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家文化铜器的发展特权及成因

齐家文化铜器的发展特权及成因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齐家文化A、B、C三组铜器的相继出现正体现了铜器的这一发展过程:简单工具—装饰品—精细工具、武器。齐家文化A组铜器的衰弱,B组、C组铜器的出现,铜器的分布地点开始南移,这些恰巧都是发生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齐家文化铜器特征的改变与气候的变迁正相吻合。因此很多齐家文化的人开始向南迁徙,采取一种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因此,齐家文化三期6段以后A组铜器发现很少,而C组铜器则逐渐增多起来。

齐家文化铜器的发展特权及成因

上文讨论了齐家文化三组铜器的年代,B、C两组铜器要晚于A组铜器。C组铜器以复杂工具为主,B组铜器以指环等装饰品为主。若从冶铸技术上看C组铜器冶铸技术要求更高,其出现的年代应晚于B组铜器。

由于生产力的限制,金属铜从偶然获得到大量开采是有一定过程的。初期铜的获得量是有限的,也是珍贵的,人们一般都会将其制造成最实用的工具,以提高劳动效率。随着人们对金属铜认识的深入和生产力的提高,铜的获取量逐渐增加。人们获取的铜料略有剩余的时候,就有可能制作成指环或者耳环这样的装饰品,这不仅是因为其美观,更主要是因为装饰品可以成为一个人的附属物,死后也甚至可以同埋于地下。当铜资源日趋丰富的时候,人们不仅要求自已拥有铜质工具,而且尽量获得数量更多的、铸造更好的铜工具或者武器,死后随葬铜器的数量与质量也就开始成为一种财富的象征。齐家文化的C组铜器虽然多为调查采集而来,但从四坝文化墓葬、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铜器组合与其基本一致[38],C组铜器很可能是用于随葬的。齐家文化A、B、C三组铜器的相继出现正体现了铜器的这一发展过程:简单工具—装饰品—精细工具、武器。铜器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齐家文化铜器走过了简单工具到复杂工具的巨大转变,一方面是由于齐家文化持续时间较长,正处于铜石并用时代向早期青铜时代过渡时期;另一方面是由于齐家文化生业方式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王明珂通过齐家文化生产工具、动物骨骼、陶器形体大小的改变,指出齐家文化在公元前2000年—前1000年全球气候干冷化的影响下,由于河湟地区人口扩张与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农业为主的生业方式逐渐瓦解,开始向游牧社会过渡[39]。齐家文化A组铜器的衰弱,B组、C组铜器的出现,铜器的分布地点开始南移,这些恰巧都是发生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齐家文化铜器特征的改变与气候的变迁正相吻合。

齐家文化A组铜器以简单的刀、锥、钻、凿为主,这类早期铜器是我国仰韶时代、龙山时代铜器的主要器形,但都为零散的分布,每个遗址出土不过是一两件,很少有像武威皇娘娘台遗址那样大量出土的现象。由于铜器具有可回收利用的特点,损坏的铜质工具往往重熔再得到利用,所以居址中很少能留下铜器。皇娘娘台遗址居址中发现大量工具的现象与这一地区文化的突然衰弱正相吻合。这一地区不见有齐家文化二期5段之后的遗存,很可能是由于这一地区齐家文化的突然衰退使得大量日常生活中的铜质工具遗留在居址中。(www.xing528.com)

公元前2000年前后气候开始变得干冷,齐家文化的农业区已经不再适合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是齐家文化北部的武威地区。因此很多齐家文化的人开始向南迁徙,采取一种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这种经济形态的改变一方面使得以前的生产工具(如A组铜器)不再实用,数量减少,一些新的生产工具因此而出现(如C组铜器)。A组铜器多为骨铜复合工具,刀、斧等装柄都比较烦琐,携带起来也不方便,而C组铜器多为环首或带耳器,携带方便,比较适合向游牧过渡的生活方式使用。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引起遗存性质的改变,没有了长期的定居生活,居住址的数量就明显减少,墓葬成为主要的遗存保留形式,不用于随葬的铜器就很难被现今的考古发掘所发现。因此,齐家文化三期6段以后A组铜器发现很少,而C组铜器则逐渐增多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