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湾北管与二、四平戏的传承与融合

台湾北管与二、四平戏的传承与融合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台湾的四平戏,传入地与福建漳州及广东潮州有关,吴瀛涛在其《台湾民俗》中称:“四平传自潮州、漳州,称老戏或大戏,歌词道白均因不太纯粹的变音官语,配乐用北管的西皮派,舞台中央帐幕悬挂‘当朝一品’字样。”在台湾,早期纯粹的四平戏在20世纪90年代初也已绝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唱腔与剧目也一并消失,因为在台湾北管音乐中还能看到四平戏的身影。

台湾北管与二、四平戏的传承与融合

台湾的四平戏,传入地与福建漳州及广东潮州有关,吴瀛涛在其《台湾民俗》中称:“四平传自潮州、漳州,称老戏或大戏,歌词道白均因不太纯粹的变音官语,配乐用北管的西皮派,舞台中央帐幕悬挂‘当朝一品’字样。”“老戏或大戏”正是漳州人对四平戏的称呼。明代台湾诗人黄茂生《迎神竹枝词》说到:“神舆绕境闹纷纷,锣鼓咚咚彻夜喧;第一恼人清梦处,大吹大擂四平昆。”这是台湾流行四平腔的一个重要证据。前述提到郑成功的重要部将何斌懂荷兰话,曾任荷兰“通事”家中设有二座戏台,曾派人回大陆买二班官音戏及戏箱戏服,若遇朋友到家,即备酒食看戏或小唱观玩。何斌是漳州云霄人,此事约在顺治元年(1644)前后,正是四平戏在漳州流行之时,所指官音戏有可能是四平戏。

由于文武兼备、字正腔圆,这种唱普通话的“官音戏”很受台湾同胞欢迎,又称“四棚戏”。在台湾,早期纯粹的四平戏在20世纪90年代初也已绝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唱腔与剧目也一并消失,因为在台湾北管音乐中还能看到四平戏的身影。

(一)剧目的承袭

四平戏在北管中承袭的相关剧目,我们通过以下几方面收集的资料进行对比:

1.《中国戏曲志·福建卷》“闽南四平戏”剧种中的四平戏剧

其中收录的剧目有《蔡伯喈不认前妻》《苏秦六国封相》《刘文龙菱花镜》《吕蒙正衣锦还乡》《铁弓缘》《千里驹》《马陵道》《忠义烈》《满床笏》《五桂记》《月华园》《樊梨花》《罗帕记》《刘知远白兔记》《王十朋》《拜月记》《李彦贵》《反五关》等传统剧目,也有移植竹马戏的《跑四喜》,潮剧的《陈三五娘》,从正字戏的《锦云球》《百花赠剑》《蝴蝶珠》《铁镜记》《双霄报》《太阳春》《南华山》《秦江结拜》《巧连环》等。

2.班社演出剧目

南靖荣华班牙笏记载的剧目。南靖荣华班班主吴松留下四平戏牙笏两支,牙笏的外面均漆写“荣华班”三字,此牙笏是荣华班到朝廷演出时,为进行官员所赠,现保存在曾孙吴成火家里。大的一支在牙笏内面漆写24个剧目名:《状元游街》《金花捷报》《五代荣封》《解甲封王》《拜寿团圆》《太白醉酒》《金精戏仪》《月台掷钗》《绿袍拜相》《贵妃醉酒》《东坡游船》《活捉三郎》《骑驴探亲》《张三认妻》《□□分别》《□□连□》《金明鲁船》《韩明讲道》《断机教子》《三元荣归》《陈琳救主》《百花赠剑》《点将斩巴》《闹上□□》等,其中《五代荣封》《解甲封王》《拜寿团圆》《太白醉酒》《贵妃醉酒》《点将斩巴》《月台掷钗》等属于昆剧。

漳州万盛班演出剧目有《打金枝》《百花公主》《红娘请宴》《风筝记》《药茶记》《赵氏孤儿》《万里桥》《李克用借兵》等。

平和永丰堂演出剧目有《观音挑火》《铁镜记》《郭子仪拜寿》《凤菱记》《樊梨花》《贵妃醉酒》等。60年代初,平和县文化馆曾对四平戏作过一次调查,另发掘出《三元记》《陈春生》《真珠衫》《金桥箕》《秦世美》《乌鸦记》等79个古抄本和334支曲牌,尚存漳州市戏剧研究所。

