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秀光复汉室,赫赫战功引世人注目

刘秀光复汉室,赫赫战功引世人注目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汉军中有个义军首领,名叫刘秀,在推翻王莽的统治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刘秀是汉景帝的旁系子孙,他一心想要恢复刘家天下。公元32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cén)彭率军攻破天水,岑彭又和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刘秀率领一千精兵充当前锋,率先杀入了敌阵,后来绿林军和城中的守军内外夹击,王莽大军很快就溃败了。

想一想,绿林军和赤眉军声势如此浩大,可为什么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政权,而胜利最终却被刘秀收入了囊中呢?

绿林军的几支起义队伍中,并没有统一发号施令的统帅。将士们认为一定要找一个姓刘的人当统帅才合乎情理。因此大家一致推举一个名叫刘玄的落魄贵族,拥立他做了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年号为“更始”。打这儿起,绿林起义军被称作“汉军”。

公元23年,汉军杀进长安,王莽死在了乱军之中,“新”政权随之覆灭。

刘秀

即光武帝。东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汉军中有个义军首领,名叫刘秀,在推翻王莽的统治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刘秀是汉景帝的旁系子孙,他一心想要恢复刘家天下。公元25年,在鄗(hào)(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地称帝,即光武帝。

与此同时,绿林、赤眉两支义军开始争斗起来。原来刘玄进入长安后,自以为万事已经尘埃落定,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王匡、王凤等一些将领对他十分不满。

眼见刘玄腐化堕落,赤眉军决定讨伐他,于是樊崇带领二十万赤眉军杀进了长安,刘玄兵败投降。可是赤眉军没多久就吃光了长安囤积的粮食,长安城闹起了粮荒,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樊崇只好带着军队离开长安向陇西(今甘肃省东部)一带流亡。可是刚到天水(今甘肃省东南部),就遭到那里的地主豪强的拦截。樊崇只好又带着大军返了回来。就在赤眉军像无头苍蝇四处流窜的时候,光武帝迅速出兵占领了洛阳和长安。

光武帝的麾下有一名能征善战的将军,名叫冯异,他不但足智多谋,而且从不居功自傲。当时跟随光武帝左右的将领们闲暇的时候,总喜欢在一起侃侃而谈,吹嘘自己的战功。这个时候,只有冯异一个人默默地躲到大树下面。于是士兵们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大树将军”。

这次,汉武帝决定派出冯异去平定关中。临行前,他再三叮嘱冯异最重要的是要安定人心,千万不要滥杀无辜。冯异进入关中后,设计把一队赤眉军包围在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下。他先派出少数兵士正面出战,让大部分兵士打扮得和赤眉军一模一样,埋伏了起来。赤眉军看见汉兵人少,立刻全线出击。冯异的伏兵趁机冲了上来,双方混战在一起,敌我难分。这时,打扮成赤眉军的汉兵大喊:“快投降吧!快投降吧!”赤眉军兵士一看有那么多人喊投降,纷纷放下了武器。(www.xing528.com)

赤眉军在崤山吃了败仗后,樊崇带着剩下的人马向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方向转移。这个时候,光武帝早已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中布下了埋伏,切断了他们的去路。樊崇没有办法,只好派人求和。光武帝接受了他的投降,将他安置在了洛阳,可是没过几个月,就找了个罪名把他杀掉了。

相关故事

得陇望蜀

东汉初年,割据巴蜀的公孙述和称霸陇西的隗(kuí)嚣(xiāo)不愿投降。他们勾结起来,公然对抗朝廷。公元32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cén)彭率军攻破天水,岑彭又和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光武帝看到这种情形,便命令盖延和耿弇(yǎn)留下来,把上邽(guī)团团围住,自己则先回京城去了。临行前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岑彭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光武帝镇压了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军后,又逐个扫平了各地的一些武装割据,统一了全国。他把洛阳作为都城。因为洛阳在长安的东边,因此历史上把这个王朝称为“东汉”。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深知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于是仿效西汉初年,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济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公元23年,王莽派王寻、王邑率领一百万大军向驻扎在昆阳(今河南省叶县)的绿林军发起进攻。由于当时驻守昆阳的绿林军只有几千人,刘秀劝大家死守昆阳,晚上带了十二名勇士闯过敌营去搬救兵。几天后,王莽的大军还没有攻下昆阳,可是绿林军的救兵已经到了。刘秀率领一千精兵充当前锋,率先杀入了敌阵,后来绿林军和城中的守军内外夹击,王莽大军很快就溃败了。王邑逃回洛阳后,发现百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这场战争被称作“昆阳之战”。

知识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