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全球化发展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在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化的经济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末多次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区域性金融危机及由此酿成的经济危机。尽管对这些危机的分析众说纷纭,但国际游资在这些危机的推波助澜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讨论证券市场开放的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金融危机的防范问题。
1.国际资本市场无法排斥国际游资
(1)国际游资有其存在的市场基础。国际游资是国际资本游动的一种形式,它的存在和成长基础是国际资本市场本身。当一国市场的资本供给有余时,其价格和收益的下降必然导致富裕市场的资本流向短缺的市场,以提高投资者的回报,也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这就是当前欧美国家的过剩资本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也希望引进国际资本,缩短本国资本的积累时间,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由于国际投资资本和投机性质的国际游资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任何国家都很难以行政手段限制或禁止某种资本进入本国资本市场,只要开放资本市场,使其成为国际资本市场,就必然会有国际资本、包括国际游资在内的自由进出。这就是国际资本市场造就国际游资,国际游资与国际资本市场同在的市场原因。
(2)国际游资投机的市场认同。国际游资的静态形式是一种国际资本,它看起来与具有积极意义的国际投资资本相同,它的流动形态也因为可以合法地进出国际资本市场,而与国际投资资本起到相似的作用。但是,这两种资本流动的市场效应却有很大的不同。国际游资偏好投机谋取高额收益,这种投机会造成金融乃至经济的震荡。尽管投机往往会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但是投机并不是国际游资独有的标志。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投资与投机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并常常互为转化,除了具有真正投资性质的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其他资本都具有一定的投机色彩,更何况日益繁多的金融商品、金融衍生品为国际游资的投机提供了超乎想象的市场空间。虽然,国际资本市场不提倡过多或过度的投机,但是以合法的投机博得更多的收益的偏好,会长期持久地存在于国际资本市场。国际资本市场为国际游资提供了投机舞台,国际游资的投机则为国际资本市场的开拓和深化注入了经久不息的活力。
(3)国际游资独特的市场作用。尽管国际游资因为造成多次金融市场的震荡而名声不佳。但这并不能否定国际游资的积极作用。国际游资除具有国际资本的一般功能外,还有以下独特的市场作用。
第一,国际游资的操作策略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交易理念。国际游资超大规模的操作通常采用“全面出击,交叉进攻”的策略,即将国际金融市场看作一个互为牵动的整体,把期货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投入资金,形成一个资金投入的系统工程,以期顺势而为,在某重点区域大获全胜;或者人为造市,与管理层博弈取胜。这种操作策略有别于一般国际投资资本单一选择的策略,也有别于一般投资者惯用的“逢低吸纳,遇高派发”手法。国际游资的这种“综合考虑,整体投入”的操作思路,无疑是一种新的投资理念,它有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整体化发展。
第二,国际游资的剧烈流动活跃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国际游资虽带有强烈的投机性,但是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和作用,整个金融市场将会变得十分平淡和沉闷。因为市场交易是由供需双方共同决定的,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阻碍交易成功,如供需数量失调,则市场交易数额就会下降;反过来,一方的主动进取则会增加成交的机会。国际游资敢于承担市场交易风险,追求高额收益。有时为了在更低的价格上买进,而投入巨资拼命地打压价格;有时则为了在更高的价位上,卖出好价而花巨资离奇地拉升价格,这种剧烈地洗筹造成价格上下波动,大大地活跃了市场的交易,这种市场气氛一般的国际资本是无意创造的。
第三,国际游资的巨额交易促进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繁荣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与国际游资密不可分,国际游资巨额交易的主要战场是在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这与国际游资的投资偏好一致,所以,金融衍生品一经产生便成为国际游资的主要投机对象。如若没有国际游资的这种偏好,则金融衍生品市场将不会有今日这种火爆繁荣的景象。由于杠杆原理的作用,国际游资积极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也使整个金融市场的交易数额不断扩大,同时这也为平衡汇率、利率的波动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国际游资的日益壮大要求国际金融体系作出相应改革。国际游资的流动是一种纯市场性的行为,它对国际金融某些经常受到政府干预的领域,如汇率、外币储备等具有很大的冲击力。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际游资的融资规模日益扩大,而各国政府和金融管理层甚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管理和调控手段至今没有明显的突破,这种制度体系的滞后不能不是一国、乃至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任何国家都不能把国际游资看作洪水猛兽,而应因势利导,寻找国际金融市场与各国政府管制的最佳平衡点。因为50年前设计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国际金融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各国金融管理制度的改革,国际金融新体系的重新设计已经迫在眉睫,这就是国际游资以自身行为对人们提出的最具意义的警示。
