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根据定格动画的创作及小组成员的各自特长对人员进行了合理分工,按工作任务成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包括脚本创编组、模型制作组、场景绘制组、动画摄像组、电脑后期组,并依据微电影完成的各步骤设计了任务分配图(图4-20)。
图4-20 创作任务分配图
学生们在完成了分镜头脚本的创编后,运用超轻土工艺制作完成了主要人物及道具的制作,其中主角人物小忻老师更因其生动有趣的造型和与教师原型极高的相似度成为整部动画电影的一大亮点。负责场景绘制的学生们依据分镜头稿图运用数字绘画软件分别完成了教室、马路等动画场景的绘制。之后就进入关键的动画拍摄阶段,同学们在棚内完成了主要场景的搭建,准备好相应的数码摄像设备并调整好室内光源,依据故事情节发展需要进行动画的逐帧拍摄,为了保证后期动画成片的完整流畅、不出现跳帧情况,学生们进行了艰苦的拍摄,几分钟的动画电影积累了数百张的资料照片。最后的电脑后期合成是整部动画电影的关键,我们对所有拍摄的素材进行了整理,完成了后期配音并运用会声会影软件对音、视频进行了剪辑,最终成功完成了动画微电影的制作。因为借助各项表现性评价量规的使用,各项教学活动都有条不紊地开展进行着,学生们纷纷乐在其中(如图4-21)。
图4-21 定格动画微电影创作过程(www.xing528.com)
当然,我们对艺术教学的探索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定格动画微电影的完成,我们更致力于动画艺术的多样化呈现形式,通过几轮的实验磨合,我们尝试了以交互媒体的形式演绎了校园剧《小忻老师的班会课》,前景的学生真人实景演出与背景LED屏播放的定格动画微电影交相呼应,亦真亦假、一实一虚,全新的数字媒体艺术的演出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演出走出校园走向社区,首演便获得了大家的高度认可(如图4-22)。
图4-22 数字媒体艺术演出
表现性量表的使用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末,当学生每完成一个阶段任务,教师都及时让学生根据量表的各项内容进行合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师的资料汇总整合,随后的课堂上教师将组织学生依据评价结果指导学生基于量表评价的反思学习。因为量表的有效使用观察记录了整个活动的过程,而及时的反思评估更能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明确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
学生小薛在被问及定格动画的创作感受时仍抑制不住满脸的欣喜,她激动地说:“我喜欢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定格动画《小忻老师的班会课》不仅很好地诠释了我们原创的意图,而且有趣、新颖、生动的呈现方式拉近了我们与观众的距离,带来更好的互动效果。”而同组的其他学生则纷纷表示整个活动不仅丰富开拓了大家的眼界,为他们带来了更广阔的艺术展示空间,同时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和学习体验也增强了同学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