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末“文革”结束,在农村知青与城市家长的双重压力下,知青政策开始松动,知青们试图通过各种途径返回上海。但这种返回不仅仅是居住地的改变,而且还涉及户口,以及依附于户口的工作、住房、粮油、子女读书等权利的回迁。在当时严格的户籍制度下,有四种途径可以获得进入城市的机会:被城镇单位聘用、读大学、因病或家庭困难、假离婚。
最常见的回城方式就是在上海找到愿意聘用他们的单位(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和朋友互相介绍)。当时城市企业大都人员过剩,很难提供岗位,很多知青就借“探亲休假”的名义长期待在上海找工作。由于这些大量留城不归的知青已经引起严重的社会和治安问题(不少无业知青成为城市犯罪的主要群体),1970年代末上海开始实行“顶替”政策,即“企业职工如果家里有16~30岁且没有在国营企业固定工作的子女,可办理提前退休,让子女接替自己的岗位”。[4]大部分家长对此持欢迎态度,为了能把子女从乡下调到上海,他们都愿意提前退休。1978―1981年,回沪知青中有28万都是这样解决工作的。[5]
我大儿子1963年去了新疆建设兵团,28岁跟当地人结了婚,虽然他当时已经是干部编制了,但他想回上海。我托关系先把他调到江苏海丰农场,后来又换到上海郊区农场,虽然近了一点,但条件还是很苦。后来他就跟我说想顶我的位置,当时我在电线厂工作,年年是先进,46岁那年还当上了车间主任,工资刚刚从四十几块涨到五十几块,按政策本来可以做到55岁。但我老公去世得早,为了儿子能回来,我实在没办法,就办了病退——当时是我动员他下乡的,现在他要回来我也要解决他的问题——可谁知道厂子1993年就倒闭了,他又没工作了,那时候他还不到50岁。唉,他们这代人也确实蛮可怜的。(CY041)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这对于读过书的知青是一个回城的好机会。根据政策,被大学录取的知青,户口就可以迁出农场或公社,进入城市大学的集体户口。因此,在乡下荒废多年的知青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多人又重新捡起了书本。
应该说,通过考大学回城是最稳妥的,不需要家长利用关系,但竞争也非常激烈。[6]经过十多年的荒废,能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只是极少数。一旦考入大学,他们毕业之后就可以在城市中找到满意的工作,有些甚至选择出国继续深造。
1977年,我还在安徽青阳县做农民,有一天村里干部通知我说:“你是从上海来的,考试应该不难,去准备准备吧。”说实话,当时真没想过还有回上海的一天。中学毕业以后我就再没有看过书了,但为了回去,我还是要试试。于是我借了初高中教材重新自学。我报了离安徽比较近的两个南京的学校,不敢填上海的大学,就怕考不上,反而失去进城的机会。当时觉得能离开农村就很不错了。招生老师提醒我说:“你上海人为什么不填上海的学校呢?”被他这么鼓励一下,我就换了上海医科大学,没想到最后我还真考上了!进大学的那一天我26岁了。(CY035)(www.xing528.com)
知青本人或者家人有严重疾病,也是回城的理由之一。不少家长就利用各种关系,找城里医生开具疾病证明,以“看病治疗”的理由把自己孩子从农村调出来。虽然这样回来的知青还是要继续面对就业问题,但回迁的户口对找工作有所帮助。相比前两种方式,疾病证明是更容易想到的方式,也是缺少社会关系的家庭的唯一手段。
我生在新村,1966年“文革”时候就已经不怎么上学。1971年我去黑龙江插队落户做了7年的农民,1978以家庭困难为由回到上海。因为我一直没(在当地)结婚,所以回来方便些。1979年经人介绍,跟一个在江西的上海知青结了婚。他是钢厂工人,我们一直分居两地。1980年我有了孩子,就很希望他能调回来,但他们单位就是不放。直到后来我大病了一场,他才调回来的。那时候我们真的是没有关系呀,什么办法都想过。(CY020)
对于已经结婚成家的知青,尤其是那些与当地农民结合的“混合家庭”则面临更为困难的选择。因为即使他们通过上述办法解决自己在上海的户口和工作,也要同时考虑配偶的就业和孩子的就学,然而当时的政策并没有把这些问题考虑在内。这就意味着这些知青要在回城和家庭之间做出选择。事实上,很多知青离开农村回城的决心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宁可放弃当地的家庭。也有人利用政策的空子“假离婚”迂回解决问题。
我在黑龙江种了8年的地,因为家里也没有关系,当时觉得自己没希望回来了,就跟生产队的一个当地人结了婚。1979年知青政策放宽,那些单身知青或者夫妻双方都是知青的就可以回上海了,可我们这种情况按照政策是不能回来的。虽然在那边安家落户十多年,但从心底里说,我还是想回来。那怎么办,只有假离婚。离了婚,我跟孩子的户口先回上海,然后再复婚把老公的户口办过来,他要不愿意,也可以退休再过来的。还好我办得早,后来上海发现这个问题(假离婚),就改变了政策,多个孩子中只允许回来一个,很多知青家庭就这样被拆散。也有很多情况是,一方回到上海后却不同意复婚了,假离婚变成真离婚,新村里也有不少这样的家庭。(CY0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