2.国际游资导致证券投资功能异化
国际金融市场造就和发展了国际游资,而国际游资大规模的流动,在发展繁荣国际金融市场的同时,也给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留下了隐患。因为巨额国际游资的流动会扰乱正常的国际经济秩序,酿成金融危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国际游资是巨额资本的组合。在谈论国际游资时,人们最关心的是国际游资规模究竟有多大。因为规模的大小,与其作用力密切相关。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是相当困难的,国际游资与一般国际资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且国际游资与金融商品结合还能扩展远远超过于其本身的资本。据说,这种游资每天的成交额不下于数万亿美元。国际游资通常是以各类投资基金的名义出现,而投资基金则是国际游资的常规资本组合,它由各层次、多方位、众领域的投资者出资成立的专门投资机构,并冠以某种名称,再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操作。这种基金在美国以共同基金著称,美国也是投资基金市场最为发达的国家,目前他们有约400多个共同基金集团,管理着10 000多种共同基金,其著名的共同基金集团有忠诚、前卫、联盟、美洲、富兰克林、德莱福斯、斯壮等。仅这些集团的资产总额就近万亿美元,其中富兰克林集团为全球740万客户提供约2 250亿美元的基金管理服务,规模之庞大足可窥见一斑了。
(2)国际游资过度投机操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名目繁多的各类投资基金以各自掌握的数额庞大的资本进行数万亿美元的交易,其中不乏有国际游资在积极参与。当然在各类投资基金中并非每一种组合均会作出过度投机的行为。但可以断言,那些对冲基金肯定是投机交易的主要炒家。对冲基金是区别于传统投资基金的一种资本组合,最著名的对冲基金是美国的量子基金,其掌门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索罗斯。传统基金主要是购买不同国家的股票作长线投资,如遇到某个国家股市下跌,它可能就减持部分股票或用小量期货以对冲风险。如果股市超卖,它可能趁低吸纳买一些超值的股份,以期上涨时抛出获利,传统基金的获利目标主要是放在股票市场,沽空期货,只是用来对冲下跌风险。相反对冲基金就并非如此。对冲基金的主要战场是各种期货市场,并在此作出大规模的投机交易。它交易的手法具有只买单边,各品种市场交叉作战的特点。如看好股市的话,就会在期货指数市场建仓,即做多,然后在股票市场投入资金,拉升股价。有时为快速拉升指数,便会投入巨额资金不计价格的横扫影响指数的现货,使指数急速上升。如若看淡股市则先在现货市场吸入有影响的股票,使股价上升至一个不太合理水平,然后在期货市场建立淡仓,即做空。为把大市推低它即逐步抛出现货,并不计价格,使股市莫名其妙的下跌,而它则在期货市场大获全胜。由于指数期货存在着一种杠杆效应,对冲基金在期指上的收益要大大高于现货市场上的损失。这种手法同样运用在外汇市场和其他期货市场。所有这些操作,都有投机炒家在其中兴风作浪,他们为追求利润的极大化,不惜耗费巨资,破坏相关市场的平衡机制,使之朝有利于投机的方向倾斜。这种操作方式和资本流动的趋向,往往偏离有利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秩序稳定的方向,背离原来的证券投资功能。
(3)国际游资严重的破坏作用。由于国际游资随时可能对各国经济发动一场破坏性的攻击,尤其对那些资本市场完全放开的转轨经济国家,充分估计和评价国际游资的破坏作用是大有必要的。
第一,国际游资的过度投机误导国际资本配置,破坏实质经济发展。资本的合理流动会引起其他资源的有效配置,尤其当资本注重流向实质经济(生产和贸易)领域时,社会资源配置对经济的发展会显示出更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国际游资的过度投机,为追求自身的利益,会造成大量的“虚拟资本”,或将大量资本投入于缺乏相应配套资源配置的市场,从而造成实质经济无实质的发展,这样做不仅造成了资本的极大浪费,也使得一些资本资源并不丰富的市场价格急剧拉高,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有效发展。
第二,国际游资过度投机违背货币流通规律,破坏国际收支平衡。一般的货币流通都是以商品或劳务的流通为基础,在开放的国际资本市场上也是如此。因为资本的流入一般选择某种金融商品作为投资对象,并购入这种商品,资本的流出则是抛出这个市场的商品,从而造成国际收支项目的相应变化。但是,国际游资的过度投机往往采取一种短促而又急速的流动,加之数额巨大,使得该国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变化无常,缺乏规律,造成货币收支项目平衡机制的严重失调,增加政府对资本市场、货币收支控制的难度,甚至可能造成某一币种流通受阻和政治、经济形势的极度恶化。
