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南词的基本唱腔有正韵和北调两种,多为板腔体,旋律优美明快,其源流与苏滩太平调及赣州南北词有着密切关系。南词中还有一些杂韵小调和器乐曲“十全腔”,早先以围桌坐唱方式唱奏,后逐渐发展成戏曲化登台表演,丰富了表演形式,乐器以丝竹乐器为主。
(一)基本唱腔
南词包括唱曲和器乐曲,其中基本唱腔分为正韵、北调、小调三类。
1.南词正韵
也称正板,是南词戏的基本唱腔,板腔体。韵指不同曲牌的名称,一乐句为一韵,以八句为一曲,故也俗称“八韵”。其中1、3、5、7句为上韵,2、4、6、8句为下韵,每句皆有间奏衔接,结构规整,正韵作为基本曲调在运用中较为灵活,任何上下韵都可以拆开自由组合,使上下韵形成对比呼应。旋律优美、婉转,字少腔多,旋律性较强,适于描景、抒情,多对昆曲散起入板,带有明显的昆曲韵味。
图3-4 南词古抄本摄于2014
代表剧目有《天官赐福》《张仙送子》《赐连环》《活捉三郎》《花魁醉酒》《赐连环》。
将正韵加以衍变或南北曲合套而成混合曲,即为杂韵,有多种板式变化,可塑性大,多有拖腔,适于抒情。如《秋江韵》《点绛唇》《赶船歌》《竹枝词》《昭君和番》《翠花荫》。
2.南词北调
也有“北词”“文曲”之称,板式变化体。以上下句结构,音乐较为刚毅、明朗、高亢。节奏紧凑,字多腔少,多用以对唱。明人王世贞在《曲藻》中说,北(词)主劲切雄丽,南(词)主清峭柔远。北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北辞情少而声情多,南声情少而辞情多,所以有些曲目须以北调演唱才能体现出其特有的风格吧。
代表曲目有《牡丹亭》《杀惜》《乌龙院》《哪吒下山》《紫燕盗令》《时迁过关》《牡丹对药》《歌女告状》。
正韵与北调是漳州南词的基本唱腔,以下就具体谱例对其音乐形态加以分析:
谱3-2 漳州南词基本唱腔 正韵
(1)音阶、调式。谱例3-2的正韵,是南词最基本的唱腔。每句以器乐过门承接。每句的落音为sol、re、re、la、sol、la、si、sol,调式为加变宫六声徵调式,这也是漳州南词正韵常见的调式。谱例3-3的北调,以上下句构成,上句落音re,下句落音do,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板式为一眼板,调式为加变宫的六声商调式。
另一特征旋律也可看出sol、re、la的支撑作用及下行级进旋律特点。
北调节奏较紧凑,字多腔少,旋律流畅。以re为核心音的二度、三度、四度旋法,级进为主,间有五六度大跳。常伴有同宫调式转换,如谱例3-3,唱词结束在do上,而后场尾奏则转向re,形成调式交替。特征旋律中音程的关系为三度、二度、三度、四度旋法,下行。另一句音程的关系为一度、三度、二度、三度、三度、二度。总体上北调突出骨架re、do sol,旋律较为刚毅、坚定。
与正韵相比,北调的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板式多为一眼板,常以上下句结构用于对唱。老艺人认为,正韵与北调不应混用,这除了唱腔与风格的不同外,与其不同的来源也有一定的关系,漳州南词虽源于苏滩,但流入福建必经江西,于是当苏滩传入江西后,再结合湖北荆襄传来的北词,形成新的南北词,既保存了滩簧太平调的音韵,又产生北词这一新的唱腔,再一路下行传入福建漳州、龙岩一带,故称赣派。顺着这一思路,查阅相关资料,现以漳州南词北调《乌龙院》惜娇唱段与赣州北词《红娘》唱段作一对比。
谱3-4 漳州南词北调与赣州北词曲调比较
(www.xing528.com)
通过比较可看出,漳州南词北调和赣州南北词北词正板在音乐上的共同点有:旋律大体相同,两者都是板腔体,二句子构成的上下句。每句唱词为唱词字较少,带有较长的拖腔。
(3)结构。漳州南词结构一般有曲头、曲尾、还有一种称为“滩簧头”的散板曲调,因曲牌多移植昆曲,所以仍沿用昆曲散起入板的特点,这些散起的引头还保留着明显的昆曲韵味,用来连接正韵。
谱3-5 《貂蝉拜月》引头
