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慢慢察看,发现他也渴望获得关切、理解和尊重。若是对他冷眼相待,乃至取笑奚落,只会损害他已脆如薄冰的自尊和自信,打消他已小如针眼的热情和积极性。是以,我教诲孩子们要尊重他,给予他更多的关心;时常亲近他,带着赏识的目光去寻觅他身上的闪光点,让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暖和;对他要多点宽容,多点尊敬,多点理解,多点时间,多点鼓舞。设身处地地站在他的立场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待他热忱些,要始终坚信他也会前进的。
在选择“1+1”结对帮扶伙伴时,我选了两个很有耐心的孩子。一个同寝室的孩子在生活上扶助他,一个同桌的孩子在学习上辅助他。同时和我们班的任课老师也交换意见:多点帮助,多点落实。教师以身为范,把对他的体贴和爱护传递给其他孩子。
同时,我也鼓励他:“十根手指也有长短,但各有各的用途。我们要勇于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尽量施展本身的潜能,克服困难,挑战挫折,重获自尊和自信。做一个发愤图强的人、一个幸福的人。”(www.xing528.com)
当然,我也和家长达成共识:要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让他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叠被子、洗衣服等,培养他的责任心,要他学会承担。慢慢地,在家长和孩子们的努力下,他变化了,进步了,学会了叠被子、洗衣服、拖地……当我再次细细打量着他,关注他的每一个变化。孩子别样的美在我的心底荡起了丝丝涟漪,牵肠挂肚的情怀肆意纷飞。久违了——他的嘴角再次扬起了微笑,那是自信!
有一次上课抽他读课文,读得很不流畅。下课了,别的同学都去玩了,他还在座位上认真地读,一字一句读得很用心。第二节课又给他机会,让他再读,就读得流畅些了。孩子刻苦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尽管不是很优秀,大家也热情地为他鼓掌,让他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到自信和自尊。这也激起了他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上课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尽管站起来吞吐其辞说半天,大家听得云里雾里的,但也没人笑他。渐渐地,他自信多了,也更踊跃了。有他打扫公共区卫生时,他总是去得最早,有时连早饭也顾不上吃就去打扫,等到其他同学来打扫,负责的区域都被他打扫干净了。他的热情,消弭了同学间的隔膜,大家也慢慢地看到了他老实、肯吃苦等各方面的优点,大家也就喜欢他了。这种喜欢就是大家对他的接纳。对于木讷的他来说,朋友、集体的认可是重要的。看见同学的衣领没有理好,他总会伸手帮同学;同学在谈论时,虽然插不上嘴,总在一旁认真地倾听……这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定格,任时光远走,也挥之不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