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见于柳湾齐家文化墓地,也是第一次发现的齐家文化结构清楚的木构葬具。在366座墓葬中,有木构痕迹的共288座,占墓葬总数的78.7%。葬具的形式可分为独木棺、长方形木棺和垫板三种。
一、独木棺
它是用一段圆木,削去上端一小半,两端削平,个别两端为圆弧形,再将中部挖空,呈船舱状,底部削平,形似独木舟,有的还在棺口另放一个棺盖。这种独木棺一般保存较好,是柳湾墓地齐家文化中晚期较普遍的一种埋葬方式,其数量多于早中期盛行的长方形木棺墓,约占墓葬总数的50%。又可分为三人合葬、二人合葬及单人葬。
1.三人合葬
这种墓葬的形制多为“凸”字形,规模之大,应为富有者墓。
例如柳湾M972,墓葬形制为“凸”字形,墓室为4.2米×(2.25~3.3)米;墓道为1.5米×1.2米。墓内有三具骨架,一具在棺内,两具在棺外。棺内者仰身直肢,面朝上;棺外者一具仰身直肢面向木棺,另一具仰身,肢体略为弯曲,右臂外伸,左臂置于胸前,显然是被殉葬者(图一)。
图一 柳湾墓972平面图
墓内随葬品相当丰富,出大量的陶容器外,还有石、骨料制成的生产工具和装饰品。其中有双大耳陶罐、高领双耳罐、陶壶、陶纺轮、串珠、绿松石饰等31件。
这种丰富的大型墓,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与既无木棺、又无随葬品的小墓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当时的贫富现象已经产生,在分配关系上出现一个新的情况,氏族成员在劳动产品的占有上出现了差别,导致了氏族内部富有家庭的出现。
2.二人合葬
二人合葬墓在柳湾墓地发现二十座,占墓葬总数的5.5%。这种合葬的形式也不完全相同,有的二人同葬一棺,有的分棺合葬,还有的一人葬棺内,一人葬棺外。
(1)二人同棺合葬,这种墓葬数量很少,只发现两座(M963、M970),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现象。二人同葬一棺,埋在一个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内。通过对M963的鉴定,一具为成年男性,40岁;另一具为未成年的儿童,此墓应为父子间的合葬(图二)。这种情况说明,父权制在当时已经牢固的确立,传统的财产继承制度,随着父权制的确立,将由父亲的血缘亲属来继承。M963的这种埋葬制度,就是父权制下继承制度的一种真实的反映。
图二 柳湾墓963平面图
(2)二人双棺合葬,就是每个墓坑内有两具木棺并排埋葬。这种现象也很少,在柳湾齐家文化墓地里,中晚期才出现,共发现了三座(M858、M1203、M1325)。这种墓葬的形制,有的呈“凸”字形,有的长方形。埋葬者之间的关系,M1325为夫妻合葬(图三:上),M1203为儿童之间的合葬(图三:下),M858可能为父子间的合葬。
图三 柳湾墓1325、1203平面图
图四 柳湾墓1112平面图(www.xing528.com)
(3)二人棺内外同坑合葬,是指一人于棺内,一人于棺外的合葬,这种埋葬方式,多于同棺合葬和双棺合葬,这是夫妻合葬常见的现象。一般是男性仰身直肢葬于棺内,女性侧身屈肢葬于棺外,表现了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男女不平等地位。
例如柳湾M1112,为成年男女合葬墓,男的葬于木棺内,仰身直肢,女的葬于棺外,侧身屈肢(图四)。从葬式葬具观察,妻子是丈夫的奴仆,是为丈夫殉葬的。这种现象在齐家文化中已经发展到了极端复杂的程度。除妻子为丈夫殉葬外,俘虏也逃脱不了为主人殉葬的悲惨结局。
3.单人葬
在木棺葬中,较多的还是单人葬,也是柳湾墓地齐家文化中最常见的一种葬式。一般死者仰身直肢,两手紧放身旁,个别两手弯曲防御腹部,也有两腿搭在一起的。单人葬的头向一般与合葬墓相同,不过随葬品的数量一般较少。
二、长方形木棺
棺的四壁由木板围拼而成,棺外还有三块用榫卯结构结合的木框架,在制作上比独木棺精巧。这种长方形的木棺,埋葬着几种不同形式的死者。
1.二人合葬墓
墓葬结构呈“凸”字形,一般较大,明显地反映出私有制在当时的确立,比它的前身马厂类型晚期更加发展。
例如M990为一座齐家文化早期墓,墓葬结构呈“凸”字形,墓室为2.7米×(1.9~0.47)米;墓道为0.7米×(0.5~0.47)米。一具骨架仰身直肢葬于棺内,另一具骨架葬于棺外,仰身直肢面向木棺。虽然对骨架没有做出性别鉴定,但显然棺内死者的身份要高于棺外死者。随葬品比较丰富,计为陶壶、双耳罐、彩陶罐、高双耳罐、粗双耳罐、盆、瓮、石锛、刀、凿、骨镞等23件(图五)。凡是这种形制的墓都比较大,而且有丰富的随葬品。
图五 柳湾墓990平面图
2.单人墓葬
即一具骨架仰身直肢葬于棺内,其规模比二人合葬墓小得多,随葬品一般为5~10件。这种单人木棺葬比较盛行于早中期。
三、垫板
用一块木板或两三块木板拼接而成作为葬具放于人骨架下面。这种现象在带有葬具的墓葬中是比较简陋的,而且多数为儿童使用,柳湾齐家文化墓地早、中、晚期三期都有,而更多见于中晚期。由于它受其前身马厂类型的影响,故在墓葬方面还保留着很多马厂类型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