3.艺人口述剧目[48]

曾宪乙,平和人,闽南四平戏艺人。12岁入漳州四平戏凤仪班学艺,师从四平戏名旦萧德保,专攻正旦,其扮相清俊、唱腔甜润、演技精湛,在闽西南享有盛名。一生上演上百部剧目,能记熟的剧目很多,1960年挖掘四平戏剧目79个,由原龙溪专区戏剧工作者协会记录整理,经“文革”大部分遗失,如今幸存剧目26本,其中11本注明是四平戏剧目,其中包括《凤仪亭》《李元贵》《文红玉》《红娘请宴》《巡江口》《陈春生投江》《梅龙镇》《珍珠衫》《乌鸦记》《金桥算》《芦花河》,另有15本注明的则是正字戏传统剧目,包括《百花赠剑》《南华山》《劫粮》《七子图》《贵妃醉酒》《张三打妻》《太阳春》《蝴蝶珠》《巧连环》《秦江结拜》《铁镜记》《投军》《双雷报》《武松打店》《风筝记》等,曾宪乙一生从事四平戏,何以会记下那么多正字戏呢?原因应该是曾宪乙时期的闽南四平戏也吸收了正字戏剧目以丰富自己的剧目和表演。也有学者认为闽南四平戏即广东正字戏,两者属同一剧种,甚至指出闽南四平戏与闽北四平戏虽同名,但唱腔毫无共同之处。由于这非本书讨论的范畴,待日后再作进一步研究。

表3-18 闽南四平戏与台湾北管戏曲相关剧目名对比[49]

续表

实际上,闽南四平戏的剧目远不止我们目前所能查到的这些,按曾宪乙老人的说法,他演过上百部四平戏,另外平和县文化馆也曾收集到79个四平戏古抄本和334支曲牌,即使之间有所重复,数目也很可观,因此这种比较并不全面,但也足以说明四平戏的剧目与台湾北管戏的关联。另外,从上述也可以看出,四平戏是多声腔剧种,移植吸收了昆腔、元杂剧、正字戏、外江戏、甚至当地竹马戏等多种剧目,故也具备四平腔“稍变弋阳,而令人可通”的特点,如此开放而无原则,也使得四平戏饱受争议,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说他生平最恶弋阳、四平等剧,见则趋而避之。许宇在《词林逸响》曰,相传有曲律,吴人咸诵习焉。如海盐、弋阳、四平,皆奴隶矣。但不管怎么说,它曾在闽台区域百姓当中得到热捧,影响多个剧种,奠定了在戏曲历史上的地位。

(二)曲牌的承袭

闽南四平戏的曲牌,这里主要以笔者在漳州南靖县金山庵后村收集到的四平戏曲牌为例。

1.《中国戏曲志·福建卷》中闽南四平戏常用的曲牌

此部分曲牌有《出队子》《新水令》《江儿水》《点绛唇》《折桂令》《收江南》《扑灯蛾》《驻马听》《侥侥令》《折桂香》《步步娇》《雁儿落》《沽美酒》等。

2.漳州南靖县金山庵后村保存的四平戏曲牌

此部分曲牌有《急三昌》《风入松》《短帕》《碧云登》《串仔皮》《奇前草》《川不足》《落花园》《番仔歌》《朝天子》《打更》《锦缠道》《回回曲》《三段子》《朝阳歌》《大过场》《神伏儿》(成亲)、《不是?》(相认)《一封书》(拜谢别)、《过江龙》《红绣鞋》(拜谢天)《接客串》《笔架春》《将军令》《天下乐》《一粒金》《落水?》《出地子》《北进宫》《普天落》《青坂》《青坂尾》《普禄清》《降黄龙》《香柳娘》《文点江》《聚马厅》《天下乐》《蝶儿尾》《新水令》《步步娇》《折枝令》《雁儿落》《江儿水》《圆林好》《叹江南》《摇摇令》《川棹草》《清江引》《姑美酒》《曲言回》《粉蝶儿》《下小楼》《石榴花》《小楼惠》《黄龙滚》《叠叠令》《四门子》《得流子》《喜千英》《落尾》《水仙子》《只见他》《椎日》《包老推》《画楣寺》《武松杀嫂》《致祭》《彩坂》《八卦图》《大办足》《算术普》《梳妆楼》《到春来》《尾声》《新水令》《雁儿落》《五台山》《清坂(板)尾》《清坂(板)》《苦松亡》《尾犯寺》《山波阳》等。

