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中生有:虚无与真实的辩证关系及理性防范措施

无中生有:虚无与真实的辩证关系及理性防范措施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而示有,诳也。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自始至终都是无,那是不可能打败敌人的,只有从虚无和假象中生出的真实,才能击败敌人。所谓“无中生有”,本是哲学上“有”“无”关系的辩证理论,讲的是有与无、虚和实、真和假的辩证关系。所以,面对“无中生有”时,应采取如下防范措施:一、保持理性。

无中生有:虚无与真实的辩证关系及理性防范措施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用虚假信息去迷惑敌人,但是并不是完全都用虚假信息,而是把一些真实信息掺杂在虚假信息之中。这就是要巧妙地运用阴阳转化之理,“由阴变阳”“由虚变实”“由真变假”。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蒿为人千余,披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本来没有而向敌人装作有,这就是一种欺骗,可是这种欺骗行为不可能长期有效,因为欺骗最终会被对方识破。因此,没有不能够始终是没有。而要让没有转变为有,这就是由虚假转变成真实,由虚无转变为实在。自始至终都是无,那是不可能打败敌人的,只有从虚无和假象中生出的真实,才能击败敌人。如唐朝安史之乱时,叛将令狐潮围攻雍丘城,雍丘守将张巡用草扎成一千多个假人,并给它们穿上黑色的衣服,乘着黑夜用绳索把这些草人从城墙上吊下去。令狐潮的士兵发现后,以为城内出兵偷袭,争先恐后地用箭射击,因此张巡获得了几十万支箭。后来,张巡又乘着夜晚把真人吊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上过当之后以为张巡故技重施,这次也是草人,都笑嘻嘻地看着,也没有做任何防备。这样张巡就用五百名敢死队员突然冲进令狐潮的军营,烧毁其营垒帐篷,并且把令狐潮的军队一直追杀了十多里远。

所谓“无中生有”,本是哲学上“有”“无”关系的辩证理论,讲的是有与无、虚和实、真和假的辩证关系。出自《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我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就把老子的这一辩证思想运用到军事上,进一步分析了虚无和实有的关系,在《尉缭子·战权》中说:“战权在乎道之所极,有者无之,安所信之?”主张以无的假象迷惑敌人,再乘着敌人对“无”习以为常的时候,化无为有,化虚为实,出其不意,打击敌人。

无中生有的关键在于真、假要有变化,虚、实必须有机结合,先是制造一种假象,故意让敌人识破,使之失去警惕,然后再化无为有,化假为真,化虚为实。这时候真的攻击敌人了,而敌人的惯性思维让他们认为还是假的而不做任何防备。

在“无中生有”这条计策中,虚假的“无”如何才能掩盖真实的“有”呢?

一、时间短。要利用敌人一时回不过神的时机,迅速行动。一般来说,欺骗都只能暂时性地迷惑敌人,时间拖得越长,对自己越是不利。

二、假象真。实施假象时要做到尽量逼真,这样敌人才会上当,从而被自己牵着鼻子走。

三、观察对手的反应,根据敌人的反应再进行下一步的行动。实施这一计时,通常会在欺骗成功时故意让对方识破,从而利用敌人因被骗而产生的羞愧、愤怒等情绪所导致的错误判断,果断实施真实的行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面对“无中生有”时,应采取如下防范措施:

一、保持理性。任何时候都不要让负面情绪左右自己,理性分析对手的行动,探究其背后所隐藏的真实意图,以不变应万变,永远是指挥者必须谨记在心的。

二、敏锐观察。假如敌人翻来覆去地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特别是已经被拆穿的把戏再次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敏锐观察其中真正的原因,千万不可因为敌人的阴谋曾经被识破而放松警惕。

三、不要轻信流言。战争中最重要的是士气,只有所有的人齐心协力、同仇敌忾,才可一战。如果出现了流言蜚语,一定要冷静分析,及时控制,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谣言止于智者,优秀的指挥者不会因轻信而自乱阵脚。

哲学上认为“有”和“无”是相互转化的,同样,在战场上,“有”和“无”的运用也是非常灵活的,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应对,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暴秦的统治,在各路起义军之中,项羽刘邦是实力最为强大、最有可能问鼎帝座的两位盖世英雄,为此,他们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www.xing528.com)

一开始项羽的势力发展最快,他英勇善战,曾率楚军解巨鹿之围,对秦军九战九捷,他挟军事上的余威,以诸侯上将军自居,发号施令。项羽废掉楚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取梁、楚之地九郡,定都彭城,同时又割地封王,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大力扶植六国的残余势力。但是后来,刘邦在手下谋士[1]的扶助下,势力渐渐发展强大起来,“鸿门宴”上巧妙脱身,特别是在成皋之战时,双方相持达两年之久。两年的时间里,刘邦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扼守成皋,决定在持久战中慢慢消耗对方实力,然后才伺机反击。而项羽却恰恰相反,他一直想要和刘邦一决高下,但是又久攻不下,实力大损。就这样,双方的实力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刘邦的军队慢慢由弱变强,项羽的军队慢慢由强变弱。

