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均线是进行技术分析的重要工具,电脑技术的发展已经使投资者不必再自己动手绘制移动平均线,但是投资者还是要理解移动平均线的绘制原理,因为这是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
1、移动平均线的基本概念与绘制
移动平均线又称移动均线或均线,这是除K线图指标以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证券投资者不可不知。移动平均线由美国投资专家葛兰维尔发明,他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每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将一定时间内的股票收盘价加以算术平均,并滚动计算,然后将所有数据一一列出,连接成一条起伏不定的趋势线,用以观察分析股价走势,这种方法可剔除交易中出现的偶然性因素,使连线尽可能地钝化圆滑,帮助分析人员对股价中长期预测作出正确的判断。它是K线图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通过它既可密切关注整个股价动态过程,又可显示出买卖的关键拐点,对于降低投资风险颇有益处。
移动平均线的计算非常简单,先设定一定数量的交易日(n天)将各个收盘价依次相加,采用算术平均数得出n天的平均股价,第n+1天的平均值是在原有n天收盘价之和上,加上第n+1天的收盘价,并减去最前一天的收盘价,然后再除以n得出。如此循环,每天不断增加新的资料数据,剔除旧的资料数据,滚动前进,始终保持n个交易日的稳定数据资料,得出每日以n为基期的均值。
人们先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上以横轴为时间,和以纵轴为证券价格,然后再将计算得出的移动平均数逐日绘制在坐标相应的点位上,最后再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成一条起伏不定、蜿蜒曲折并不断延伸的移动平均线。这种移动平均线是一种被广泛使用、深受投资者喜爱的辅助性技术分析工具,它易懂简单,很容易学会,为人们分析判辨行情提供帮助。其绘制所需时间不多,就可轻易获得不同基期的均线,前提是数据资料不可中途间断。还有一主要原因是其他许多技术指标,都是以移动均线为绘制基础的,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延伸和发展的。
绘制移动平均线所采用的价格平均数一般可根据需要分为最高价、最低价或收盘价等,但人们都喜欢采用收盘价作为计算价格平均数的依据。移动平均数计算期间可长可短,短期均线是以3日、5日、7日或10日为单位,中期均线是以10日以上、1个月或1季度的交易日为计算单位,长期均线是以百天或全年交易日为计算单位。其时间间隔长短关系到市场价格的敏感程度。计算时间间隔越长,敏感度就越低;反之,就越高。这要依据投资者分析的重点而相应选择,无法一概而论。
举例来说:某股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分别为:(单位:元)
8.15、8.07、8.84、8.10、8.40、9.10、9.20、9.10、8.95、8.70
以5天短期均线为例:
式中,
MAn表示为以n天为基期的移动均线;
C表示收盘价;
n为天数。
第五天均值=(8.15+8.07+8.84+8.10+8.40)/5=8.31
第六天均值=(8.07+8.84+8.10+8.40+9.10)/5=8.50
第七天均值=(8.84+8.10+8.40+9.10+9.20)/5=8.73
第八天均值=(8.10+8.40+9.10+9.20+9.10)/5=8.78
第九天均值 =(8.40+9.10+9.20+9.10+8.95)/5=8.95
第十天均值=(9.10+9.20+9.10+8.95+8.70)/5=9.01
均值数据计算要求资料完整准确,如有中断误差,均线即失去连贯性、正确性和参考价值。均线可消除价格的异常波动,其分析一般不考虑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也不在乎其赢利能力。
图7-20
将上述数据在图表中相连成线,就形成了以5天为基期的均线:图中细线表示各收盘价的连线,粗线表示5日均线,它是在各收盘价基础上产生的。
但运用这一方式画出中长期均线,显然过于烦琐。因此,可采用简化公式:
