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四平戏虽然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源于四平戏的“四平锣鼓”的吹打乐,却顽强地存活下来了,在南靖俗称粗锣鼓,它们伴随并见证了四平戏的兴盛更迭。清末,四平戏和四平锣鼓在南靖、平和、诏安、云霄等地都十分盛行。文革期间曾经停止过一段时间,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农村地区又恢复“四平锣鼓”活动,常在迎神赛会、神诞节日、社火庙会、婚丧喜庆等场合演奏。20世纪40年代,当四平戏消失后,四平锣鼓反得到发展,单就南靖金山镇就有40多阵四平锣鼓乐队,主要用于庙会、祭祀、元宵节及赛事活动。现除了金山、船场、奎洋等尚有少数四平锣鼓乐队这一民间艺术活动外,大多已后继无人,停止活动。
图3-23 四平锣鼓传人吴炎祥
摄于2013年
图3-24 吴炎祥四平锣鼓抄本
摄于2013年
(一)四平锣鼓的音乐
四平锣鼓的主要特点是将许多曲牌连串一起,用锣鼓配合唢呐吹奏,表现一个故事情节,相当于演戏用的剧本。传统的四平锣鼓队一般以八人为一个演奏单位,根据情况需要可以增加2~4人演奏,因为其内容大都为武将征战情节,奏起来雄浑有力。金山镇的安后村四平锣鼓乐队算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乐队。乐班班主吴炎祥,生于1933年9月,现年81岁,四平锣鼓的第六代传人。至今吴炎祥还珍藏着一本清朝手抄本《四平锣鼓吹谱》,吹谱记载有《风入松》《大过场》《新水冷》《石榴花》《下小楼》《小过场》《雁儿落》《玉芙蓉》《德流子》《粉叠见》《大三通》《古风入松》等67个曲牌以及12条串仔谱,还有一些没有曲牌的吹谱。四平锣鼓乐演奏都遵循戏剧节目按套进行,他们的锣鼓阵曲目有八套,即头音吹排、二音吹排、三音吹排、大破对阵、看阵、双剑记、铁弓对阵。头音吹排是锣鼓阵的基本功,学会头音排锣鼓就基本掌握了四平锣鼓的演奏技巧。
(二)表演形式
传统的四平锣鼓队,一般以9人为一个演奏单位,根据情况需要可以增加2~4人进行演奏。四平锣鼓队活动的乐器分为吹奏类、打击类两大类别。吹奏类主要是唢呐,长度47.5厘米,口径14厘米,唢呐中间有八个音符孔,用龙眼木制作。打击类有大钹、小钹、大锣、小锣、大鼓、小鼓、竹鼓等,唢呐和鼓在整个四平锣鼓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三)表演时机
据吴炎祥老人介绍,四平锣鼓的活动主要是“佛生日”和各种迎神赛会。南靖的每个乡镇、村落都供奉着关帝爷、当地山神、土地公或自己宗族的祖公等不同的神明,为神做的生日庆典时间就不一样,每当佛生日时便会有:山城关帝庙会、靖城城隍庙会、龙山崇本堂庙会、金山九月半埔赛会、马宫三月半埔香会、金山正月二十夜火炬游行、和溪庆中元庙会、和溪万灵宫香会、长教庆中元庙会、书洋德远堂元宵灯会、船场梧宅大众爷斋会等重要的庆典大会,举村欢庆,要举行各种仪式活动,如锣鼓吹、龙艺、歌舞、演剧、做道、做道场、踩街等迎神活动,这种活动自古便一直沿续至今。
据史料记载,明清至民国时期,民间主要赛会有:
山城关帝庙会。地点在今山城镇大庙口,为当地居民庆祝关圣帝君诞辰盛会,每十二年地支逢酉农历六月举行八天大会,逢卯举行五天小会。(www.xing528.com)
靖城城隍庙会。地点在今靖城镇靖城村,为当地居民祭祀城隍盛会,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日举行。
龙山崇本堂庙会。地点在今龙山镇涌口村,为当地吴姓居民祭祀肇基祖盛会,每十年逢天干甲年份举行一次五天大会,庚年份举行一次三天小会。演戏数台,搭七层彩楼一座,高十余丈,请和尚或道土诵经拜忏做功德。
