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埃尔·甘果瓦是戈内斯一个书记官的佃农的儿子。1462年,他的父亲被勃艮第人绞死了,他的母亲被庇卡底人剖腹杀死了。因此,他6岁就成了孤儿,“脚底下没有鞋袜,只有巴黎的石板路”。他自己也记不清从6岁到16岁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只记得偶尔有个卖水果的妇女给他一个青梅,偶尔有个面包师傅扔给他一块面包。晚上,他就被夜巡队抓进监牢。冬天,他就在精神病院的门廊下晒太阳取暖。成长的困苦并没有阻挡甘果瓦长大,只是让他变得越来越瘦弱。
16岁的时候,他想找个工作,并不断尝试着做了许多事情。他当过兵,可是他不够勇敢;他做过修士,可他不够虔诚;于是他又给拿着大斧头的木匠当学徒,可是他又不够健壮有力;他想去当老师,可他当时又目不识丁。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缺少干任何事情的才干,发现自己无论干什么都“缺根筋”。于是他又想去当诗人,认为诗人只需胡诌几句韵文。后来,他又想当哲学家。但最后,他成了一名剧作家。
甘果瓦本来目不识丁,在一个晴朗的日子,他遇到了他的老师——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甘果瓦跟着他的老师学会了西塞罗的祈祷词和赛勒斯丹教派神甫念亡灵书用的拉丁文,并涉猎了教育学、诗学、音韵学等。(www.xing528.com)
愚人节这天,甘果瓦创作的圣迹剧——《圣母马利亚的裁判》在司法宫大厅为枢机主教演出。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演出并不成功,人们不喜欢看;总督大人也没给他钱。这天夜里,甘果瓦身无分文,无处安身。他望着塞纳河,有了一个可怕的念头:他想跳下去。但是最后,他选择去格雷沃广场,因为至少那里会有一堆篝火可以取暖,还可能会“弄到三大块甜点心渣儿做晚饭”。在走投无路时也没放弃希望,这可能就是甘果瓦作为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还能长大的原因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