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位于四川东部,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
历史上,有“巴蜀由来古,殷周已见传”的说法。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巴国于此。战国时,这里为巴国国都,当时叫江州。公元487 年,齐武帝置楚州于此。公元581年,隋文帝因楚州位于渝水(嘉陵江)之滨,故改楚州为渝州,重庆简称渝便源出于此。公元1189年,南宋孝宗封其子赵敦为恭王,治恭州 (重庆)。同年,赵敦登帝位,称光宗。因光宗有先封恭王随即又登帝位的双重庆贺,便升恭州为府,起名重庆,取双重喜庆之意。公元1362年,红巾军部将明王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夏。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1940年9月,定重庆为陪都,解放初,为中央直辖市,现为国家计划单列市。
解放前,重庆已经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工商业城市。解放后,很快发展成为一座综合性的工业城市,有钢铁、化学、电力、煤炭、机械、造船、纺织、食品、卷烟等工业。科技文化事业也有很大发展,有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后勤工程学院、四川外语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数十所。
在近现代历史上重庆占有重要地位。辛亥革命时期,为同盟会重要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驻在这里。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于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抵重庆,举行国共两党的和平谈判,于10月10日签订了 《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
重庆的革命遗址和名胜古迹很多,革命遗址主要有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新华日报社旧址、渣滓洞、白公馆。名胜古迹主要有巴曼子墓、船棺、岩墓、汉阙、缙云山、大足石刻、钓鱼城、北温泉、长寿湖风景区、南温泉等。缙云山是华蓥山的分支,位于重庆西北,是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山势巍峨,风光秀丽,有“小峨眉”之称。北温泉公园在缙云山下,园内景致清幽,天然温泉终年长流,明清古寺巍巍壮观。大足石刻在重庆市大足县内,有几万尊唐宋石雕像,其中以宋刻最多,均为宗教题材,这便是有名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遍布全县41处,其中以北山和宝顶山最为集中、最为精美。(www.xing528.com)
北山位于县城西北2 公里处,又分为几个小区,有佛湾、白塔寺、营盘坡、观音坡、佛耳岩等,以佛湾最为集中。佛湾共有264龛窟,其中第136号窟“转轮经藏窟”令人叹为观止。转轮经藏是一种回转书架,即于大层佛龛中心,竖一柱,开八面,架各种佛经,设机轮使之旋转,叫做轮藏。该窟正中就有一架转轮藏,下部刻一条蟠龙,中部八角形,每面刻莲花和童子,上部为浮雕彩云和天宫楼阁。窟内正壁为佛,左边窟壁有文殊菩萨、玉印观音等,右边窟壁有普贤菩萨、日月观音等,构成一组群像,布局对称,严谨有条理,同时又浑然一体。窟中佛像,或神情潇洒、妩媚多姿,或丰满秀丽、优雅安详,其雕刻水平为世界一流。
宝顶山在大足县东北,佛徒朝山进香,有 “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宝顶山上有石刻13 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据考证,宝顶山石刻是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由教徒赵智凤在山顶建圣寿寺时开凿的,工程一直延续了70多年,所以主要是宋代雕塑风格。其内容大部分是佛教中的故事,颇有趣味。例如小佛湾的地狱变相,在一大龛中分三层,上层刻地藏菩萨和十殿阎王,下两层横列着阴森恐怖的刀山、剑林、镬汤、寒冰之类的地狱图。人物情景都取材于社会生活和地方习俗。有东倒西歪、六亲不认的醉汉,有手掀竹笼放养鸡雏的农妇,有给孩子喂饭的母亲,也有蹲在雪地上饥寒交迫的受苦人。形象朴实健康,情趣也极浓厚。地狱变相本来是把地狱中的因果报应变成形象的画面,以教化世人,但小佛湾的地狱变相却极富生活气息,亲切感人。
大足石刻主要反映了宋代的雕刻艺术水平,它不如唐代雕刻那样气魄宏伟,在浑厚和力度方面也稍逊一筹。但它所展现的佛雕更接近真人,而且大多秀丽精妙。由于普遍具有的写实倾向,质感比唐雕更强,表现也更加细致繁复,更富有生活气息。
大足石刻在国内外较有影响,被誉为西南佛教艺术的一朵奇葩,特别是著名的,多达1007只手的“千手观音”,它如孔雀开屏似地从身上伸出,被誉为“石刻宝库中的明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