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逸待劳: 养精蓄锐,抢占有利地形

以逸待劳: 养精蓄锐,抢占有利地形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以逸待劳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养精蓄锐。因此应该密切观察敌人,一旦发现敌人出现了疲劳迹象,立刻转守为攻,一鼓作气消灭敌人。所以,在应对以逸待劳之计时,可以采取下面几点对策来防御:一、抢占有利地形。“以逸待劳”的“逸”,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单单是严防死守,更是在暗暗积蓄力量、消耗敌人,这“逸”其实并不闲逸,而是充满着张力,显露出无限的杀机。鲁庄公决定号召鲁国军民共同迎敌,张贴布告广征民众入伍。

以逸待劳: 养精蓄锐,抢占有利地形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不一定要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采取“损刚益柔”相互转化的原理来使敌人由强转弱。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这就是调动敌人、战胜敌人的方法。兵书上说:“凡是先到战场上等待敌人的,他就显得安逸则有精力;而后赶到阵地仓促应战的,必然显得疲劳困顿。因此,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为敌人所调动。”兵书上讲的是战争中的敌我形势,在这里主要讲的是如何掌握战争主动权,并非仅仅指选好有利的地形驻军来等待敌人。而主要是指,要以简单的军事行动来控御烦琐的军事行动,用不变化来对付敌方的变化,用小的变化来对付敌方大的变化,以军队的“静”来对付敌方军队的“动”,用较小的军队运动来对付敌方较大的军队运动,这就好比以枢轴来控制圆周一样。比如说春秋齐国的管仲在治理国家时,把加强军事贯穿于加强内政的过程当中,运用的是实而备之的战略,即当敌人力量强大时,就要加强战备、扩大军事实力;孙膑在马陵道上伏击庞涓;李牧奉命防御雁门关,久驻不战,貌似怯懦,实际上却加紧战备,后来一战而大破匈奴。

“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兵法》,其《虚实篇》中说:“凡先处战地而待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不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意思是说,凡是先到战场上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一些,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因疲劳而陷入被动局面。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

而以逸待劳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养精蓄锐。战争对敌我双方来说,都是一场损耗很大的行动,发动战争之前,首先要有足够的力量储备。当自己的力量还无法彻底战胜敌人时,应该尽量避免与敌人交锋,这个时候最好是采取防守,迅速补充自己的力量。

二、防守也是一种进攻。防守不是懦弱,也不是龟缩,要么是为了更大的进攻积蓄力量,要么是为了消耗敌人的力量、消磨敌人的士气,这种进攻有时候比直接的交锋效果更好。

三、扰乱劳敌。当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士气比较高涨的时候,在防守之时也可以用小股军队去骚扰敌人,调动敌人四处奔命,从而使其身体疲惫,士气低落,力量由强变弱,有利于我方进攻。

四、伺机而动。这个“机”指的是敌人疲劳之时,不管是以守为攻,还是劳敌损敌,敌人的疲劳并不会维持特别长的时间,时机一过,可能力量又会增强。因此应该密切观察敌人,一旦发现敌人出现了疲劳迹象,立刻转守为攻,一鼓作气消灭敌人。

所以,在应对以逸待劳之计时,可以采取下面几点对策来防御:

一、抢占有利地形。在战争中,选择有利的地形是非常重要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抢先占领有利作战的地方,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休整,同时也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胜利就指日可待了。

二、以静制动。面对敌人不断的骚扰、挑衅,主帅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以不变应万变,静静等待最佳的出击时机。

“以逸待劳”的“逸”,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单单是严防死守,更是在暗暗积蓄力量、消耗敌人,这“逸”其实并不闲逸,而是充满着张力,显露出无限的杀机。

春秋时期,各路诸侯[1]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纷纷建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总数有一百七十多个。其中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这些矛盾冲突不断激化,战争一触即发。正在这时,齐国出现了内乱,大臣们密谋发动宫廷政变,要废黜齐襄公,另立新君。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吓得浑身发抖,分别在随从的拥戴下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

公元前六八六年,公孙无知杀死了齐襄公,被大夫连称、管至父拥立为国君,引起全国的反对。接着齐国大夫王子成父杀死公孙无知,宣布迎接在鲁国避难的公子纠为君,并和鲁庄公会盟,商定由鲁国出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即位。而奔往莒国的公子小白闻悉国内变乱,也在鲍叔牙和莒兵护送下急忙返国,争夺政权。最后公子小白抢先赶回国都临淄,登上国君之位,即为齐桓公。公子纠见国君位置被小白抢先夺去,只好仍回鲁国栖身,这使齐、鲁两国关系更加紧张。

