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乐社的运作与管理经验总结

乐社的运作与管理经验总结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北管社团提供传习场所,资助展开传习活动,组织宣传与交流。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命名工作等。目前来看,民间的喜庆之事,如祝寿、生子、结婚等则避讳请北管乐队,这多伴是因为北管参与助丧活动,老百姓认为喜庆的好日子请北管队不吉利,久而久之,助丧成为北管的代名词。

乐社的运作与管理经验总结

管乐社不同于民间戏班,后者能以商业演出获得一定的收入,而成为安身立命的手段与目的。北管只有唱奏的小曲,以百姓自娱自乐为主,因为表演形式与曲目结构的局限性,很难构成产业链,因此,政府对北管的扶持及北管自身的创新是北管生存发展重要的保证。

1.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

政府的倡导和扶持,是民间音乐活动得以蓬勃发展的保证,决定着民间音乐艺术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泉港区最具代表性的乐种,国家文化部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府在传承北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出台相关政策和方案,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庆典节日、迎新春北管大汇唱、文艺下乡、文艺踩街、乡镇间北管交流、文化艺术节,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区各种级别的演出比赛,提高北管知名度与影响力。

为北管社团提供传习场所,资助展开传习活动,组织宣传与交流。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命名工作等。

图9-11 街头北管表演 摄于2012年

2.丧葬活动

丧葬活动是目前维系北管生计的主要商业活动,当地人称“白喜事”。北管队要参与伴丧守夜和送葬,以吹打清唱宴灵者,以喧哗与热闹体现生者对死者的孝心在闽南一带自古成风,北管乐队响亮高亢的吹打正好能烘托这种张扬与铺张的气氛,也理所当然成为这种活动最佳的选择。但在泉港,北管乐队有许多,加上这种商业活动并非有预见性,每个月又能接到几场呢?目前来看,民间的喜庆之事,如祝寿、生子、结婚等则避讳请北管乐队,这多伴是因为北管参与助丧活动,老百姓认为喜庆的好日子请北管队不吉利,久而久之,助丧成为北管的代名词。

3.继承与创新

作为泉港独特的和最具群众性的乐种,北管在历史的多个时期都有迎合、改编、创新的记载。如抗战时期,为支援宣传抗日救国活动,北管艺人创作编排了不少曲目参与巡演。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为适应社会审美,寻求更大的突破发展,扩大音乐表演,当地艺人还尝试将北管唱奏形式改为北管戏,把北管作为戏剧搬上舞台。“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切民间文艺被迫停止,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革命样板戏浪潮下,山腰盐场宣传队也参与排演京剧《沙家浜》,1965年,锦联乡莆仙剧团改编并试演北管戏《田螺姑娘》。80年代,北管音乐进入有组织有计划的抢救和整编阶段,林国春、张新联、林振良、黄嘉辉等一批地方文艺工作者在继承北管传统的基础上,以旧曲新词、多声部合唱、领唱、表演唱、歌伴舞等形式对北管进行大胆创新,如林国春改编的《绣春光》《北管唱起来》《北管鼓乐欢》,既保留北管的风格韵味,又添加新的时代气息。1982年,埭港芗剧团排演北管戏《借女冲喜》。1998年,肖厝北管戏剧团成立,排演《穆桂英休夫》《边关审子》等剧目,剧目音乐使用的是北管的曲牌,将舞台用语改为闽南方言,该团到惠安、南安、永春一带巡演120多场,客观上扩大了北管的影响。

(www.xing528.com)

图9-12 新春北管大汇唱 摄于2012年

1999年,山腰北管乐团以“梁祝”为主题,将北管中的《四大景》《四边静》《玉美人》《采茶》《采莲歌》等曲调填入新词,根据剧情进行改编整合,成为北管小戏《十八相送》,在省、市各级参加演出。有些艺人还根据自己对北管的热爱和实践经验,对北管乐谱进行配器,钻研北管表演艺术。

图9-13 北管小戏《十八相送》 图片由庄玉宗提供

4.民间教学与学校传承

民间音乐活动传习者的教学活动是民间音乐传承的重要方式。北管能传承至今,主要靠的是口传心授的师徒传承模式,如今,泉港区仍有连如碧、郭厚金、庄志添、庄华玉等多位80岁以上老艺师,以当年从师傅那儿学来的艺技,用传统唱读工尺谱字的形式传授北管,他们被看作较为“正宗”的北管传授者而受到尊重,或者成为获得政府认可的北管传承人,得到乡土社会的认同。或者与文化部门形成良好合作关系,经常参加各级文化部门组织的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与交流。

图9-14 北管艺人在艺校授艺 图片由黄嘉辉提供

20世纪80年代后,北管受到政府的重视,北管社团再度活跃,各乡村都积极组建北管社团,招收新学员,在经验丰富的艺师的带动下开展北管传承活动。北管逐渐进入中小学课堂,其师徒的传承方式也在悄然变化着,有的受邀到当地的大中小学及专业院校讲学,帮助这些单位组建北管乐队,如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长期聘请庄锡宝艺师在学校开设北管兴趣小组,传承北管弹唱艺术,培养了一批后继者。为培养更高层次的北管传承和研究人才,从2010年开始,泉港区政府还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和泉州艺校联合办学,分别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的音乐表演(北管方向)、戏曲五年制高职大专、戏曲三年制中专班各30名,教学地点设在泉州艺校。定期聘请北管艺人进行实地教学。作为鼓励,区政府还给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录取后的学生可享受政府学费减免50%,每月享受国家150元的助学金。同时,在校期间,学校增设、组织教师资格证相关科目的学习认证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并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优先推荐到各中小学、幼儿园等企事业单位工作等等。

图9-15 泉州艺校的北管实践活动 图片由黄嘉辉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