其中不包括重名的曲牌名,这些曲牌多以联套的形式出现,只保留工尺谱而没有曲词。对比台湾北管曲牌,相同的有:

表3-19 闽南四平戏与台湾北管相同曲牌列表

(www.xing528.com)

上述曲曲牌在南北曲中大数可找到,这也便是两者共同的源流,艺人在记录中多有译字的错误,但可以看出是谐音字。

(三)行当的承袭

闽南四平戏与闽北四平戏同为江西传入福建不同地区的同一剧种,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也吸收不同地域的音乐成分,但音乐曲牌、传统剧目、伴奏乐器等均与闽东、闽北的四平戏大体相同,虽然已确认台湾北管传入地为闽粤一带,但列表中也将闽北四平戏行当列出,作一比较。

表3-20 闽南四平戏、闽北四平戏、台湾北管行当比较

行当角色的发展是与戏曲本身的发展相适应的,各个剧种都有自己的分行习惯,不同时期行当体制的构成是不相同的。不同行当脚色也日趋完善,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创造,精确的性格刻画和严谨的表演程式。上述比较来看,三地的行当略有差别,但总体来说十分相似,有些是名异实同,如“红脸”相当于“文武老生”,“末”也可归入“老生”。

(四)文本的承袭

四平戏与北管的剧目文本上也可以看出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四平戏《夺杖》与台湾北管《夺棍》比较,就可以看出这一联系。

《白兔记》系荆、刘、杀、拜四大南戏之一,又称《赶白兔》,故事叙述五代时期沙陀村人刘智远,自幼父母双亡,孤身流落各地,后为李员外收留,将其女李三娘嫁之。李员外夫妇亡故后,三娘遭兄嫂虐待,刘智远被逼走从军,三娘在家受尽折磨,在磨房生下儿子,托人送往汾州刘智远处抚养。儿子咬脐长大后,因追猎一只白兔,与生母相会,终于团圆。2003年屏南县委宣传部地方戏研究办公室根据龙潭四平戏艺人陈官瓦1992年口述本整理出四平戏《白兔记》全剧本及音乐,弥足珍贵,全剧分为30出,《夺杖》为其中第15出,北管古路戏《夺棍》为折子戏,将两者比较如下表:

表3-21 四平戏与北管戏剧目文本比较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从出目看,四平戏《夺杖》有完整的三十出目,《白兔记》是其中一出,台湾北管《夺棍》则是散出折子戏,但两者故事的内容相同,都演三娘哥嫂设计害刘智远,明知瓜园有瓜精吃人,还让其去瓜园看瓜。三娘看破计策,力劝智远不要前往。智远自恃勇武,不听三娘劝阴,执意前去。从说白和唱词看,相者倒十分接近,四平戏的唱腔内容更多一些,如三娘责怪刘智远答应哥嫂去看瓜园,试图阻挡一段。另外,说白的顺序和内容有些出入,它们与《乐府歌舞台》所收《三娘夺棍》很为相近。从唱腔来看,北管中,《夺棍》使用的唱腔有[平板][叠板]两种,以[平板]为主,但由于本剧的[平板]非程式化的[平板],北管艺人认为《夺棍》属于唱腔难度较高的剧目之一。而四平戏的唱腔则使用[散板][叠板][前腔]等唱腔,旋律接近。但在北管中男口仍保留着以“啊”拖尾,女口以“咿”拖尾的唱腔特点,四平戏则没有。总体来说,二者是异少同多,继承多于变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