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普尔,有三个主要的农业节日,它们是gusisu节、šunumun节和šekinku节,即整个农业周期开始的备牛(或配牛)节、准备犁地和播种的手(播)种节以及庆祝大麦丰收的收割大麦节。闰年时,再增加一个大麦收割月,即iti-diri-še-kin-kud,或者被简写为iti-diri。gusisu节庆月是农历二月,在前萨尔贡和萨尔贡时期有四种写法:
1.iti-ezem-gu4-si-sù;
2.iti-ezem--gu4-si-su;
3.iti-ezem--gu4-[si]-sux;
4.iti-gu4-si-sù。
“ezem”直译为“节日”,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从月名中消失了,不再出现于月名之中。备牛节祭祀的主神是牛的形象,阿卡德语称为“宁乌尔塔”,苏美尔语称为“宁吉尔苏”。最初,他被当作战神——“宁乌尔塔,伟大的野牛,能够推倒巨墙的战斗之牛”,后来,被当作农神——“使犁和轭移动之神”。备牛节庆持续三天,从农历二月的20日至22日。乌尔第三王朝的经济文件中,就有关于备牛节牺牲的记载。在20号的白天,要向恩利勒和宁里勒供奉牛犊。在节庆第二天,也就是21号,供奉如下:
宁里勒神庙:供奉努斯库、宁乌尔塔、恩利勒、胡尔萨格拉玛各1只羔羊,供奉宁里勒2头羔羊,供奉南那1头母绵羊和1头羔羊,供奉尼萨巴、宁提乌旮和宁胡尔桑各1头母绵羊。(www.xing528.com)
大供奉:供奉圣丘2头羔羊,供奉宁胡尔桑、努斯库、宁乌尔塔、伊南娜、宁苏、卢旮勒班达、恩基、宁提乌旮各1头母绵羊。
恩利勒神庙的王室供奉:供奉努斯库、宁乌尔塔、宁里勒各1头羔羊,供奉恩利勒之门2头山羊,供奉卡卡1头牛犊,供奉恩利勒的神庙仪式水容器1头羔羊和1头山羊,供奉恩利勒48头牛犊、1头羔羊和1头山羊,供奉胡尔萨格拉玛2头牛犊和1头羔羊,供奉王室雕像2头牛犊。
可见,古代尼普尔人民十分重视备牛节,在这个月中,农业生产者们清理田地、修复农具、检查灌溉系统、准备轭牛。来自尼普尔的中期巴比伦的泥板也出现了“重大的节日,备牛节”这样的句子。
在农业生产中,除了犁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外,播种也至关重要。“iti-šu-numun”这个月名在前萨尔贡时期的尼普尔是指农历四月,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吉尔苏也指农历四月,但是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温马把它作为农历六月,在乌尔没有播种月,但是在农历七月有一个与播种相关的节庆。至今,关于“iti-.u-numun”含义的理解仍有许多争论,既然是播种,就应该需要工具,但是在一些铭文中却出现了“犁的休息”。
乌尔第三王朝许多的经济文件记载了播种节庆期间的供奉,以舒勒吉44年为例:5只育肥绵羊给舒辛之地,5只育肥绵羊给舒努恩之地,3只育肥绵羊给香料庄园,4只育肥绵羊给圣丘,用于播种节庆。此外,在泥板上还出现了关于尼普尔在阿马尔辛4年4月8日的“á-ki-ti-šu-numun”节庆供奉。á-ki-ti节可能起源于乌尔,是南那入乌尔并宣称乌尔是其城市后重新制定的历法。然后,这个月名被许多城市采用,尼普尔是较早采用这一月名的城市之一,并且把它与4月和12月的农业节庆联系在一起。
一年之中,农业生产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收割,古代两河流域的主要作物是大麦,这大概是苏美尔所有城市的历法都有大麦收割月的原因。它是尼普尔历法中的第十二个月份,但是,在前萨尔贡时期,它是乌尔历法的第一个月。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它是拉旮什历法的十一月,温马历法的一月。前萨尔贡时期,尼普尔把它写作iti-še-kin~kud,拉旮什写作iti-še-kin~kud-rá。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这个月名中符号“kin”的释读,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论。总之,这三个月份虽然包含对神和圣丘的祭祀,但是都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寄托了人们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