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雨果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人物对比与主题突出

雨果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人物对比与主题突出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雨果娴熟地运用诸多对比来塑造人物、凸显主题,这堪称本书的一大特色、一大亮点。爱斯梅拉达、弗比斯外在的极致的美与伽西莫多极致的丑形成鲜明的对比。遭遇拒绝后,长期压抑着的欲望使他几近疯狂,他运用手中权力一再迫害不顺从于自己的爱斯梅拉达,直至亲手把她送上了绞刑架。这样的对比更表明了作者对巴黎和圣母院已然成为人间地狱的愤慨。

雨果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人物对比与主题突出

雨果娴熟地运用诸多对比来塑造人物、凸显主题,这堪称本书的一大特色、一大亮点。

对比一: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美与丑的对比。

爱斯梅拉达、弗比斯外在的极致的美与伽西莫多极致的丑形成鲜明的对比。

对比二:人与人之间内在的美与丑的对比。

伽西莫多的心地善良与副主教的心狠手辣形成鲜明的对比;弗比斯的虚情假意与伽西莫多的坚贞不渝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整部作品中被描绘得最为生动、鲜活的就是伽西莫多和他的养父副主教二人的美丑对照。

伽西莫多虽然身体残疾、面貌丑陋,但却十分善良,只要别人给他一点点的爱,他就加以十倍甚至百倍的回报,就像他对爱斯梅拉达与副主教的爱一样。而副主教则显得极为丑恶,道貌岸然,毒如蛇蝎,不断利用着伽西莫多对自己的忠诚,虚伪的人性中隐藏着他自私专制的心。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比三:同一个人外貌与内心的美与丑形成对比。

最突出的便是伽西莫多这个人物了。伽西莫多奇丑无比,又跛又驼又聋又哑,他身上似乎集中了人间所有的丑陋;但如此奇丑无比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金玉般美好的心灵,他纯洁、无私、忠诚,内在的美,使他变得崇高、伟大。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他外貌的至丑就更加突出了他内心之至美。

对比四:同一个人不同时期内心美与丑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副主教的身上。(www.xing528.com)

副主教青年时期也曾经是一个善良的人,有抚育兄弟、收养弃儿等善举,他身上尚存着“美”的光芒。因此,他做了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成了年轻有为的形象代表。

但是当他偶遇美女爱斯梅拉达后,他一直奉行的宗教禁欲主义也无法让他抑制自己。他疯狂地追求爱斯梅拉达,一心想要占有她。遭遇拒绝后,长期压抑着的欲望使他几近疯狂,他运用手中权力一再迫害不顺从于自己的爱斯梅拉达,直至亲手把她送上了绞刑架。兽性泯灭了人性,他也成了恶的化身。

这种前后不同行为的美丑对照,突出地说明了宗教神职如何异化和泯灭副主教的正常人性,深刻地揭露了宗教和教会的罪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对比五:巴黎城市环境本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巴黎城市和圣母院的自然环境和谐、美丽,但却到处分布着绞架、刑台、地下牢房、存尸墓场等,随时发生着诸如爱斯梅拉达这样无辜的人遭受摧残、惨遭迫害等耸人听闻的悲惨事件。

这样的对比更表明了作者对巴黎和圣母院已然成为人间地狱的愤慨。封建王朝的腐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所以这本书在批判封建统治的腐朽。

对比六:巴黎不同时期、不同场景、不同态度下的社会环境形成对比。

雨果在书中安排了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个法庭、两种审判,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作品反封建、反教会的主题。

雨果提出的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认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伴。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十分到位地运用了这个原则,美与丑形象的塑造相映生辉,在对比中塑造了人物,揭示了中世纪的黑暗,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