的困境[N].中国艺术报,2013-01-16.
[23]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211.
[24]束焕曾论及《港囧》剧本创作中的分歧:“《港囧》的大致梗概成形得很快,但是到了第八、九个月的时候,大家在创作上出现了分歧,最后我做了妥协,将影片的方向进行了调整,从纯喜剧调整为具有情怀的喜剧,这次调整大概耗时三四个月。”参见:束焕.《泰囧》《港囧》下的是笨功夫[N].天津日报,2015-10-08.
[25]束焕.性格与行动:解读电影剧本《集结号》[J].电影艺术,2011(5):72-77.
[26]弗莱.批评的解剖[M].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47.
[27]唐宏峰.《泰囧》中国:一部电影的文化政治分析[J].艺术评论,2013(2):104-107.
[28]何晓诗.“《泰囧》的成功不意外,这么火我很意外”[N].中国电影报,2012-12-20.
[29]郑中砥.编剧束焕:好喜剧不应让观众为笑过而感到羞耻[EB/OL].(2017-03-29)[2022-04-12]. https://mp.weixin.qq.com/s/Nn1i6Tvi0jfmGpiiJJbteg.
[30]托马斯·沙茨将类型电影分为秩序类型(genres of order)和融合类型(genres of integration)两类。前者包含西部片、黑帮片、侦探片等,表现的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后者包括歌舞片、喜剧片、家庭情节剧等,表现的是对现有社会秩序的参与和维持。参见: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M].冯欣,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0.
[31]LADERMAN D. Driving visions: exploring the road movie[M].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2002: 1.
[32]李彬.公路电影:现代性、类型与文化价值观[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