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军和赤眉军作为农民起义军,面对王莽的残酷镇压为什么会屡战屡胜呢?
王莽统治后期,百姓越来越不堪重负,各地农民起义频频爆发。在当时众多的起义队伍中,绿(lù)林军和赤眉军声势最为浩大。公元17年,全国好多地方都闹起了饥荒,地处南方的荆州(今湖北省荆州市)灾情尤为严重,老百姓没有东西吃,只好进入沼泽挖掘野草的根茎来充饥。因为饥民太多,大家为仅有的一点食材起了争执。这时,新市(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有两个有名望的人,一个叫王匡,一个叫王凤,出来为大家调解矛盾,受到了人们的拥护。
樊崇
新莽(即王莽建立的“新”政权)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赤眉军的首领。他英勇善战,富有谋略,为推翻新莽王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王匡、王凤把这批饥民组织起来,对大家说:“自从王莽篡夺了汉朝天下,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苦,现在连饭都吃不上,眼看就要饿死了,与其这么坐着等死,还不如造反呢!”大家听了纷纷响应。随后,王匡他们占领了绿林山(今湖北省京山县境内),将其作为根据地,向周边扩充势力。几个月工夫,这支起义军便发展到了七八千人。他们经常隐蔽在绿林山中,因此被称作“绿林军”。
与此同时,我国东部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18年,一个名叫樊崇的人,在泰山一带带领老百姓反抗王莽的统治,没过多久,就发展起了一支一万多人的队伍。樊崇的起义军纪律十分严明,只要伤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老百姓都非常拥护他们。为了在作战时和敌军区分开,樊崇下令让大家都把眉毛涂成了红色,因此被称作“赤眉军”。
相关故事(www.xing528.com)
吕母起义
吕母是海曲(今山东省日照市西)的大富户。她的独生子吕育,做过县上的小吏,因为一点小过失,被县令杀掉了。儿子死后,吕母下决心要报这个仇。公元14年,吕母聚集了一百八十多个人,在海曲起义。不久,起义队伍就扩大到数千人。后来,吕母病逝,她的部下又投到赤眉军中,继续参加反抗王莽统治的斗争。
绿林军和赤眉军两支起义队伍,在东部和南部频频挫败王莽的军队。消息一传开,全国各地的农民也都活跃起来,大大小小的起义军多达几十路。整个国家变成了一盘散沙。
绿林军、赤眉军起义,是继陈胜、吴广起义后,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推翻了新莽政权,为后来东汉王朝两百年的和平局面奠定了基础。从此,“绿林”二字也成了后世草莽英雄的代名词。
知识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