式中,
MAn(m)表示第m天的以n个交易日为基期的移动平均值;
MAn(m-1)表示第m-1天的以n个交易日为基期的移动平均值;
Cm表示第m天的收盘价。
将这一公式整理简化:
第六天均值
第七天均值
第八天均值(www.xing528.com)
从这一简化公式中可以看出,在计算几十天甚至上百天的均线数值时,只需采用(n-1)/n的前一天均值数据和1/n的当天收盘价即可,这就可以避免一大串数据的相加,当然,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略有差异,只要坚持使用一种方法计算就可以保证结论的准确性。人们一般采用10天均线数值,即两周交易资料,均线的曲线也较光滑,又有一定的灵敏度,偏差度较小,可较好地表现中、长期行情走势,把握大方向。
移动均线具有惯性特点。均线是数据进行加权平均的结果,它表现为平稳缓慢的移动,计算期间越短,就越显波动,或者说稳定性越差;反之,均线就圆滑平稳,稳定性强。当然,过于平稳又会因为反应不灵、信息迟钝而失去参考价值。均线是过去数据的归纳提炼,其滞后性是显而易见的。股价涨势明显,均线才逐渐昂头向上延伸。在股价下挫初期,均线却仍然保持向上势头,直至股价落势延续一段时间才会低头下滑,这是均线的一大惯性特点。
移动均线有助长的特点。短期均线在行情上涨时,上升速度较快,中长线相对较慢,这意味着交易成本的增加,风险在加大。当股价由均线下方向上突破,均线则向股价上方移动,这种股价与均线齐头并进的现象被称之为多头支撑,如股价回落到均线附近,则均线就会对股价产生支撑力量,因为投资者认为均线不易被打破,他们就会买进,从而导致股价上升,这就是移动均线的助涨功能。均线同样有助跌倾向,如股价从均线上方回落,均线自己也呈下移状态,则出现空头阻力,在均线向下滑动而股价回升到均线附近时,这就引发人们的抛售愿望。经验表明,一般股价很难突破压顶的均线,均线此时有助跌作用。直至股价均线都趋缓,均线才会失去助跌功效。
移动平均线的局限性在于:它会频繁发出买卖信号,使投资者无所适从。在行情处于牛皮盘整阶段,均线与股价犬牙交错,呈不规则状,或者短期回档、反抽,即若中、长期移动平均线向上趋势,而股价和短期移动平均线反向下移,就表现出回档行情;若中、长期移动平均线向下趋势,而股价和短期移动平均线反而往上,就表现出反抽或反弹行情。移动平均线容易平均股价与实际股价往往出现时间上的不一致,在此期间,信号过于集中,致使人们难以把握最佳的买卖点。但无论如何,移动平均线的重要意义不容低估。
移动平均线的变化是判断市场走势的重要指标,诚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如移动平均线逐渐上升,表示收盘价底部逐渐抬高,股价、短期移动均值、中期移动均值、长期移动均值依此呈由上往下的排列,即多头排列。该排列的持续表明投资成本逐渐增加,获利空间在趋于缩小,继续拉升的动力将难以持续,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而当多头市场出现逆转时,短期移动均线首先向下翻空,如果多方力量不足,中、长期移动平均线将不会翻转;反之,则说明行情看跌,收盘价逐波下探,人们将抛股离场。这个过程同时也有风险的释放的过程,行情就会有反弹要求。如股价、短期移动均线、中期移动均线、长期移动均线都由下而上依此排列,就是空头排列。而当空头市场出现逆转,短期移动均线也首先向上翻转,同样,多头力量不足,中、长期移动均线也难以翻转。
2.移动平均线的基本分析与葛兰维尔八大法则
绘制移动平均线图,从新旧交易日的收盘价上寻找差异,通过图形反映出不同的曲线。投资者从其波动的幅度及方向了解股价走势,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判断。在跌势迹象初显端倪时,可及时抛出股票,暂时离场观望;在图形显露有上升行情时,马上介入。移动平均线是将连续数日的收盘价依次相加后,采用算术平均数求出均值而绘制的,它反映的是当前股价平均成本。分析时应与当日股价作一比较,移动平均线不是在股价线之上,就是在股价线之下。在上升行情中,如果均线是低于当日股价线,那么,该均线就是行情的支撑线。如果股价回落,只要仍处于买方市场,当跌到某个特定价位或者均线(不同计算期间,均线也是不同的),一定会获得某种力量的支持,因为此时均线代表的是买入股票的平均成本,一般也是历史上的成交密集区。股价一旦接近或低于平均成本,自然会吸引大量资金入市,从而将行情再次拉上。