真君宫(北山富)庙会。地点在今龙山镇涌口北山社,供奉三位相公(罗、田、孙),每年春节正月十一日至元霄节举行庙会,点灯、搭彩坪、舞龙艺、演社戏,请道士做功德。
金山九月半埔寨会。始于宋朝末年,地点在今金山乡政府所在地,为当地居民祭祀千家宫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其部将马仁盛会,每年农历九月十一日至十七日举行。戏数台,互相竞技。还有放风筝、打秋千等比赛活动。
马公三月半埔香会。地点在今金山乡马公村,为当地居民纪念保生大帝吴本诞辰大会,每年三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举行,演戏数台。
金山正月二十夜火炬游行盛会是金山乡马公、碧溪、内庵、上麻、下麻、荆美等村的当地吴姓迎土地公盛会,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夜间举行。参加流行万余人,每人手执一支火炬,有舞龙、弄狮、游地艺等活动。
和溪万灵宫香会。地点在今和溪乡林中村,为当地万灵宫(慈济行宫)到龙海白礁慈济祖宫进香盛会,每十年逢天干甲乙丙三年农历正月中旬或立冬后举行五天大会。演戏2~3台。
和溪龙显岩观音香会。地点在今和溪乡林坂村龙显岩,为当地龙显岩观音到龙岩天宫山圆通寺进香盛会,每十年连续三年农历二月或八月中旬举行。演戏l~2台。
和溪庆中元庙会。地点在今和溪墟万善庵,为当地林、刘、郑等十八姓居民祭祀无主孤鬼盛会,每三年农历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举行三天小会,每六年农历七月十一日至十七日举行七天大会。请和尚诵经拜忏,有抛锣釟、上刀梯、过番竹等佛事杂技表演。演戏三台,其中固定有猴戏一台,用闽南腔调演唱和相声表演。
书洋德远堂元宵灯会。地点在今书洋乡塔下村德远堂,为当地张姓居民闹元宵盛会,每年农历元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举行。有放焰火、弄狮、舞竹马等游艺活动。
长教庆中元庙会。地点在今梅林乡长教墟,为当地简姓居民祭鬼大会,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举行。
船场新溪尾天公庙会。地点在今船场镇下余村新溪尾广应圣王庙,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迎神跑马赛会,每十三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初三日举行庆祝广应圣王诞辰大会。演戏3~5台,有上刀梯等杂技表演活动。
船场梧宅大众爷庙会。地点在今船场镇梧宅村石门岩下岩,为当地居民祭鬼大会,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举行,演戏1~2台,建孤棚请和尚或道士诵经做功德祭无主孤鬼。[50]
演剧中并不知具体剧目,但在明清时期四平戏曾是最兴盛的大戏,作为四平戏的一部分,南靖四平锣鼓在1887—1943年也极为活跃,常年在闽西南一带演出。其鲜明的节奏、热闹激昂的音响很适合祭神拜神,所以为各种各样的庙会传承下来。据吴炎祥老人回忆,当时各村各镇都以拥有四平锣鼓为荣,相互拼比,不组建锣鼓班的村庄会被外村耻笑,村人也自觉降人一等,村里便会有人出面牵头组建锣鼓班。金山镇如今只剩下一二队锣鼓队,活动的空间也日益缩小,一般在每年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每年农历七月中元节,即民间所称的“普度日”、正月二十火把节、九月半埔庙会等场合有活动,偶尔有外村神诞日或丧葬出殡邀请锣鼓队去“闹热”。可以肯定的是当年随移民漂洋过海的除了四平戏必然也有四平锣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