第三,国际游资过度投机制造市场虚假繁荣,破坏价格均衡机制。价格是商品或劳务价值的货币表示,其内在关系可以简单表示为:货币数量增加,商品价格上升;货币数量减少,商品价格下跌。当国际游资为获得高额利润,投机性地把巨额资金推入某一市场,使得该市场的融资显得十分容易。当资本市场的金融商品价格随着流入资本的增加而拉升时,其他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在连锁效应的影响下,攀比式的升高,此时此刻市场消费欲望显得十分强烈,显示出购销两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这种价格显示和市场供求关系并非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真实反映,一旦国际游资得手以后,携利出走,资本立即会变得十分紧缺,融资困难,商品价格下降而消费紧缩。此时此刻,市场又变得十分萧条。随之产生的经济危机使得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数增加,居民收入减少,物价进一步下跌。这种价格随着国际资本流动而发生巨大落差,正是国际游资过度投机的常见现象,东南亚诸国的危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第四,国际游资的过度投资引发外汇价格波动,破坏外汇市场稳定。外汇价格的市场表示就是汇率,汇率的高低是由外汇供需数量变化决定的。由于汇率涉及到两个关联市场的货币数量对比或两种关联货币的市场兑换比例,因此关联货币的数量对比会引起汇率最直接的变化。目前世界上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品种最多,这主要是由历史和经济原因所致。在一国金融市场上,国际游资想利用该国的汇率商品获取利润,它就可以向这个国家注入或者提出数千万亿计的美元,造成美元对该国货币汇率大幅度振荡,因为许多国家本身的汇率制度的缺陷,也给国际投机机构以可乘之机。索罗斯之流在香港、泰国、印尼的大举进攻造成的灾难,无一不是从破坏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制度开始的,这种冲击使得这些市场的外汇储备大量流失,外汇兑换比例严重失控,最终造成本国货币的大规模贬值,直接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稳定构成威胁。(www.xing528.com)
尽管国际游资的过度投机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但是仍然没有理由否定国际游资的积极作用,所以要指出这种过度投机的危害,正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国际游资,加强对它流动的监管,抑制它的负面影响,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更好地利用和引进外国资本,为本国、本地区经济增长服务。
3. 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与金融危机的防范
20世纪90年代,正当我国加快建立和发展证券市场之时,世界上连续爆发了由国际游资过度投机造成的数次区域性金融危机,其中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一个国家金融如果出了问题,就会给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开放我国的证券市场,需要妥善解决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研究和探讨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的步骤以及防范由此产生的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尚未具备全面对外开放证券市场的条件。一个国家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主要指允许国外资金直接进入本国的证券市场,自由买卖各种证券商品,经营各种相关的业务。至今,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与这标准还相差甚远,外国人士和港、澳、台同胞只能投资B股市场,而B股市场与A股市场几乎完全分离;外资也不能直接介入中国的债券市场;外国的证券机构也只允许在国内设立办事机构,而不允许进入实质性的市场操作。所以采取这些限制行为,主要是因为我国尚未具备全面开放证券市场的条件。因为:
第一,我国证券市场立法不全,管理滞后。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却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硬件领域建设,几乎可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欧美市场相比,而软件建设却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立法不全和管理滞后。如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十年之久才推出一部《证券法》,尽管该法规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是它毕竟是部过渡时期的法规,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一些证券市场长期发展的问题,如国内市场的规范和外资入境的管理。此外,我国证券市场国际接轨的细则问题也没有解决,如发行、市场、信息披露等法规均不完善。在这两个基本问题没有妥善解决的情况下,贸然开放证券市场,其结果不外乎两个:要么外资不敢贸然进入,要么外资进入后扰乱了市场。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给了我们这方面的重要启示。
第二,我国证券市场容量较小,利用外资有限。证券市场容量一般是指证券市场在一定时期的交易总量和流通市值。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日均交易总量不过100亿~200亿元人民币(峰值为800亿元人民币),流通市值约万亿元人民币。如此流通市值,还不及英、美、香港市场上一个上市公司的市值,对于国际性的证券市场来说,实在是一个区区小数。如此有限的市场容量面对开放后可能涌入的成千上万亿美元的国际资本,必然会引发极大的市场震荡的风险。因为这些资本可以很容易地将大盘炒上去,也可以轻易地将它打压下来。此外,我国的法人股还不能进入证券交易所系统交易,这也极大地制约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因为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承受力,法人股的交易,会使股市较长时期低迷,从而给外资增加赚取暴利的机会,这就不能不将外资至今限制在狭小的B股市场上。而只要我国证券市场的容量不能有很大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就不能不小心谨慎,从长计议。
