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
齐家文化,因1924年首先在甘肃广河县齐家坪发现而得名。关于齐家文化的经济形态和社会性质,目前尚无定论。
从发掘材料看,齐家文化的人们已经过着比较稳定的以农业为主、兼有畜牧业和手工业的生活。
农业是齐家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生产工具以石制为主,骨制次之。主要的工具有石斧、石镰、石刀、石铲和骨铲,还普遍发现石杆和石磨盘,石斧是当时人们的砍伐器,石镰是收割工具,石铲和骨铲是翻土工具,石杵和石磨盘是粮食加工工具。早期的工具,器类比较简单,制作粗糙;晚期的工具种类增加,制作比较精细,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关于农作物,在齐家文化的遗址和墓葬中。普遍发现有粟的残迹。除了种粟,当时的人们还种麻类作物,布纹痕迹在遗址和墓葬中都有发现,布为麻织。说明了当时的人们以粟作为主要粮食,以麻作为织布的主要原料。
齐家文化的遗址中普遍发现有猪、羊、狗、牛、马、驴等的骨骼。其中以猪骨为最多,羊骨次之。反映了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畜牧业的发达。此外还出土有鼬、鹿等动物的骨骼,说明了狩猎是当时人们经济生活的补充。
纺织业引人注目,在齐家文化的遗址中发现有布纹的痕迹。布纹有粗细两种:较粗的布纹,每平方厘米交织经纬线各11根;细的布纹,其交织密度几乎和现代的麻布相类似。各地还发现有较多的陶纺轮和石纺轮以及骨针。反映了当时的纺织业比较进步,推测当时人们穿的衣服的一部分是这种麻布缝制而成的,另一部分可能为兽皮缝制而成。
制陶业是齐家文化的重要手工业部门。在各地齐家文化的遗址和墓葬中都有大量的陶器出现。陶器主要是素陶,彩陶较少。早期陶器主要是手制的,晚期的多为轮制,反映了制陶技术的不断进步。常见的器形有陶碗、陶豆、双大耳罐、高领双耳罐、侈口罐等,其中双大耳罐是齐家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器物。(www.xing528.com)
冶铜业。齐家文化的冶铜技术是继承了马家窑文化,并在其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齐家文化的遗址和墓葬中普遍发现了铜器,不仅有红铜,还有铅铜和青铜器。器形有铜斧、铜刀、铜匕、铜锥、铜镜等。经光普定性分析,红铜含铜量为97%,铅量极小,铅铜含铜量为95%,铅为5%;青铜由铜、锡、铅三种金属炼成。铜器的制作有锻造和铸造莲两种。
齐家文化的村落一般选择在人们便于生活的河旁台地上。房子大都是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的,中间有圆形的灶,门多开在南边。房子居住面和墙壁下部多涂有一层白灰,白灰面平整、光滑、坚硬,又有防潮作用,居住面涂有白灰是齐家文化房子的特点,反映了当时房子建筑的进步。
各地有关墓葬的材料说明,齐家文化的人们保持着民族公共墓地,墓葬的形制以土坑竖穴为主。葬具有长方形的棺或木棺,葬式可分为单人葬和合葬两种:单人葬有仰身直肢葬、俯身葬、侧身葬、二次葬和瓮棺葬,以仰身直肢葬为常见;合葬墓有成人男女二人合葬、成人与儿童合葬、多人合葬等,以成年男女二人合葬为主。在成年男女二人合葬墓中,男性仰身直肢,女性侧身面向男子,反映出女性依附男子的社会地位。随葬品多少不一,差别很大,大部分墓随葬陶器仅一两件;少数墓随葬品有几十件之多。不仅有陶器,还有玉器。这无疑反映了齐家文化的人们中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
齐家文化正处在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还是生活在集体公有和集体分享的大同世界中,而维系氏族的是血缘关系。父系氏族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男性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要地位。父系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私有制、贫富分化都在父系氏族社会出现了,齐家文化本身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该文化的晚期已接近阶级社会。
(本文原载于《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