曲终还有特定的煞尾。也有将若干的曲牌连缀成一套曲来表现一个完整剧目的,如《卖杂货》由《杂货调》《送情郎调》《进兰房》《鲜花调》等几个曲牌组成一个小戏。每部戏都由十全腔器乐入曲,《卖杂货》起介奏的是《水底鱼》,行当有小生、小旦。
(4)句式。漳州南词为板腔体与曲牌体结合,板式包括无眼板、一眼板、三眼板。正韵由八句子组成,七个字为一句,每句都是板起板落,唱词中的每个字都落在板上。上下句子各分两句逗,多为前四个字后三字格式。如“大将南征 英气豪,福星头戴 紫金冠”。偶见长短句式,每一句逗间有间奏承接上下句。字少腔多,拖腔较长,有时长至数小节。
北调由上下句组成,每句分两句逗,但句式较自由,长短不一。如《陈姑赶船》:“此鸟 非是 江间之鸟,此乃是 天上 之鸟。”前一句八个字二、二、四分逗,后一句七字三、二、二句逗。为板起板落,字多腔少,节奏紧凑。句逗之间也有间奏承接上下句。唱词中的每个字都落在板上。
3.南词小调
曲艺化了的小曲,有念白、各种摹拟声等,可以独立清唱,也可以根据剧目需要依声填词加入。旋律大都轻松活泼,优美动听,数量较多。常用曲调有《红绣鞋》《进兰房》《歌女告状》《虞美人》《鲜花调》《九连环》《瓜子仁》《送情郎》《王婆骂鸡》《哭五更》《四季相思》《白牡丹》《鸳鸯曲》《争风调》等30余首,以独立曲牌或联曲体形式为主。
谱3-6 漳州南词《杂货调》
谱3-7 南通民歌《卖杂货》
谱3-8 江宁民歌《货郎调》
谱3-9 丹阳民歌《卖杂货》
全国各地多有杂货调,内容多有相似,但风格差别较大,单是江苏省不同县市的杂货调就有多种形态,但大体相同,对比漳州南词的杂货调,与谱例3-7版本更为接近。首先,旋律十分相似,虽然漳州南词《杂货调》为五声羽调式,而南通民歌《卖杂货》为五声角调式,但旋律线是高度一致的,均为一眼板,五乐句,带拖腔。前者的落音为la、re、mi、do、la,后者的落音为la、re、mi、do、mi。其次,唱词内容与结构基本一致,第一段南词《杂货调》唱词“离别家乡五六载,四处遍走尽。漂洋过海卖杂货,贸易好养身。依呀得儿哟,贸易好养身”,与南通《卖杂货》唱词“离别家乡五六载呀,漂洋去过海,漂洋过海卖呀杂货呀,去把生意做呀,咿呀呀得儿喂呀,去把生意做呀”相比,如果去掉南通《卖杂货》的衬字“呀”和第四句多出的衬字“呀”“得”,则各句唱词的字数结构完全相同,唱词的内容也十分接近,都是“离别家乡五六载,漂洋过海卖杂货”,主要区别在于第四句“贸易好养身”与“去把生意做”,这个不同只是文字表达上的差异,而意思是相同的。第二段唱词“前日河边柳阴下,遇见女佳人。头上梳着两小髻,珠坠插两旁。依呀得儿哟,珠坠插两旁”与“我今挑担到此地呀,瞧见二姑娘。世上多少风呀流女呀,难比这佳人呀,咿呀呀得儿喂呀,难比这佳人”虽然文字差别有些大,但内容均是形容遇见佳人之事,并且唱词句相同。
4.南词器乐曲
在漳州南词中称为十全腔,常作为剧目的开场音乐、间奏与尾奏音乐,也可单独演奏。是漳州南词中保存最为完整的部分,经苏水泉与第五代传人颜荣谐整理的曲牌共120余首。代表曲目有《普庵咒》《水底鱼》《文词》《普天乐》《上小楼》《关公围城》《思春》《到春来》《一江风》。
另有一些吹牌曲,如《将军令》《状元游街》《大得胜》《一条金》《小开门》,多吸收昆曲的唢呐曲牌。
(二)南词乐器
南词使用的乐器与江南丝竹相近,主要乐器有扬琴、北琵琶、北三弦、北月琴、双清、金刚腿、笙、高胡、二胡、椰胡、低胡、苏笛、北箫、唢呐、筝、七弦琴。打击乐器有板鼓、松鼓、击鼓(又名北鼓)、弄唱、浪帐、探锣、大锣、古云锣、词钹(发声“词词”)大钹、磬、紧板。
(三)表演形式
漳州南词早期保留苏滩坐唱曲艺,表演以三五人至十余人不等,团围坐唱,演唱者兼乐手,演唱时各持一种乐器,边奏边唱,以唱为主,间以插白,曲调优美、委婉、细腻。开始以打击乐开场,然后奏前奏曲转入演唱,终唱仍有后奏。后来漳州南词逐渐向戏曲转化,剧本均是按戏曲程序安排编写,有人物角色,介、引、唱、念、白、动作和摹拟,这些曲目只要脸部化妆、穿上戏服、配上动作即成一出戏。20世纪50年代,漳州霞东钧社和南平南词剧团曾联袂登台,这是福建“苏派”与“赣派”南词的第一次握手,在交流中发展了南词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