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亦有法,教无定法。试问初中三年的语文课都按照固定的程式和千篇一律的方法上下去,学生会不会审美疲劳?答案不言而喻。所以,教师得时常想想招数,偶尔给他们来点“惊喜”,刺激一下他们疲惫的神经。
1.辩论赛
学习完《羚羊木雕》,拓展环节,我让学生辩论:羚羊木雕该不该要回来?学生各持己见,唇枪舌剑,战得难舍难分。教学完《桃花源记》,我们辩论:陶渊明归隐田园究竟是对现实的逃避,还是对理想的坚守?学生对这个辩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主动搜集了大量资料,对陶渊明的思想、性格及作品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辩论时,不少学生妙语连珠,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他们的口才之好、思维之敏捷、见解之独特,令我拍手称快,惊叹不已。
2.课本剧表演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较为浅显的童话,学习起来并没有太大难度,如果照惯例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未免有些乏味。教学这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自己排演课本剧,但是表演的同学要写一段话,对自己的角色形象加以分析和解说;点评的“观众”要仔细读课文,根据文中语句来点评表演者的优点和不足。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立刻细致地读课文,认真反复地揣摩起人物形象来,既主动又投入。用这样的方式教学课文,效果并不比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上课差,反而让学生印象深刻,且更有参与的热情。(www.xing528.com)
3.读书交流会
阅读课外名著是新课标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提出的明确要求。每逢寒暑假,我都会给学生布置读名著后写摘抄和读后感的任务。学期伊始,我们便用读书交流会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初一时,学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交流,比如念几处写得较好的摘抄和感悟。但到初三时,随着积累的增加和能力的增长,学生对读书交流会充满了期待,因为这里是他们展示见解、驰骋思想、张扬个性的舞台。有些同学将摘抄的文字和读后感集结起来做成一张精美的手抄报;有的同学细心地给《水浒传》里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建立起了个人档案;有的同学读了《三国演义》后和同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刘备是假仁假义,江山都是哭出来的;有的说曹操的阴险狡诈是时势所造就,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语文活动,不仅能展现学生独特的个人魅力,也能大大焕发语文课堂的生机和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