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同样应该重视品词析句,在字词中感受人物的心理和形象,进而感受阅读文言文的乐趣。
虚词在文章中往往隐含着特别意味。如“竟不可得”中的“竟”,理解为“竟然”也未免不可。竟然没有找到,出乎意料,体现出寺僧们的诧异。可以推想一下,寺僧们是如何考虑石兽的下落的,因为“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石兽体积大、重,随着山门一起落入水中。当年落水之地,寺僧们还记得,终于决定打捞了。于是,想都不想,就在当年失石之地去找,结果找不到,寺僧们一定觉得太奇怪了。他们完全不思考:(1)水的作用。既然河水泛滥可以冲毁山门,冲下石兽,那水的力量不可小觑。(2)时间的流逝,都过去了十多年,时间之长,水下情况也完全不清楚,就盲目下水去捞,无怪乎讲学家要嘲笑寺僧“尔辈不能究物理”,“竟”字隐含了作者对寺僧无知和鲁莽的批判。
讲学家在分析石兽下落时用了“乃”和“耳”。“乃”意为“原来是,就是”,“耳”解释为“罢了”,告诉人们这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的原理罢了,就这么简单而已,你们竟然“不能究”,“耳”字隐含了讲学家对寺僧们的嘲笑心理。(www.xing528.com)
老河兵分析“物理”时,用“盖”开头,多了一份陈述客观事实的语气,少了高高在上的盛气凌人。他说的最后一句颇有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固”意为“本来”,寺僧们的行动本来就荒唐,但“求之地中”更加荒唐。“更”字表明了讲学家比寺僧更不可理喻。寺僧不懂情有可原,但讲学家是有学问的啊,做出这样的判断比寺僧就显更荒唐了。所以,老河兵对讲学家的嘲讽、轻蔑就从这“更”字和反问语气中体现出来了。
虚词,因其隐含的意味使文意更曲折,文章更加有趣,文言文阅读中要注意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