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课学习中,学生不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自由理解文本,而是要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来理解文意、解决问题。而阅读方法和经验就来自于教读课文。“从教读到自读,应该是学生在学到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筛选、接纳和拓展自读课文中相关知识的过程。教读课是自读课的基础和铺垫,自读课是教读课的升华和实践。”[4]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往往在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方面可以自然衔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选择的是中国明清白话文小说中的精彩章节,它们虽然都是节选,但每个故事又相对完整,在情节的发展中展现人物形象,塑造人物以行动、语言描写为重要手段。语言上,都是古代白话文小说。所以,在教读课文《智取生辰纲》和《范进中举》时,要教给学生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1)理清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看清人物活动的大背景。在讲《智取生辰纲》前,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回目。(2)分析人物形象时,主要分析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笔者带着学生圈点勾画语言、动作描写的词句,逐句剖析人物心理,勾连前后情节来分析人物言行的原因,继而得出人物的性格。(3)教给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呈现杨志与老都管、众军士之间不同的表现以及矛盾,将杨志团队的内部矛盾重重与吴用团队的精诚合作进行对比,分析杨志失败的直接原因。勾连前面的故事情节,在对比、冲突中挖掘杨志失败的深层原因。这些阅读方法同样适用于自读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笔者在教读课中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和问题,将这三个方法都教给了学生。所以,在自读课上,学生用这些方法来阅读,理解人物形象,效果较好。
课前,学生阅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和第一百十三回的故事,使学生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也知晓了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的背景和原因。课中,学生抓住语言和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圈点了“闹”“撮”“伸”“滑”“滚”等动词,分析得出了刘姥姥为人朴素,但没见过世面,所以滑稽的性格特征。通过语言描写“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我要恼,也就不说了”[5],看出刘姥姥虽然粗鄙,但深谙人心、大智若愚、世故圆滑又机敏的性格特点。在研读那一场各具情态的笑时,学生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将众人笑的神态和动作做对比,以看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如史湘云和林黛玉的笑,对比后看出史湘云豪放大度,林黛玉文静又节制,身体也不好。众人中,宝玉最为顽皮放肆,只滚到贾母怀里,也可看出众兄弟姊妹中,他最得贾母宠爱。王夫人和薛姨妈、探春和迎春、惜春等人的对比也可看出她们不同的身份、性格和年龄差异等。(www.xing528.com)
由此可见,自读课文的学习是学生将教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巩固、迁移并运用的过程。教师在教读课上要注重阅读方法的讲授,自读课上要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将教读课和自读课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