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房地产市场繁荣,公房萎缩的原因及对策

房地产市场繁荣,公房萎缩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与住房制度改革改变了城市住房的生产方式,开发商成为投资和建造住房的主体。1950年代以来逐渐消失的房地产市场又再次回到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对1990年代末以来的上海城市发展影响深远。甚至有学者认为,正是“住房福利论”长期影响了上海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虽然从2008年开始,国家对房地产过热现象给予降温[8],上海也提出了“两个1000万工程”,但实施情况并不顺利,保障房系统发挥作用仍需时日。

房地产市场繁荣,公房萎缩的原因及对策

土地与住房制度改革改变了城市住房的生产方式,开发商成为投资和建造住房的主体。为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出现了多种类型的住宅产品(公寓、别墅、SOHO等)。1950年代以来逐渐消失的房地产市场又再次回到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对1990年代末以来的上海城市发展影响深远。首先,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有偿转让获得可观的财政收入,为上海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如地铁、机场和高架道路)提供了财政支持;其次,私人投资的引入,大大加快了城市住房建设,上海市民的居住拥挤状况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人均居住面积从1998年的9.7平方米上升到2010年的17.5平方米,非成套住宅的比例从2000年的30%下降到2010年的4.2%。[6]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也带来诸多问题。首先,超额利润引发房地产投机,房价上涨速度惊人。全市平均房价从2000年的3326元/平方米上升到2005年的7054元/平方米,再到2010年的14 213元/平方米,十年上涨327%。[7]中心城区的情况更为明显,以普陀区为例,一套多层新工房从2000年的5000元/平方米上涨到2010年的40 000元/平方米,十年上涨700%!考虑到退休和下岗工人的工资水平以及不断增加的教育医疗支出,购房对于新村工人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其次,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政府对住房性质的认识。如果说在改革初期,政府、学界和民众对于住房是“福利”还是“商品”仍存在争议,经历了一段房地产的快速发展、隐藏的土地价值被完全释放之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住房不仅是商品,而且是稀缺商品。甚至有学者认为,正是“住房福利论”长期影响了上海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单位的退出以及政府的住房观从“福利”转向“商品”,导致国家在住房供给市场的缺位,公共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渐萎缩,中低收入家庭获得住房的渠道被阻断。虽然从2008年开始,国家对房地产过热现象给予降温[8],上海也提出了“两个1000万工程”(1000万平方米的配套商品房、1000万平方米中低价房),但实施情况并不顺利,保障房系统发挥作用仍需时日。[9](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