新即位的齐桓公小白,因为鲁国支持公子纠,对鲁国非常不满。鲁庄公却因为公子纠没有当上齐国国君,对齐极为仇视,便亲自率大军强送公子纠返国。进入齐境时,战争爆发了,双方各以兵车五百辆投入战斗,齐军一举击破鲁军,鲁庄公化装突围,才免于被俘。鲁军惨败后,鲁庄公在齐军压力下,杀死公子纠。但是齐、鲁两国的关系并未缓和,鲁庄公吸取教训,加强军事训练,赶制武器,加固边防,减免赋税,休养生息,积极备战。而齐桓公在巩固了君位之后,不顾大臣的劝阻,决定兴师伐鲁,作为对鲁国一年以前支持公子纠复国的报复,企图一举征服鲁国,向外扩张齐国的势力。

公元前六八四年春天,齐国大军浩浩荡荡向鲁国进发。鲁庄公决定号召鲁国军民共同迎敌,张贴布告广征民众入伍。有一个叫曹刿的人看完布告后,认为当政者庸碌无能,未能远谋,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家遭受齐国军队的蹂躏,因而前去求见鲁庄公。

鲁庄公正在为如何应战而烦心,听说一个叫曹刿的人请求参见,要与他商谈战争的事,忙下令传见。鲁庄公对曹刿以礼相待,询问他有何破齐高见。

曹刿并不直接回答,反问庄公:“大王您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使他们愿意随您作战呢?”庄公答道:“华美的服装和精致的食品,寡人[2]从来不曾独享,都是赐给臣子们共同享用的。”曹刿摇摇头:“臣子们只会对您奉承拍马,您就拿华衣美食和他们分享。老百姓什么也没有得到,他们是不会随您作战的。您分配不公啊!”庄公又道:“祭祀所用的物品数量,寡人从不敢谎报,对神灵祖先都是毕恭毕敬的。”曹刿说:“不谎报是王者最基本的信用,神灵不会因此而给您更多的保佑。”庄公还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寡人都是诚心对待,力求公正的。”曹刿点点头:“嗯,这是依法治国的大计,我看凭这一点,大王可以与齐国一战。”庄公忙问:“我们要用怎样的策略战胜齐军呢?”曹刿说:“大王现在不必问,战争是瞬息万变的,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决策。请大王允许我跟随您去作战。”庄公觉得曹刿言之有理,就让曹刿与他同乘一辆战车,率军前去迎战。(www.xing528.com)

到了前线,齐国大军已经跨越边界,入侵鲁国境内。鲁庄公听从曹刿的计策,没有直接与锋头正劲的齐军交战,故意装作溃退的样子,将齐军引入地势较易进行反攻的长勺。两军在长勺摆开阵势,齐军主将鲍叔牙及大小将士,仗着自己兵强马壮,而鲁军不断溃逃,早已有了轻敌之心,认为鲁军不堪一击,于是发起声势浩大的攻击。

庄公见敌军进攻,正要发令击鼓应战,一旁的曹刿忙阻止:“大王不可!”并让庄公传令下去,固守阵地,不准出阵迎敌,违令者斩;只是让弓弩手在阵前射箭,阻挡齐兵进攻。齐军无法冲入鲁军阵地,只好退回原地。鲍叔牙发誓要速战速决,齐军稍事休整后便发起第二次进攻。鲁庄公有些按捺不住,又欲击鼓迎敌,曹刿再次阻止:“大王不可!”鲁军依然令弓弩手不断射箭,阵地岿然不动,使得齐军再次无功而返。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不应战,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阵,于是不等部队休整好,便下达了第三次冲锋令。

曹刿看到齐军攻势已成强弩之末,再看鲁军将士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战马也在高声嘶鸣,于是对鲁庄公言道:“大王可击鼓也!”

