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解放区就有了自己的货币(见图2-8),有货币,当然也就有银行。1948年末,北海银行、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华中银行统一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
图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货币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实际运作的银行,从1948年到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既是规则制定者,又是规则监督者,还是规则执行者。随后邓小平认为要让银行成为真正的银行,既然改革开放,银行也要改,所以从1979年开始,新中国银行业开始了第一轮改革。
(一)第一轮改革
第一轮改革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把中国人民银行独立出来,恢复了以开展农村信贷业务为主的农业银行,并在1979年3月,设立了中国银行,开展外贸信贷业务,1979年8月,建设银行独立,从财政部分离出来,主要从事基础建设信贷业务,1984年1月,工商银行分设,主要从事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见图2-9)。
图2-9 第一轮改革后银行体系
改革之后,我们的银行体系就变成“央行+四大国有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从1979年到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是规则制定者和规则监督者,国有四大行以及后来成立的银行则是规则执行者。四大国有银行肩负很强的政策放贷任务,这决定了它们本身并不赚钱。第一轮改革并没能解决的问题是银行的盈利问题,不仅如此,四大国有银行还背负了很多不良贷款。
(二)第二次改革
1986年12月19日,邓小平再度发表讲话: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于是1987年,交通银行就重组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商业股份制银行。
1994年,银行业进行了第二轮改革,这是一次微改,成立了三大政策银行,它们分别为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将为四个国有银行商业化铺路,四大国有银行中那些政治任务都交给政策银行,经过一轮微改后,中国银行体系又变成了这个样子(见图2-10)。
图2-10 第二轮微改后的新中国银行体系(www.xing528.com)
但是这一轮微改,实际上没能解决国有银行的主要问题,四大国有银行坏账依旧一大堆,冗余人员依旧过多,大家都在混日子。而之前国有银行的所有问题都落到政策性银行上,对三大政策银行来说这是未来的一个隐患。
接着为解决国有银行坏账的问题,1999年10月成立了四大资产公司,包括信达资产、东方资产、长城资产、华融资产。四大资产公司就像垃圾鱼一样,把国有银行的坏账都吃掉了:仅在2000年,四大资产公司就吃掉了四大国有银行1.4万亿不良资产。
2003年,依照《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和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核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计划,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2003年4月25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2003年4月28日起正式履行职责。银监会成立,新中国的银行体系更加完整。
(三)第三次改革
终于,我们要迎来新中国银行史上最壮丽的一次改革,此次改革第一步:整理屋子。把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大致解决。第二步:开门迎客。遨请国内外公司参股。第三步:公开上市。符合条件的股份制银行公开上市。
但是这个改革第一步就遭到巨大困难,由于历史原因,四大行坏账太多,到2001年9 月末,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6.62%。
为解决这个问题,2003年12月16日设立中央汇金公司,把外汇储备注资到国有银行中,汇金公司也因此成为国有银行最大参股方。
由于建行和中行当时不良贷款率较低,因此成为第一批被注资银行。2004年1月6日,汇金公司向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各注资成立后的第一笔注资225亿美元。注资以后,两家银行基本上符合了国际上的银行资本要求。
第二步:国内外投资参股。当时几乎没有国内外公司肯参股中国国有银行。后来由美国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各自分别以极低的价格入股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后来被部分人理解为国有资产贱卖,这种说法并不公平。)
在完成第二步国内外投资参股之后,第三步公开上市只是时间问题。
2006年6月1日,中国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和香港两地成功实现同步上市。
2010年7月15日和16日,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