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实验现象研究

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实验现象研究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Ⅲ.打开K,通入氧气,观察现象;Ⅳ.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实验现象研究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时,用来充当引火之物的引子是折叠好的电影胶片,而在早期的取火仪式中,火炬中填充的是干草.现在之所以偏爱胶片,是因为胶片是以硝酸纤维素为主要成分,比干草更易燃.

知能概述

燃烧是化学变化,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人类通过燃烧可以获得生活、生产所需要的能量.

爆炸: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自燃: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得不到及时散失,聚积的热量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自发燃烧.

问题解决

例1 小明在观察课本实施“燃烧的条件”(如图A)时,对产生的大量白烟产生了疑问.于是查阅资料:

资料卡:……产物是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在空气中可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种剧毒物质——HPO3(偏磷酸).

由小明查阅的资料看,他最初的疑问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五氧化二碳和偏磷酸都会伤害人的身体,应对此实验进行改进.

【实验改进】小明与同学一起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如图B):去掉铜片,将足量的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在两支大试管中,在试管口各套一个瘪气球,用线固定,然后将两支大试管同时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物质燃烧通常需要与氧气接触,但也有一些物质燃烧不需要氧气,如:

例1图

【观察现象】可观察到试管中______________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改进后的装置与原装置比较,其优点为_______________.

【实验创新】待发生燃烧反应的试管冷却后,小明将试管倒立在水中(试管口接近液面),捏住气球口部,小心取下气球,观察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小明进行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课本“燃烧条件”的实验并非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反应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在空气中,会直接刺激人体呼吸道,并与空气中水反应生成剧毒物,故实验会对人有伤害,对环境有污染.实验改进的原则:既要能证明燃烧的条件,反应现象明显,且对环境无污染,所以实验装置要密闭.

例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例2图

实验一:装置A处玻璃管中盛放木炭,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Ⅰ.打开K,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Ⅱ.……

Ⅲ.打开K,通入氧气,观察现象;

Ⅳ.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

(1)步骤Ⅱ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通过步骤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二:装置A处玻璃管中盛放氧化铜,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对反应现象的描述要准确完整.

(4)能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该实验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武汉市调考题)

解题思路 实验操作步骤是否正确对探究结果有极大的影响.

Ⅰ.先通氮气,将空气排尽,点燃酒精灯

Ⅱ.熄灭酒精灯,降至室温

Ⅲ.通氧气

Ⅳ.点燃酒精灯

对比Ⅲ,Ⅳ,燃烧条件之一即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结果可得出.将题给条件条理化、表格化,可使思路清晰起来.

例3 点燃的火柴,若火柴头竖直向上,则火柴燃烧的状况是( ).

A.火势越来越旺

B.火势先是变弱后越来越旺

C.火势越来越弱

D.火势保持不变直到火柴梗燃烧殆尽

(山东省竞赛题)

解题思路 点燃的火柴,火焰向上,火柴梗不能预热,使之达到着火点以上,故火势越来越弱,直至熄灭.

例4 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下列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解题思路 灭火弹爆炸时消耗了火场周围的氧气,使燃烧物得不到氧气而熄灭;爆炸产生的气浪可带走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但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了空气.

想一想:若火柴头竖直向下燃烧,情况如何呢?

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不会因温度降低而降低.

例5 据报道,某家庭夜间发生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泄漏后,该户主急忙开灯想查明泄漏原因,结果引起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请写出引起爆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做的事是_________,千万不能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使气体迅速膨胀就会发生爆炸,当可燃性气体泄露时,与空气均匀混合,可能在其爆炸极限内.任何电器开关,在打开或关闭时,都会产生电火花而引发爆炸.

例6 (双选)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呈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例6图

(江西省竞赛题)

解题思路 很多人会误以为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所以低处蜡烛会先熄灭,其实,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放热,热气上升先充满茶杯的上部再由上落下;据调查,火灾现场丧生人员中烧死的是少数,多数是被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的烟气窒息而死亡,热的烟气上升,因而接近地面低处相对较安全.

1.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2019年江西省中考题)

2.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右图所示.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的三句话来解释:①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②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③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三句话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

第2题图

猜想: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在容积较大的钟罩内燃烧,哪支先熄灭?

依正确顺序将操作顺序连接起来,即是“钻木取火”的原理.

3.土星太阳系里的气态行星,约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温度为-150℃.它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多;②氦气含量太高;③没有适宜的温度;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年山西省中考题)

4.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第4题图

(2019年北京市中考题)

5.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

6.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而在纯氧中却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的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 ).

