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拉萨:西藏的圣地,太阳城与日光城

拉萨:西藏的圣地,太阳城与日光城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萨,藏语就是圣地的意思,坐落在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河中游河畔。拉萨每年平均日照时数可达3100多小时,素有“太阳城”或 “日光城”之称。雄伟的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西北角,它是拉萨的标志,也是西藏的象征。东西宽达400余米,总建筑面积为13 万平方米,由几千间房间组成,是拉萨规模最大的寺院,也是世界闻名的建筑物,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拉萨寺院规模宏大,金碧辉煌,雕刻精致,为藏族人民建筑艺术的集中表现。

拉萨:西藏的圣地,太阳城与日光城

拉萨藏语就是圣地的意思,坐落在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河中游河畔。海拔3600 多米,是世界屋脊上的名城。在我国所有的历史名城中,它是一个独具风格的高原城市。

拉萨由于地势较高,阳光透过稀薄的大气照射到地面上所产生的热量,要比平原地区多好几倍。加上高原上白天很少阴雨,即使在雨季里,也多为夜雨,白天常是晴空日朗,因此日照时间特长。拉萨每年平均日照时数可达3100多小时,素有“太阳城”或 “日光城”之称。

西藏是我国藏族聚居地区之一,藏族又叫图伯特,藏族人民自称博巴,唐代曾称吐蕃。远在公元7世纪初期,藏族已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当时的拉萨名为卧马塘,是一片杂草丛生、河滩荒芜的沼泽地,属古代苏毗部落的领地。在距此100多千米的雅隆河谷,有一个强盛的部落吐蕃。他们渡过雅鲁藏布江,攻克苏毗部落,占领了卧马塘。后松赞干布东征西讨,统一了西藏各部落,做了赞普,也就是藏王,并选定卧马塘这个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作为首府。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各部落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社会生产力也有了发展。在它的鼎盛时期,领土超出了今日的西藏高原,连孟加拉、阿萨密、缅甸的北部和克什米尔,均在图伯特帝国范围之内。拉萨,就是这个帝国的政治中心。

为了加强对内地的通商联系和交往,公元634年,藏王松赞干布派禄东赞跟随唐朝派去西藏的使臣冯德遐到了长安(今西安),献给唐太宗黄金5000 两、珍宝数百件,请求联婚。

公元641年,富有远见的唐太宗答应藏王使者的请求,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进藏,对卧马塘的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松赞干布把文成公主迎接到卧马塘后,表示一定为公主筑一城池。他们婚后同心协力治理西藏,提出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建城规划,建城取名逻娑城。同时,还兴建小昭寺,吸引了西藏内外大批善男信女前来拜佛。到了9世纪,这里日益繁盛,出现了拉萨的名称。拉萨一词来源于藏语,指的是圣地、神地的意思。

藏族人民信奉喇嘛教 (黄教),在过去,政教合一为其一大特色。早在松赞干布王时代,印度佛教已传入西藏,演化成为独特的喇嘛教。9 世纪末,寺院和喇嘛势力与日增长,王室力量式微。11世纪以后,藏族的统治权实际上已由寺院操纵。到13世纪,元代忽必烈封藏人八思巴喇嘛为大宝法王,尊他为国师,统管政治和宗教,是西藏政教合一的开始。到1479年,西藏宗教改革者宗喀巴创立黄教,信教范围除西藏外,还包括青海、甘肃乃至内蒙古等地,政教合一制度得到了巩固。1652年,在清政府支持下,这一制度又得到进一步发展。直到1956年西藏地方政府成立以前,政权与教权几乎分不开,这是拉萨寺院多的重要原因。

雄伟的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西北角,它是拉萨的标志,也是西藏的象征。布达拉宫依玛市日山也叫红山而建造,层层向上,共13层,最上层高达110多米,相当于现在楼房约40层高。东西宽达400余米,总建筑面积为13 万平方米,由几千间房间组成,是拉萨规模最大的寺院,也是世界闻名的建筑物,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布达拉宫从公元7世纪开始修建到现在,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现存宫殿是公元1645年起由达赖五世重建的,前后工程进行了50年,以后历代又有扩建。这里原是西藏封建农奴主统治的中心,也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整个建筑是由红白相间的条石垒砌,墙厚3至5米,群楼重叠,巍峨耸峙,气势雄伟。(www.xing528.com)