第三,我国金融体系不尽完善,外汇制度还须改革。开放证券市场不是单纯地提供一个炒作股票,进行证券交易的场所,而是以此为基础和依据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一系列金融制度规范与之配套。譬如,开放了证券市场就要允许外国资本自由流出、流入中国的资本市场,就要实现外汇的自由兑换、就要完善中央银行的监管等许多问题,而这些恰恰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难点问题。以我国目前的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很难长期保证国际收支的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加,这就决定了我国只能保持目前的汇率制度。而这样的汇率制度决定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不能自由兑换,也就是不能对外资开放我国的证券市场。在这样的制度条件下,中央银行必须干预外资的大量流入,其方式是卖出人民币买进外币,同时回收商业银行再贷款,在债券市场上卖出国债,抵消人民币投放过多的负面影响。一旦外资逆向流动,中央银行又必须从相反的方向增加人民币的供给。如果中央银行举措失当,则难免会诱发金融危机,墨西哥、泰国的金融危机就是与资本流向的急剧逆转有关。而即便中央银行举措得当,国内企业仍然会无法适应此忽紧忽松的货币供给形势,从而不利于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
此外,还有投资人素质,证券中介机构的操作技术以及市场开放后的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它们都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
(2)中国必须尽快营造对外开放证券市场的环境。世界各国经济都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被纳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框架之中,我国的情况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不能以目前尚未具备开放证券市场的条件为理由,或者侥幸避免东南亚金融危机为理由而迟迟不开放市场。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国际市场的参与性决定一国经济的成长性,不经国际市场检验的经济,势必缺少竞争机制和创新机制,进而难免会被国际市场所淘汰。所以中国应该尽快利用国际上开放证券市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加快培育开放市场的内外部机制,使之早日进入国际证券市场大环境,并利用外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其中尤其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实际经济消化外资的能力。对外开放证券市场的目的是吸引外资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因为证券市场大量流入外国资本不能长期滞留在证券市场,而应流入其他产业市场和商品市场中,否则,这些资本不能及时为产业市场和商品市场所消化利用,其收益只能是证券市场的交易价差,这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证券泡沫,增强资本的投机性流动,而且不利于实质领域的生产的发展。如果一国开放证券市场能高效地利用消化外资,就能从根本上稳定证券市场的交易。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加快产业结构改造,造就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出口竞争能力强的产业和行业,才能吸收和消化外国资本,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离开这个条件的证券市场开放,不仅不能充分享有外资进入的好处,而且可能会因外资的进出扰乱本国经济。
第二,加强金融体制改革,提高证券市场的运作能力。银行信贷和证券投资是两种不同的融资方式,按市场经济要求,这两种融资方式共同承担市场资金的分配职能,并相互传导,相互吸收。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的融资基本上完全依靠银行信贷,证券市场建立以后,融资任务由此两者共同承担,从而形成“大银行,小证券”格局,这仍然没有打破历史上形成的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过分依赖,其后果是企业支付高额的融资成本(比不偿还的股本金成本高得多)。银行的贷款规模过大,又使其承担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不佳的坏账风险。在封闭经济中,因为有国家的干预和承担坏账的风险和损失,企业对银行的拖累还不致酿成大的危机。而在不完全的开放经济中,因为已经有外国资本进入,而一旦经济运行的不佳又会促使它们迅速撤离,尽管由政府干预能够限制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不能杜绝。成功的限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而只是将矛盾向后推移,而这种推移又将是矛盾的积累,从而可能酿成较为严重的信用危机。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早日摆脱政府担保、银行出面、统一融入、计划分配的融资模式,尽快提高证券市场融资投资的运作能力,使投资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引进外资,提高外资分配的市场功能,免除由国家单独承担风险的局面,逐步放弃银行主导吸收外资的金融模式。