庄公亲自擂响战鼓,鲁军士气高昂,奋勇向前,直杀得齐军溃不成军,节节败退。庄公正要下令乘胜追击,曹刿又阻止了他,跳下战车,细细观察齐军逃跑时留下的车辙和人、马印迹,然后回禀庄公:“可下令追击也。”

鲁军得胜回朝。途中庄公不禁问曹刿:“为何先生到敌军第三次进攻才命击鼓应战呢?”曹刿回答:“两军交战,讲的是一鼓作气势如虎,再而衰,三而竭。齐军第一次进攻士气正高涨,我们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避开其锋芒。直到他们第三次进攻士气已经衰竭,我军此时出击,方能一举而胜也。”庄公又问:“刚才先生下车勘查一番,才下令追击,这又是为何?”曹刿回答:“齐国毕竟是大国,怕他们败逃之中有诈,待我看清车辙散乱后,方确定可以追击也。”庄公赞叹道:“先生是真正的军事家啊!”当即拜曹刿为大夫。

在长勺之战中,鲁国以弱胜强,完全是得益于曹刿的“以逸待劳”之计,首先,故意败逃将齐军引往长勺;其次,以守为攻,消耗齐军士气;最后,抓住时机,一鼓作气击溃齐军。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早期常年在北部守卫边疆,抵抗匈奴人的进攻。当时匈奴对赵国的威胁非常大,为了保证将士们能够安心抗击匈奴,赵王对李牧的工作非常支持。他曾特别规定,根据战争的需要,李牧有权设置官吏,任免人才,而且一郡的田赋[3]税收也全部归帅府,用作军事开支。这样的优惠政策非常有利于抗击匈奴事业的进行,为李牧策略的施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李牧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对匈奴的侵扰进行了有效的防备。他首先任用自己认为有才能的人为官,同时把收来的赋税掌握在自己的驻军公署,充当士卒的日常开销。其次,李牧每天命人杀牛犒赏将士,对士兵非常爱护优待。最后,对士兵的训练也非常看重,特别重视警报系统,增设侦察人员。但是,李牧又严明规定,如果匈奴入侵,士兵们只可固守不能出击,否则斩首。所以,匈奴每次入侵,严密的警报系统就会发挥威力,士兵迅速退回营垒固守,不敢擅自出战。因此每次匈奴侵扰,都掳掠不到什么东西,而赵国却因此而保存了实力,多年来在人员和物资上几乎没有什么损失,为以后的伺机反击奠定了物质基础。

时间一长,匈奴人都认为李牧是胆怯,就连赵国边境上的军民也都抱怨自己的将军胆小怕战。风言风语传到赵王的耳中,李牧因此也受到责备,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终于激怒了赵王。很快赵王下令召回李牧,改派其他的将领替代他。

新任将领到职一年多,一改李牧的政策,每当匈奴兵来犯,都命令部队出战,结果大多受挫,损失伤亡惨重,使得边境地区不能按时耕种和放牧,边区军民怨声载道,不禁又怀念起李牧来。赵王不得已,只好请李牧复出。李牧却推说自己有病,坚持不能出山,后来在赵王的一再恳求下,才提出一个条件,如果要出山也可以,我一定要像从前那样管理边防,请您不要干涉我。

得到赵王允许之后,李牧回到边境,依然按照以前的方法管理。于是,情形又回复到从前,匈奴每次再来时又一无所获了。而守边的将士却不太乐意了,他们觉得自己长期受到犒劳而派不上什么用处,因此,都反复请求愿与匈奴决一死战。李牧看条件已经成熟了,在军营中精挑细选,得到一千三百辆兵车[4],一万三千匹战马,勇士五万人和神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密谋反击匈奴。

因此,当匈奴人再次率军大举入侵赵地的时候,李牧屡出奇兵,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接着又乘胜消灭周边其他入侵的少数民族,逼得匈奴单于不得不远走他乡。其后十多年,赵国北边边防稳固,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李牧也因此成为继廉颇、赵奢之后赵国最著名的将领。

智慧小锦囊

在生活中,成功是人人所渴望的,同时成功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获得的。成功的花儿,必须要用血和汗来浇灌,才能开得鲜艳。因此,在取得成功之前,每个人都要不懈努力,养精蓄锐,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当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成功才能水到渠成、理所当然地来到。

[1] 【诸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

[2] 【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

[3] 【田赋】按田亩征收的赋税。公元前五九四年 “初税亩”是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征田赋之始,历来为封建王朝的主要收入。

[4] 【兵车】古代作战用的车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