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镇江西北的金山上,有一座金山寺。金山原名浮玉山,相传,唐代僧人裴头陀(即法海和尚)开山得金,献于皇上,皇帝复赐以建寺,始称金山。金山古为长江中之一岛,有 “江心一芙蓉”之称,直至清同治初年,南岸沙涨,水道淤塞,遂与陆地相连,成为内陆山。
据记载,金山寺原名泽心寺,创建于东晋。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年)始于此设水陆道场,唐代改称金山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因宋真宗梦游金山寺,改名为 “龙游寺”,清康熙帝南巡时改赐 “江天禅佛”。民间俗称之为金山寺。由于民间广为流传“梁红玉金山擂鼓助战败金兵”和 “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等传奇故事,金山寺闻名中外。
金山寺依金山西麓而建,寺门及主殿均面向西,由山下寺门至山顶,亭台楼阁,层层相接,殿宇厅堂,幢幢相衔,构成丹碧辉映、绚丽夺目、别具一格、山寺一体的古建筑群,金山因此有“寺里山”之称。据载,金山寺在唐宋全盛时期,有僧3000多人,是我国著名的禅宗古刹。宋代苏东坡曾有诗曰:“金山寺观何眈眈,撞钟伐鼓闻淮南。”王安石也写过《游金山寺》,诗曰:“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起,始惊身在半空中。”由此不难想象当时金山寺的宏大规模和湖光山色之美。
1948年,金山寺毁于兵火,金山寺的300余间殿宇化为灰烬。现建筑基本上都是解放后陆续修复的。其主要建筑有石牌坊、山门殿、大雄宝殿等等。其中,大雄宝殿最为宏伟,它通高25米,通面宽23.8米,殿南的三间平房供有2米高的释迦牟尼坐像,两侧有高约60厘米的18尊铜罗汉。这些佛像形态自如,生动逼真,工艺精细,衣褶流畅,是佛教艺术中的珍品。(www.xing528.com)
金山寺的最高处为山顶上的慈寿塔。登塔远眺,瓜州、焦山和北固尽收眼底,俯视长江之水滚滚东流,人们不禁心潮起伏、感叹万端。
解放后,金山寺经恢复、扩建,现已辟为金山公园,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终年不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