第三,尽快理顺汇率制度,有序开放资本项目。开放证券市场,就要求开放外汇结算的资本项目,也就是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外国资本可以自由流入和流出中国的货币领域,就目前的状况来分析,开放资本项目的条件尚不具备。因为这里不单涉及到一个汇率和自由兑换问题,它关系到几乎所有经济、甚至政治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本书无意在此展开论述,只是说明它是开放证券市场的基本条件之一,也就是说,不论困难有多大,从理论上讲,要想开放中国的证券市场,就必须实现在资本项目下的外汇可自由兑换。尽管这样做的初期会引起经济的震荡,而且在运作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曲折。但经济全球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理应在开放的大市场中占有相应的份额,否则就无法享有对外国资本的利用,而没有对外国资本的利用必然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尽管如此,在具体操作上,开放证券市场仍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国际化规范的方式分两步走:间接开放阶段,即参照韩国、日本等国家国际化初期的经验,通过由国外金融机构组建投资基金,或由中外金融机构合作组建投资基金,外国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证券来间接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基金将小额资金汇集成巨额资本,有效的分散投资风险,而且可以消除各国因证券交易、外汇管制等制度不同而产生的障碍,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要。在这个间接引进外国资本的过程中,国家还可以扩大我国证券在海外发行的规模,促使本国资本与国际资本的逐渐融合。直接开放阶段。该阶段可以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以及我国市场的完善程度,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吸引外资流入,允许外国投资者直接购买除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之外的证券,并逐步提高购买的比例,同时在资本项目实现外汇的自由兑换之后,允许我国投资者购买外国上市公司的证券,以及允许部分外国公司在国内证券市场上融资,从而实现国际资本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的自由流动,逐步实现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并轨。
(3)开放证券市场的金融风险防范。开放证券市场可以给一国的经济带来许多益处,同时也给金融风险制造提供一个场所。虽然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内外因所致,不开放证券市场也有可能产生金融危机,但90年代以来的金融危机,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人们的警示是,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诱发了金融危机。因此,如何防范证券市场的金融风险就显得十分重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无论是现在,或是将来,做好以下功能的调控至关重要。
第一,从融资功能上讲,要做到有限融资。无论从质或量的界定来讲,有限融资必须贯彻始终。当前,国际证券市场上各种证券商品名目繁多,尤其是那些金融衍生品,其交易数额逐年猛增,给证券市场造成了巨大的泡沫,也给国际游资提供了投机良机。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开放证券市场就不能开放所有的交易品种,有所开放,有所不开放,才能达到预先防范的目的。这就要求暂缓开放那些易生风险、却对证券市场开放影响不大的交易品种。其次,开放证券市场,吸引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也不一定开放所有的行业板块,对那些暂时没有必要吸收外资的板块,就可以言明禁止外资炒作,如消费型板块、房地产板块、电信业板块等。国家可以根据产业政策调整外资进入的领域,使之在有限领域产生最佳投资效应。有限融资可以有效抑制证券价格暴涨暴跌,减少证券市场的震荡,抵制国际游资的袭击。
第二,从消化功能上讲,要做到充分消化。证券市场是融资、投资场所,开放了证券市场,外国资本就会以证券资本形式进入产业领域。如果产业领域不能有效吸收消化这些国际资本就会导致经济上产生大量泡沫,一旦处理不当,就有可能造成金融危机。因此,有效吸收消化由证券市场开放而引入的外国资本是防范金融风险最有效的经济手段。这里就要求证券市场提供的投资对象应是国际资本乐以滞留、投入的产业或行业,这些产业和行业以其较好的收益回报给外国投资人,使之不作短促的投机交易。因为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良好的回报是其根本目标,失去这个目标,就会产生更大的投机炒作,或频繁进出造成证券市场的震荡。有效吸收消化的功能提示证券管理当局必须优选深受市场欢迎的企业上市,而不是以行政臆断或权宜之计来引诱外国投资者。欺骗市场必将受到市场的报复,更何况国际游资的操纵者本来就是这一领域的专家。此外有效吸收、消化还涉及到产业领域的其他管理配套,此处不作展开论述。
第三,从监管功能上讲,要做到全面监管。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涉及到政治、经济各个领域,其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而证券市场的监管工作应贯彻始终。从发行、上市、交易至结算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管体系。要使监管有效,首先必须立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法规的建立不仅要符合中国国情,更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在国情与惯例发生冲突时,应以国情为主。有了一套可供界定是非的法规,就会使监管有章可循。此外要使监管做到具有一定程度的预先性,还必须建立一个预警网络,这个网络可以给管理当局或是市场提供风险前兆资料,进而为把风险或危机扼杀在萌芽之中提供充足的时间。风险和危机在充分体现、暴露之前,总会显示蛛丝马迹,国际游资可以利用这些预兆性进行炒作,监管系统就更应该将这种炒作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