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小说中有四大吝啬鬼。他们分别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俄国作家果戈理的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和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这四个吝啬鬼都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简而言之,葛朗台的狡黠、夏洛克的凶狠、泼留希金的迂腐、阿巴贡的多疑,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的气质与性格。但是无论他们的性格多么鲜明夺目,他们都有着完全相同又难以抹去的“印记”,那就是“吝啬鬼”的称号以及令人厌恶的名声。
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听到“精明与吝啬”之说。精明一般是夸奖某人能干,而“吝啬”往往使人从中听出贬义。人人都喜欢豪爽大方的朋友,吝啬之人也是如此。大方是建立人际信任的根源,吝啬的价值观则是对金钱、财富的一毛不拔。
不管是财物方面还是情感方面,吝啬向来为人所不齿,也没有人愿意与吝啬的人来往。
有两个吝啬鬼互为邻居。一天,这边的主人叫仆人到那边去借锤子。
“对不起,借您家的锤子用一下好吗?”这家的仆人问道。
“可以,”那边的主人答道,“不过,你钉的是铁钉还是木钉?”
“铁钉。”仆人如实回答。
“呦,”一听这话,那人连忙改口,“真不凑巧,我家的锤子让人家借走了。”
仆人只得回来。这边的主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后,大为气愤:“什么铁钉木钉?明明是心疼锤子不想借。世界上竟还有这样小气的人!”
“那怎么办呢?”仆人问。
“算啦算啦,还是把咱家的拿出来用吧!”
一点点“亏”都不愿意吃的人其实是对别人的一种伤害,甚至是侵害,无论从物质上还是言行上,都是别人不想看到的。没有人愿意和吝啬的人来往,因为他们带给别人的总是伤害,慢慢就变成了孤家寡人,吝啬的人才是最终真正吃亏的人。这种人的心理满足是暂时的,在以后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他得到的将是别人的不屑一顾、不理不睬,甚至是鄙视,他们永远得不到别人善意的笑脸和热情的问候。
人际交往切忌吝啬,吝啬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表现。其实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自私的一面,不为自己打算的人很少,但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公私兼顾并不困难。做人的可贵之处就是要有点乐于亏己的精神。事实正是如此,自己主动吃点亏,往往能把棘手的事情做好,能把很难处理的问题解决得妥妥当当。
有一个米店老板,雇人给他干一个月的活,说好的付给工资300元,可是,到了月底,老板却对雇工说:“你必须到集市上给我取两样东西来,否则,你一个工钱也得不到。”(www.xing528.com)
米店老板要的那两样东西,别说集市上,就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他就是这样骗了很多人白白给他干活。
有一次,他雇了一个小男孩,也答应一个月付给他300元。到了该付工钱的时候,米店老板对这个小男孩说:“你必须到集市上给我找来两件东西,一件是‘啊’,另一件是‘哇’。”
小男孩听了,心里一怔。他边走边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假装到市场上去转了一圈,回来时给老板带回一个小口袋,里面装了一些蝎子和蜈蚣。
“我把‘啊’和‘哇’都给你拿来了,你自己把手伸进口袋里去拿吧!”老板非常惊讶,但还是把手伸进了口袋里。
蝎子和蜈蚣一起咬住老板的手,他疼得惨叫了一声:“啊!”
孩子见了哈哈大笑起来,说:“里面还有‘哇’呢!你快拿吧!”
老板再也不敢伸手了,只好老老实实地把300元钱给了这个小男孩。
“吃亏是福”并不是简单的阿Q精神,而是福祸相倚,付出与得到成正比的生活辩证法,是深刻的人生哲学。让“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做人准则、“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观念,种在你的心中。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交往关系中的互惠行为能够促进双方的信任。如果你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吝啬鬼,你不妨尝试着表现得大方些;如果不能表现得大方些,也可以装着大方些,这能促进你进入大方、良好的人际互动循环中。
有实验证明,蚂蚁群体在被火围困的时候,会迅速抱成团儿,一齐滚出火堆,以牺牲最外层的蚂蚁来保证种族的延伸繁衍。动物尚且如此,人何以堪?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和缺斤少两之事,也少不了互帮互助,如果交友带三分侠气,做人存一点“吃亏”之心,以宽容、礼让、理解、自责之心交往,则会减少许多矛盾、埋怨、争吵和冲突。
有的吝啬之人很会算计,遇事自己尽可能少付出,多获得;有些吝啬之人明白这样有损于人际关系,因此采取“不付出,也不接受别人的恩赐,只让别人求我,我不求人”的策略。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孤立自己,是不利于社会生存的习性。有人明白这样不好,但一遇到付出时就情不自禁地吝啬起来,显得处处小气、不大方。而有人不明白,甚至以为这是应该的为人之道。既不以此为羞,也从不理会他人的议论。无论是明白不明白,都不过是认识上的差距,但这种行为的影响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明白人”自责自疚的心理多些,“不明白的人”落得个安逸,我行我素。吝啬是社交成功的大敌,与社交的根本原则相违背。交往关系是“有来有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只想索取,不愿付出,社交活动就无法继续下去。吝啬的人同时必然贪婪。这种人的思想是一个单向系统,对内的大门常开,对外的门户紧闭。对于他们来说,财富是越多越好,不是他的,他竭力追求,一旦到了手,就绝不放手,该给别人的,也不愿给,这就是吝啬。说到底,吝啬的人因为把财富看得太重,觉得财富比其他一切都重要。豪爽大方的人吃亏是一时,喜欢占便宜的人并不会永远占便宜,互惠行为才能够促进双方的信任。有时吃亏也意味着舍弃,但这需要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气度、一种品质。
因此,人际交往中,既不要当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也不要在满足他人心理需求方面当小气鬼。要认准表现“大方”的时机。在交往之初,相互之间不熟悉,也就很难谈得上信任,对对方的大方行为预期也就比较低。如果你在对方有某种急需的时候满足了他,就会让他感到很意外,其脑部“慷慨大方”感应区就会高度兴奋,有助于建立对你的信任。
来而不往,非礼也。人敬你一分,你回敬三分,这当然好,即使回敬十分,也不为过。如果尽想让人敬你,而你不回敬,就会遭到“吝啬”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