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交流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信息交流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社会信息交流不仅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社会信息交流活动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就有什么样的信息交流活动形态。

信息交流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信息交流是维系一个组织或一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任何组织之所以能够保持自己的内稳定性,是由于它具有获得、使用、保持和传播信息的方法。

更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人是信息的填充物,信息的性质决定人的性质,信息的质量决定人的质量,信息的不同决定人的不同。正如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说的:我们在一生中始终触及传播或被传播所触及,传播就像血液流经人的心血管系统一样流经社会系统。

当然,人类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的能力,必然受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条件的制约。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将会改善这种能力,人类就能更方便地获取和传播信息,并创造出新的信息,从而又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促进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的进步。信息交流水平出现任何一次新的变化,总是伴随着一次重大社会变革。信息获取和传播能力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Charles Kuly)则认为,报纸、书籍和杂志作为大众媒介,不仅消除了人们相互隔绝的障碍,影响到社区相互作用的方式,而且引起了社会的组织和功能的重大变化,甚至永久地改变了那些使用者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结构。因为,“个人通过与更大范围的更多样化的生活发生关系而头脑开拓,而且这种生活给他带来的大量的不断变化的启发,使他保持兴奋,有时甚至兴奋过度”。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社会信息交流不仅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信息交流的效率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高。

具体而言,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表述信息交流内容的符号体系,信息记录、存贮和传递的技术,信息的载体材料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信息的数量和信息交流的速度、深度和广度不断地上升、提高和扩大。信息交流的完全性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信息交流的完全性是指,交流双方在互相交换信息过程中,对对方所传递的信息实现了完全的“内部再现”,也就是完全理解了对方所要传递的信息的含义。事实上,百分之百的完全性是很难达到的,一是因为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传递者的表达能力和接收者的接受能力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二是因为要受到选择性定律的约束。所谓的选择性定律包括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其中任何一种选择都会降低信息交流的完全性程度),从而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

因此,社会信息交流活动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互相作用,互为因果,交替发展的。社会信息交流活动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就有什么样的信息交流活动形态。

(一)原始社会的信息交流方式:信息体内存贮

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人类掌握了语言工具,从而能更有效地观察环境并进行分类,收集新信息,与以前积累的信息进行对比,作出决定,提高生产技能与改进已有的社会关系,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可把自己学会的东西传授给社会的其他成员,使知识与经验得以代代相传。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了优势。然而,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所要表述的信息内容较为简单,如以下所述的“约誓之事”,还有占卦、祭祀等。相应的,人们使用的表述信息交流内容的符号体系也十分简单,就是手势(可能还有摆头等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然后发展到结绳,所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古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这个时期没有实现信息的体外存贮,也就是没有把信息记录在物质材料上。信息的累积依靠人脑的记忆,因此,很难进行跨时间和跨地域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一般是面对面、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参与交流的人数十分有限。信息交流活动受到人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信息交流的效率十分低下。有人把这个时期称为“信息体内存贮时期”。

(二)人类文明社会的发端:信息实现体外存贮

以结绳来记载繁复的事物,是很困难的,日久也容易产生混乱。于是,书契记事的方法就产生了。“古者伏羲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以后又根据事物的形状、现象创造了图形符号和文字。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实现了信息的体外存贮,使人的主观经验或主观知识转化为客观经验或客观知识成为可能。人们把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的意识或知识称为主观精神或主观知识,主观精神或主观知识会随着人的离世而消失。实现信息体外存贮就是把人的主观精神或主观知识记录在物质材料上,从而成为客观精神或客观知识。这样,人类的信息交流方式就脱离了面对面信息交流的局限,文字让信息越过了地平线,跨地域的信息传播成为可能。同时,它还开创或促进了人的阅读和思维的个性化,并为提高信息交流的完全性程度提供了基础。一般来说,文本内容的撰写是需要经过大脑反复思考的。因此,文本传递的信息相对来说要比口头传递的信息完整,而信息的接收者也能通过对文本的详细阅读,较好地领会文本内容的含义。而更重要的是,人类的知识或经验能累积起来,能代代相传,跨时代的信息交流也成为可能。人类文明社会由此而发端,并开始不断发展。就如波普尔所说:“我们仅仅是在同世界3(即客观知识)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并且变成我们自己。”

由此可见,实现信息体外存贮为人类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交流和继承开拓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加速了人类社会知识发展的步伐,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极端重要性。美国社会学家摩尔根也认为“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刻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也具有同等的意义。认真地说来,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人们往往把文字的出现视为人类文明社会的发端,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所以,从信息交流的角度来看,文字的统一和文字的简化是极为重要的。秦朝统一文字,而后小篆又简化为隶书的做法,对推动当时社会信息交流的作用十分巨大。而如今出现的一些网络文字无疑也是迎合了信息交流的需要。