宫室建筑分为红宫和白宫,居中刷红土的是红宫,为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刷白粉的是白宫,在红宫的两侧,是达赖喇嘛进行政治活动和居住的地方。红宫是布达拉宫最宏伟、最华丽的部分,内有8座达赖喇嘛的灵塔,均裹以金皮,镶嵌着宝玉,壮丽辉煌。其中以五世达赖的灵堂最为醒目。灵堂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建于公元1690年,耗费黄金近12万两。白宫的最高处是历代达赖居住的两套寝宫,这里终日阳光普照,故又叫东、西日光殿。

布达拉宫内长廊交错,雕花梁柱林立,体现出汉藏文化融合的建筑风格。富内藏有大量的雕塑壁画及明清两代敕书、印鉴礼品等文物,大小佛像多达20余万尊,有铜铸、银造,也有金制的。壁画众多,仅司西平错二楼画廊一处即达698幅,内容有佛经故事、西藏地方风貌、历史典故,高的可达五六米,长数十米,往往几百幅画连续不断,气势磅礴,景象万千。金制物品至今保存极多,例如金碗、金壶、金线衣等。这些文物,都是我国极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大昭寺位于市中心,藏语称为觉康,就是释迦牟尼佛寺。寺殿高4层,上覆金顶,具有唐代建筑风格,并吸收了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艺术特色。寺内存有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拜木莎公主等塑像。寺外有传为文成公主手植的唐柳,又叫公主柳,尽管这株千年古树已经枯死多年,但藏族人民仍然精心保护着它,这体现人们对民族团结的往事的称颂和敬仰。在古柳旁有标志藏汉两族亲密友好的唐蕃会盟碑。

哲蚌寺位于拉萨市西,也是拉萨最著名的喇嘛庙之一。寺建于明永乐十六年 (1418年),殿宇相连,规模宏大,具有典型的藏族宗教建筑艺术特色。它与市东北郊的色拉寺,以及甘丹寺等,都是拉萨较大的寺院。

拉萨的这些寺院,也是藏族文化荟萃之地。藏族文化的发展,与佛教的传人关系非常密切。当印度佛教传入西藏时,为了翻译佛经,藏王松赞干布曾派出一批青年到印度留学。其中有一位名叫吞弥桑保札的人,根据印度梵文结合西藏语言具体情况,于公元617年创造了藏文及其文法,至7世纪末,整个青藏高原通用藏文了。寺院喇嘛研诵经典,必须学习文字,多数喇嘛能精通文法、词藻,而农牧藏民识字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因此,寺院的经堂不仅是念经的场所,而且是学校。一些较大的喇嘛寺,除了学文字以备念经外,还学习历法、算法和医术。佛教传入,还为壁画、雕塑、建筑、编织等工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拉萨寺院规模宏大,金碧辉煌,雕刻精致,为藏族人民建筑艺术的集中表现。

拉萨还有罗布、加拉等林卡,林卡就是园林。其中以藏语意为宝贝园的罗布林卡最著名。该园位于西郊,为达赖七世所建,是历代达赖及少数贵族避暑的夏宫,今已辟为人民公园。内设宫殿佛堂,亭台水榭,湖池小径,是拉萨著名的园林风景区。沿拉萨河畔,栽有成排西藏特有的柳树,景色幽美,是劳动人民休憩的地方。每逢藏历五月十五日,拉萨藏民到此河畔进行“耍柳林子”的郊游活动。

拉萨这座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昔日在野蛮的奴隶制度统治下,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城市。建国以后,特别是民主改革以后,一边改造旧拉萨,一边扩建新区,拉萨的面貌焕然一新。拉萨的工业从无到有,交通、文教卫生、科技事业发展迅速,真正成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现在,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它正以崭新的面貌,阔步进入新的世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