如果股价跌破均线,即图形显示日收盘价曲线或日K线曲线已在均线下方运行,表示上涨力量已消耗殆尽,市场疲软而进入低迷状态。如股价与均线交叉双双向下,可看作是卖出信号,应将手中筹码抛出减磅。在下跌行情中,一般均线高于股价线,此时,均线则成为行情向上的阻力线,压制其进一步上升。股价一旦向上触及均线,必将遭至大量被套盘的打压,使股价无功而返。如均线正处于某些关键敏感区域,如整百、整千位数点或历史上多空双方曾经激烈争夺过,并堆积有大量交易额的位置,股价更难突破上行,其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此时均线代表卖出股票的平均价,只要股价高于均线,人们自然会感到有利可图或解套有望而纷纷抛售,把一波行情打压下去。股价一旦真的突破均线阻力,跃之均线上方并站稳脚根,说明市场有望转强,在均线与股价交叉双双向上时,则是给出一个买入信号,表示下跌行情将会暂告一段落。
美国投资专家葛兰维尔对股价与均线之间的关系有细致独到的分析,它归纳出以下八大法则。
(1)均线从下降轨迹变为平坦转而呈上升趋势,而股价此时从均线下方突破并交叉向上,见图7-21,此信号即是买入信号,其前提是此时均线定要抬头向上。图中实线为均线,虚线为股价线,下同。
图7-21
图7- 22
(2)均线稳步上升,股价跌至均线下方,但又即刻回升到均线上方,也是买入信号。这说明市场仍处于涨势之中,见图7-22。
(3)股价曲线在均线之上,股价下跌,但在均线附近上方遇到支撑而掉头,未跌破均线而反转上升,那么,可大胆买入,见图7-23。
图7-23
图7-24
(4)均线下降,股价暴跌并穿破均线,差距拉大远离均线,则有反弹上升回复到均线附近的趋势,可谓分久必合,人们可大胆买入,见图7-24。
(5)均线由上升渐渐转平稳并继续呈低头下滑迹象,而股价从均线上方跌破均线向下,表明卖压渐重,这是应该卖出的信号,其前提是均线定要出现低头现象,见图7-25。
(6)均线下行,股价在均线之下而突然上涨,窜到均线上方,又很快回落到均线之下,这时投资者应坚决卖出,见图7-26。
图7- 25
图7- 26
(7)均线下行,股价在均线下方,回升到均线附近,但受阻力线影响未能突破而掉头向下,这明显也是一个卖出信号,见图7-27。
图7- 27
图7- 28
(8)均线上升或平行,股价出现快速向上局面,远离均线,很有可能回落,因为获利盘回吐,风险较大,可谓高处不胜寒,卖出是明智的,见图7-28。
把这八个图形连接起来,就是葛兰维尔法则。根据不同时间长度与均线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注意各种移动均线的方向性,二是注意各种移动均线的交叉性。如图7-29所示,A是股价线,B是短期均线,C是中期均线,D是长期均线,1 8是上述八个独立图形的连接,E是死亡交叉,F是黄金交叉。
图7-29
如各种移动均线方向一致,股价变动将按以下顺序引起各均线变动,短期均线对股价变动最敏感,中期均线次之,长期均线最后,但后者一旦变动,整个局势的改变就成定局。因此,股价长期下跌或长期上涨以及盘整之时,都须密切关注短、中期移动均线的暗示信号。如各种移动均线方向不一致,则局面处于交错盘整,股价与短期均线相继跌至中、长期均线之下,且后者正下移,则行情确定低迷无疑;反之,如前两者已向上移动,而后者仍在下移,则可判为反弹行情。各种移动均线的不一致,随着股市行情的变动,将会产生移动均线的相互交叉,其交叉的点,分为黄金交叉点和死亡交叉点。中期移动均线由下而上穿过长期均线的点,称为黄金交叉点,短、中、长均线由上至下依次排列,并都呈上升趋势,也称为顺向图形。中期移动均线由上而下穿过长期均线的点,称为死亡交叉点,短、中、长均线自下而上依次排列,并都呈下降状,也称为逆向图形。黄金交叉点之前,股价由峰顶转为下跌,短期均线随之跌至中期均线之下,接着中期均线掉头向下穿越长期均线,形成死亡交叉,由此可确定市场的低迷状态。
上述股价曲线与移动均线交叉方法是典型的运用移动均线判断证券市场价格走势的方法,除此之外,投资者还可以利用多重移动均线来判断证券市场价格走势。一般来说,若使用两种以上移动均线交叉法来研判大盘走势,通常是其中较短期均线由下而上穿越另一条较长期均线时,短期趋势更强些,即短期均线是主导趋势,向人们发出买入信号;反之,当其短期均线由上向下穿越另一长期均线时,长期均线即为强势而形成主导趋势,向人们发出卖出信号。
以上八大法则只是一种分析的方法,对它们应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态度,不盲目迷信。股市是活的,任何预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学习八大法则所必须强调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