虽然,随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信息交流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表述的符号体系也相应地随之越来越复杂。除了文字,还有图画和音乐,近代以来,又出现了动画(并从无声到有声)和化学分子式、数学公式、数学模型等各种专业符号。人类表述信息交流内容的符号体系经历了从单一性到多样性的发展过程,然而,千百年来文字始终是人类实现体外存贮,进行信息交流所使用的最为主要的符号体系。

(三)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纸与印刷术的应用

纵观人类社会信息记录、存贮和传递方式以及信息载体材料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总体的发展趋势是:信息记录和传递的速度以及信息存贮的密度不断提升,信息传递的范围越来越广。(www.xing528.com)

印刷术和纸的发明,使信息记录的速度、存贮的密度、传递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扩大,成为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把符号刻画在龟甲和兽骨上,可能是人类最早的记录和存贮方式。王国维《简牍检暑考》说:“书契之用自刻画始,金石也,甲骨也,竹木也,三者不知孰为先后,而以竹木之用为最广。”而后记录、存贮方式发展到书写在帛布上(借助于某种工具和自然的或人造的色墨),虽然也在慢慢地发展,然而,速度不快。这类信息记录和存贮的方式限制了交流内容的数量,并在时间上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

纸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从此,跨地域、跨时间、参与信息交流的对象数量不受限制且能频繁进行的社会信息交流方式得以实现。印刷型文献成为一千多年来人类信息载体材料的基本形式,成为科学交流的基础。就如苏联的米哈依诺夫所说:“没有科学文献,没有构成正式渠道的整个传播系统,那么以现代形式出现的科学便完全是不可能的……科学的社会结构建立在科学出版物系统上……”这里的科学文献主要就是指印刷型文献。马克思也认为,印刷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四)工业社会的需求,多种媒体和现代通信登场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由于社会的需要,同时也由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印刷型文献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还发展出缩微文献、视听文献和电子文献(这里是指封装型的电子文献,如CD-ROM,不包括网络型的)。同时,还发展出现代邮政电报和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尤其使得信息交流的速度和完全性程度进一步得到提高。

英国人丹瑟(J.B.Dancer)采用摄影方式,首次将一份20英寸的文献拍摄成1/8英寸的影像,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份缩微胶片。缩微文献使信息的存贮密度在继纸张以后又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信息的体外存贮开拓了一种新的途径。

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圆筒型留声机。而后,录音机、录像机、电影电视又相继研制成功。各种类型的视听文献在丰富了信息交流方式的同时,还提高了信息交流的完全性程度。这是因为视听文献直观、生动。一般认为,在五种感观中,视觉和听觉占主导地位;在吸收知识的比例上,视觉占83%,听觉占11%。视听结合可以挖掘大脑的潜力,能使信息的接受方通过多种感官来更充分地理解信息发射方所传递的信息的含义,并获得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记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应对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的信息资源和开展得越来越频繁的信息交流活动,现代邮政、图书馆学校出版社、杂志社、情报机构这样一些社会信息交流机构也相继出现。这是人类社会为了应对复杂的社会信息交流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机制。

由此可见,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社会信息交流实现了又一次飞跃。

(五)信息社会:数字信息交流的兴起

数字信息交流不仅覆盖了人类以往所有的交流方式,而且使交流的速度、广度、深度有了革命性的提高,人类从此进入信息交流的自由王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交流处于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地位。

显而易见,是数字信息交流的兴起才使人们真正进入信息社会。本书所涉及的“信息社会”的概念是指这种意义上的信息社会。因此,这种意义上的“信息社会”与社会学家所划定的“信息社会”的概念是有所不同的。这种意义上的“信息社会”与信息量的增长和信息交流的效率密切相关。

日本学者松田米津曾把信息社会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先是计算机大多用于解决科学课题;然后解决管理问题;而后计算机服务于社会;第四阶段,计算机用于个人。松田米津认为:“在这个阶段人们有可能自由地利用信息,就像利用电和水一样。”因此,只有到了这个阶段,社会大众才会感受信息社会的来临。

综上所述,人类信息交流史上的每一次飞跃,都会推动社会信息交流方式的变化和发展,都意味着信息在更广阔、更久长的时空区上交流的活跃,都加速着各种新知识孕育、成长的节奏,预示着人类的信息资源越来越成为社会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当然,任何事物总是辩证的,每一次飞跃也会给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先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而后又是信息冗余和污染,从而造成获取上的障碍的问题等等。

我们必须认清社会信息交流的强大作用,研究和社会信息交流有关的各种因素,才能趋利避害,使社会信息交流活动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催化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