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演剧在家族中的重要角色与影响

演剧在家族中的重要角色与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演剧与闽南家庭组织结下不解之缘,在一些宗族聚居之地,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祖酬神活动,雇请戏班演剧助兴。宗族内部祭祀先祖的戏曲演出,也被认为是极其慎重的事。这些充满仪式与狂欢的迎神赛会,定期将族人聚集在一起,成为族群文化认同和标识共同身份的重要象征。有些家族甚至将这些祭祖演戏活动作为重要内容记录在族谱中,规约后世子孙延续传统。

尽管多数家族不许本族人以演戏为业,不许办戏班,但由于文化生活贫乏,演剧还是祭祀酬神、迎神赛会、禳灾驱邪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剧与闽南家庭组织结下不解之缘,在一些宗族聚居之地,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祖酬神活动,雇请戏班演剧助兴。宗族内部祭祀先祖的戏曲演出,也被认为是极其慎重的事。清道光年间《永定县志》载:“祈年报赛,迎神申敬,演戏为欢,亦不可三五日而止。近来乡间聚赌,多乘此祈报。会期迎神既毕,犹抽头演戏,经旬累月不休。”[59]为了方便演戏观演,许多家族都在祠堂、家庙旁边搭建戏台、戏场,族人观戏需交纳戏费并纳入家族和乡族的统筹安排:“每人来观者仅收一角,特别位者收三角……计演十一台,其中任劳任怨不可胜言,开除戏费油火费用外,尚余七兑银四十元零二角三仙九点,清册昭然可核。然演戏盈余虽所获无多,前议归作地方公益……庶不负诸君子好善良、乐施之意。”[60]遇上除夕、元宵、寒食、端午、重阳等传统岁时节庆,为祈佑来年的好收成、合境平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乡村迎神赛会的演剧更是络绎不绝,此起彼伏。这些充满仪式与狂欢的迎神赛会,定期将族人聚集在一起,成为族群文化认同和标识共同身份的重要象征。

有些家族甚至将这些祭祖演戏活动作为重要内容记录在族谱中,规约后世子孙延续传统。如武平城北李氏家族的“始祖春秋祭规条”载:“一,始祖原遗有人丁钱一万四千六百文,嗣经阖族公议,将此人丁钱归出五千,以为始祖祠内演戏之用……祭坟之日,值年要雇上好鼓吹十名,及备齐凉伞等项,以壮观瞻……议始祖祠内演戏,于仕缙前三日或后三日内决,宜遵期开演,不得延迟,如违公罚钱一千……”[61]随着地方戏曲的发展和演剧活动的兴盛,各地还出现将民间举行的神诞日庆典、修缮神庙、修建桥梁等演剧信息以碑刻的形式记述的方式。明王应山《闽都记》碑刻载:“由文儒坊而西,为闽山庙……香火益盛,嘉靖初,里人迎神,金鼓喧沸。”[62]有的家族以宗族的名义制定乡规民约,作为国家法律的补充,以维护社会公德和村民的共同利益,要求族人“谨遵规约,共相体贴为妥,切不可视为虚文。嗣后如有过犯之家,定即照上规约核办,决不徇私”,违者将在宫庙戏台及神诞日接受“神诛鬼责”,通过罚戏这种易于聚众的形式警示。罚戏的名目繁多,如华安县仙都乡的唐氏家族在制定祠堂保护规则时载:“祠堂乃祖先妥灵之所,务宜清静,内外不得放养畜类以及不准夏秋收谷至于晾晒衣物等事,如有不顾礼法侮慢族长咆哮祠堂者,族房齐集公罚戏一台,若再抗顽,呈官究治。”武平县《李氏族谱》“始祖春秋祭条”云:“一议不肯入仕缙尝者,扣其总祠应分胙肉,归仕缙帮贴戏钱。始祖祠内演戏。”位于晋江与南安交界处的五里桥旁搭有一戏台,供“公定界止米货诸人,越界者罚戏一台”时使用。同安区莲花镇后洋村《公禁》曰:“祠堂后园林及大埔站草根,概不许损折铲刮,违者罚戏一台……村内不得窝赌,不得招伙聚赌,违者从重议罚戏一台。”[63]

闽粤渡海来台的汉人,大抵依照原乡村的地缘关系聚居,仍保留着祖地演戏的示禁功能,如乾隆年间台南县柳营乡神农村开观音圳,在水圳的利用上,规定“若恃强纷更,截水挖汴,藉称涉漏,被众察出,罚戏一枱,仍将水份充公”,“不得自顾私鱼,致害公埤,违者罚戏一枱,仍呈官究治”,还有对于埤圳的水份安排,“不得推诿,违者罚戏一枱”[64]。以演剧罚戏的习俗,作为违反公德的惩戒,十分普遍,如成书于日治初期的《树杞林志》载:“偶思官有公法,民有流灌溉,最关切、最紧要,断断不可暂停息也。奈何屡有不良之徒,不顾他人工本,只顾自己口腹,往往毁陂零截圳,塞源绝流,以取鱼虾;全不思圳一无水,田即燥干,苗遂枯槁,妨农害稼,为患不浅。此种恶习,殊堪痛恨。爰是邀各庄长、众业佃,共同立约严禁:无论男、妇、老、幼,如敢故违,仍行毁陂截圳,塞源绝流以取鱼之器具缴街、庄长,公议重罚演戏全台,酒席二筵,红羽大烛,香楮,福炮等物。”[65](www.xing528.com)

这里,罚戏演剧作为社会控制手段,起到约束规范宗族、乡民行为,维护公共财产和设施,调节民众内部纠纷等作用,人们畏于神威,自然不敢任意造次。从另一个角度看,与其说罚戏是惩戒手段,更不如说迎合乡村民众对演剧的渴望及观赏取乐的心理,这种禁而不止、暗渡陈仓的做法也流露出人的感性和理性——标毁与沉迷,残酷与温情的矛盾。当然,这种简单易行的罚戏形式,对稳定社会和调解人际关系也具有积极意义,百姓们在锣鼓喧哗中既认识到祖宗与神灵的威严,又感受到凝聚力,达到广泛的约束与宣传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