其间,项羽和刘邦曾经订下盟约,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这就是所谓的“楚河汉界”。后来刘邦听从谋士张良和陈平的规劝,决定趁着项羽实力大大减弱的时候彻底消灭他,于是就又集合兵力追击项羽的部队,把项羽的部队紧紧围困在垓下。

当时,项羽手下的士兵已经大大减少,粮食也不太充足了。项羽一路败逃,心情已经非常沮丧了,晚上,他突然听见包围着他的军队都唱起了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惊讶:“难道刘邦已经占领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楚地是项羽的大本营,一想到大本营都可能被刘邦攻占,项羽就已经丧失了斗志。他再也无法入睡,起床在营帐中喝起酒来。他最宠爱的美人虞姬舞剑作歌:“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毕拔剑自刎于项羽面前。英雄末路,项羽连夜带着几名亲兵逃到乌江边,最后因羞愧而自刎于江边。

项羽英雄盖世,却在强敌面前被一曲楚歌迫得无路可走,最后落到不得不自刎的悲惨境地。而刘邦却由弱变强,实力慢慢增强,最后在包围项羽的时候,故意让手下高唱楚歌,无中生有,误导项羽和他手下的士兵,从而使其士气低落,不战而逃,刘邦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公元四二〇年,宋武帝刘裕在南方建立宋朝。过了十九年,北魏太武帝统一了北方,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了南北两个王朝对立的局面。以后一百五六十年的时间里,南朝换了四个朝代,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来又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南北朝

四三〇年,为了解除北魏对宋的威胁,宋文帝命令檀道济统军北伐。宋军到彥之率领先锋部队进军河南,收复洛阳、虎牢等地。但很快,北魏太武帝亲自率军反击,击溃了到彦之等部,刘宋前线部队一片混乱,很多地方纷纷失守,退驻滑台。第二年一月,檀道济率领军队前往滑台救援,半路上遇见北魏安平公乙旃眷。檀道济领军奋勇前行,大破魏军,并乘胜北进,前后二十余日,连战三十余次,宋军多捷,进抵历城。

北魏将领叔孙建一面督军正面迎击,一面派出一队轻骑绕到宋军的背后,趁着宋军防备松懈的时候,焚烧了宋军的粮草。檀道济的将士虽然英勇善战,但是不料被釜底抽薪,断了军粮,就没法维持下去,准备从历城退兵。宋军中有一些兵士逃到魏营投降,把宋军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的将领。北魏就派出大军追赶檀道济,想把宋军围困起来。宋军将士看到大批魏军围上来,都有点害怕,有的兵士偷偷逃跑了。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檀道济却不慌不忙地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

当天晚上,宋军大营里灯火通明,檀道济亲自组织士兵清点粮食。有人手持竹筹唱数—就像过去酒店里的店小二高声报菜名;有人用斗量米。其实,宋军营中的粮食早已所剩无几了,檀道济命人用车运来了许多沙子,让士卒装模作样用斗量沙,还故意大声报出数目。量完沙后,檀道济又命士兵将军中剩余的一点粮食撒在沙堆上,看起来好像有满仓的粮食。魏军探子在远处偷偷张望,看见此情此景,果然上了当,赶紧回去报告:宋军根本不缺粮,先前的情报,一定是假的,要引诱咱们上当!魏将闻听大怒,下令斩掉降卒。

【斗】

第二天天一亮,宋军拔营撤退。将士们披挂整齐,檀道济却身着便服,也不骑马,而是大摇大摆地乘在车上,旅游一般向南而去。魏将安颉等人多次吃过檀道济的苦头,看到他这副样子,吃不准他在哪里埋伏有多少人马,不敢贸然追击,只好目送宋军而去。此次增援,檀道济虽然没有保住滑台,但是连战多捷,在不利局面下又能全师而退,委实难得,因此威名大振。魏军谈之色变,甚至画下他的像用来驱鬼。

宋军本来没有粮食了,檀道济故意用沙子冒充粮食,这一招“无中生有”果然迷惑住了敌人,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智慧小锦囊

“无中生有”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它以假乱真,假中有真,令人难以分辨。但它说到底还只是一条应急之计,真正的“有”是不可能从“无”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没有“真”,再逼真的“假”也只是镜花水月,会迅速幻灭。因此,不断强大自身的“有”,才是行事立身的根本。

[1] 【谋士】设谋献计的人;有智谋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