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墓葬封土的条件和可能性

墓葬封土的条件和可能性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磨沟墓地齐家文化墓葬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竖穴偏室墓所占比例很大,达到70%左右。无论如何,磨沟墓地齐家文化墓葬具备地表封土的形成条件,而且地表封土存在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通过墓葬开口部分及其周围残存的蛛丝马迹,就有可能发现并确认地表封土存在的相关证据。当然,洞室墓以及棺椁等葬具的存在,皆可导致墓葬地表封土的形成条件与可能,同样需要予以关注。

墓葬封土的条件和可能性

磨沟墓地齐家文化墓葬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竖穴偏室墓所占比例很大,达到70%左右。竖穴偏室墓中以单偏室居多,也有一定数量的双偏室墓和多偏室墓。尽管这些偏室墓的埋葬过程并完全一致,却也存在着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埋葬特点。具体来说,这些竖穴偏室墓最终填埋后,偏室部分往往都保留有一定的空间。诸如M246偏室口部发现有明显的封门板灰痕,封门长2.1米、宽0.08米、高0.5米左右;而偏室内部最长2米,进深0.56米,高约0.4米[76]。这种墓道填埋后仍保留有偏室封门的现象,在M260、M303、M344(图二)[77]等不少墓葬中皆有发现。这样一来,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即墓上标志问题。

图二 磨沟墓地M344平面剖图

大量的考古发现证实,史前时期各墓地的墓葬排列通常整齐有序。理论上,整个墓地有序排列的布局结构,并不能说明这些墓葬是同时修建的;而先后形成的墓葬却极少存在打破关系,则说明当时人们对先期埋葬的墓葬位置甚为清楚。这种现象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人们对墓上标志的关注。当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墓葬的墓上标志未必完全一致。就磨沟墓地的墓葬结构与埋葬特点来看,出现封土类墓上标志的条件和可能性极高,主要原因就在于偏室的存在。如前所述,偏室在墓道填埋之后,即便没有封门存在,往往也会保留一定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营建墓葬时掘出的土方就不可能完全回填到墓道之中,必然会部分地残留于地表之上。如果这些残留土方不移作他用,就极有可能形成地表封土。不过,形成条件也只能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并不能等同于客观事实。也就是说,磨沟墓地的竖穴偏室墓具备了形成地表封土即坟丘的必要条件,或者说是理论上的可能性。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要通过发掘所获得的直接证据加以验证。

就磨沟墓地的情况来看,获取有关地表封土存在的直接证据,似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最可靠的线索和证据就是有无直接保留的墓葬封土,只是史前时期的墓葬封土能够原样保留下来的概率实在太小,甚至可以说是可望不可求的。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其存在的可能性,在发掘过程中仍然需要给予关注。其次,基于磨沟墓地存在相当数量的偏室塌陷现象,其中部分墓葬或因偏室塌陷而一定程度地保留有封土痕迹,这是因为塌陷堆积与埋葬过程直接相关。无疑,偏室塌陷与墓葬填埋过程的关系较为复杂,其中不乏因偏室塌陷而填埋墓道的现象,如M164等。在填埋过程晚于偏室塌陷的情况下,墓上封土因偏室塌陷而部分残存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但是,对于合葬完成之后才填埋墓道的偏室墓,即如果偏室塌陷晚于墓道填埋过程,则偏室上部的堆积就会整体下陷数十厘米不等。在这种情况下,塌陷的偏室上部堆积可能就会包含部分封土堆积,也就是说封土底部堆积可能会因偏室塌陷而下陷至当时的地表之下。如果仔细观察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发掘方法,识别出因偏室塌陷而残存的封土痕迹并非没有可能。相信对于这种现象的确认只是一个时间问题。(www.xing528.com)

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到,明显拥有地表封土的早期墓葬,时常也会在封土或封土底部、墓穴开口附近发现一些随葬物品等。如在新疆尼勒克县加勒克斯卡因特墓地的M55墓室东侧的封堆下就发现有一套石磨盘[78],绝对年代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尽管两者在时间和地域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但这种现象或许不无启发意义。亦即如果在墓道或墓穴开口附近发现有成组且有序摆放的物品,很可能也属于随葬品的范畴,而且可能是置于地表封土底部的随葬物品。反过来,墓道或墓穴开口附近所发现摆放有序的物品,如果没有属于其他任何遗迹的证据,即应一定程度地暗示出地表封土存在的可能性,从而提醒我们进一步寻找其他更加可靠的线索和证据。

无论如何,磨沟墓地齐家文化墓葬具备地表封土的形成条件,而且地表封土存在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通过墓葬开口部分及其周围残存的蛛丝马迹,就有可能发现并确认地表封土存在的相关证据。当然,洞室墓以及棺椁等葬具的存在,皆可导致墓葬地表封土的形成条件与可能,同样需要予以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