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点
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场所,而学生是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因而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会严重危害学生的健康,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2019年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COVID-19”。我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成为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都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该病毒具有人群易感性,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预防措施:
1.外出戴口罩。
2.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与农场牲畜或野生动物接触。
3.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或屈肘将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
4.勤洗手,尤其手在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
5.保持室内通风(可通过自然通风或排气风扇来促进通风状况),保持卫生。
6.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不熬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7.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如有出现立即到就近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临床特征为发热、干咳、气促,并迅速发展至呼吸窘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胸部X线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表现。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2.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稳定情绪、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保持教室和居所的空气畅通,经常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勤打扫,保持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
4.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5.结合自身情况,可适当服用一些抗病毒和预防流行性感冒类的药物。
6.尽量不到医院探视高烧不退或肺炎病人,如果一定要探视时必须戴医用口罩,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
7.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水痘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的一种)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病初期会出现轻微发烧、疲倦和软弱无力等症状;斑疹出现后数小时即转化为丘疹、疱疹,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传染源是水痘患者。水痘通过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也可经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或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学校教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3.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到公共娱乐场所去,也不去病患家串门,以防接触传染。
4.远离传染源:学校发现学生出现水痘症状应立即通知家长接孩子回家休息,并采取隔离措施。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对接触病人的易感者观察3周。
四、病毒感染性腹泻(www.xing528.com)
病毒感染性腹泻又称病毒性胃肠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呕吐、腹泻、水样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可发生在各年龄组,还可伴有发热、恶心、厌食等中毒症状。学校内以诺如病毒感染最为常见。诺如病毒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且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在冬春季节高发,易在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暴发疫情。
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粪便排出体外,也可通过呕吐物排出。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水传播。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被粪便污染的食物和水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2.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到校外餐厅就餐的次数,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减少外出,不参加大型活动,杜绝传染渠道。
4.一有情况,立即就诊,并报告所在学校。
五、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传染源是流感患者。流感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全人群普遍易感。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春季节,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
预防措施:
1.流感期间尽量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场所活动。
2.教室要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3.打喷嚏或咳嗽要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即使身上没带手帕或纸巾也要用手捂住口鼻。
4.感冒期间正确配戴口罩,保证密闭性。
六、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肺、浆膜腔、淋巴结、泌尿生殖系统、肠道、肝脏、骨关节和皮肤等,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随地吐痰等方式传播。全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以长期低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为主要症状。出现以上症状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开展肺结核排查。肺结核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则、全程、联合、适量,经过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坚持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控制疾病、防止传播的关键。
预防措施:
1.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
2.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3.发现有咳嗽、咯血、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结核病以后,要及早进行治疗。
4.凡痰中能找到结核杆菌的患者在外出时都应戴口罩,不要对着别人面部讲话,不可随地吐痰,应把痰吐在手帕或卫生纸内,集中消毒或用火焚烧灭菌。患者应养成分餐制习惯,与患者共餐或食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消化道感染。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锻炼身体,合理膳食。
学习要求
1.了解常见的几种传染性疾病。
2.掌握这几种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提示
1.进一步了解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2.注意传染性疾病预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兴趣导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这是实施宪法规定的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法律之一,使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从行政管理走向了法制管理轨道。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一次修订。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2013年6月29日修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