A.铁丝的表面积 B.燃烧区的温度

C.氧气的浓度 D.铁的着火点

(山东省竞赛题)(www.xing528.com)

7.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得到的产物相同的是( ).

A.H2和CO B.CH4和CO

C.H2和C D.C2H5OH和CH4

(河南省竞赛题)

8.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题)

对比实验一定要控制变量

9.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内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然后再向甲、丙两支试管分别通入氧气,发现只有丙试管中的白磷能够燃烧,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有错误的是( ).

A.甲与丙对照说明燃烧至少必须具备一定的温度

B.乙与丙对照说明燃烧至少必须满足跟氧气接触

C.该实验不是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D.从该实验得到启发: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第9题图

10.懂得一些燃烧与爆炸的基本常识可以避免一些危险事故的发生.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第10题图

(广东省竞赛题)

1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②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③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④白磷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③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中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题图

(河北省中考题)

12.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题图

(2019年河北省中考题)

该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则杜绝污染,实验数据更准确.

13.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把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到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A所示,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

第13题图

如果在上述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如图B所示,同样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但不发生燃烧.

(1)在第一个实验中,钠浮在水面上,在第二个实验中,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这两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二个实验中,钠也与水发生反应,但不发生燃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津市竞赛题)

14.某兴趣小组在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对比研究中,认为当多个条件对实验有影响时,研究某个条件对实验的影响,必须要控制其他的条件不改变.基于以上考虑,该兴趣小组重新设计了该实验,请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用品】白磷、红磷、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导管等.

【实验内容】

【实验思考】

(1)要使燃烧反应停止,达到灭火的目的,办法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同学对实验①的操作提出了质疑:当酒精灯内的酒精用到剩余约1/4时,就应该及时添加酒精,否则就会不安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法.

(1)通常情况下,除了具有可燃性外,物质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2)资料显示:①

据此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2019年海南省中考题)

16.为了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把气体加压储存在钢瓶中.

(1)储存和运输氧气钢瓶时,严禁与易燃气体钢瓶混合存放,以防气体泄漏发生猛烈爆炸事故.分析混合存放可能发生爆炸的原因.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我们还会认识到很多物质在燃烧时并不需要氧气.

(2)使用氧气钢瓶时,若氧气钢瓶的瓶嘴上沾有油污,打开减压阀,高压氧气喷出后油污会自燃.解释油污自燃的原因.

(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

(3)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g.

第16题图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题)

17.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右图烧杯中,缓慢倒入CO2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Ⅰ.实验过程中“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的性质.

第17题图1

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第17题图2

【实验步骤】(1)按图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2)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

(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

(2)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3)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温度升高,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变小.

【实验分析】(1)D装置的烧杯内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1)“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____;

(2)“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

(湖北省竞赛题)

例1 产生的白烟弥漫在空气中是否对人体有害(类似的合理推测均可) 【观察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先膨胀后慢慢缩小,最后倒吸入试管中 【得出结论】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防止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或反应在密闭体系中进行,防止危害人体健康或防止空气污染等)(合理答案均可) 【实验创新】试管内水面上升至约距试管口1/5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例2 (1)熄灭酒精灯,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装置C中石灰水进入装置B中 (2)Ⅲ,Ⅳ (3) (4)玻璃管内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例3 C 例4 C例5关闭气阀,开门窗通风 开电器开关 例6 AC

1.C 2.B 3.D 4.D 5.A 6.C 7.D 8.C 9.C 10.D 11.(1)4P+ (2)氧气(或空气) (3)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12.(1)面粉与空气 (2)机械能 (3)氧气不足

13.(1)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钠不与空气接触,缺乏燃烧条件

14.【实验内容】①燃烧需要可燃物 ②燃烧需要氧气 ③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实验思考】(1)破坏燃烧的条件 (2)酒精灯内挥发的酒精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会爆炸

15.(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6.(1)可燃性气体与氧气充分混合,达到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2)温度达到油污的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 (3)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 ③8.0

17.Ⅰ.比空气重,不可燃且不支持燃烧 Ⅱ.助燃物(或“氧气”或“空气”)和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着火点”) 【实验分析】(1)Na2O2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而析出沉淀 (2)除去CO2中混有的水蒸气(或“干燥”) 检验水蒸气是否除尽 【实验结论】(1)氧气(或“O2”) (2)放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