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未来考古学中的摄影创作与批评探析

未来考古学中的摄影创作与批评探析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延续上面的比喻我们发现,有目地的未来考古学的摄影创作,加上对摄影作品的未来考古学的批评,将构成我们理解未来考古这个批评工具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继续上面的比喻,正像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一样,未来考古学批判工具的存在与缺失显著影响摄影创作实践的走向。实际上,未来考古学与其说是批评方法,不如说是批评角度。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未来考古学的摄影创作与批评是政治性的。

未来考古学中的摄影创作与批评探析

如果我们将未来考古学比作人类的意识与无意识的总和,那么未来考古学指导下的摄影创作则是其中“冰山一角”式的“意识”部分,而当代所有的摄影作品,都可以看作庞大而无序的“无意识”世界

下面,我们来分析当代摄影师于翔的摄影实践及其作品。延续上面的比喻我们发现,有目地的未来考古学的摄影创作,加上对摄影作品的未来考古学的批评,将构成我们理解未来考古这个批评工具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图8-6 于翔:《始乱终弃》,2006年

于翔的作品《始乱终弃——2006中国当代社会学图像》可以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未来考古学摄影创作。摄影师在全国各地拍摄各种人工景观,尤其是那些被废弃的人工景观。因此,“始乱终弃”展现的是废弃公园里的水泥长颈鹿模型、淤泥里的木制儿童玩具车以及一座座乡镇企业豪华、空洞的工厂大门。于翔有意识地记录当下中国社会的人工景观,并且对其进行未来考古式的批判与分析。例如,一座工厂大门的造型是两只螃蟹钳子,其中一只上面还挂着一枚巨大的古代铜钱模型,根据于翔的分析,这代表了当代中国企业的赢利心理:唯利是图,而且霸道无边,“你看,这就好像在说:‘我要的就是钱,而且,你给我拿来吧’!”[11]批评者叶永青曾对于翔的人工景观摄影作如下评述:

这是我们能够在许多公共场所环境见到的艺术品,它们中的大多数实则反映了其支持者和赞助机制的品位,这些通常受到委托而制作的公共雕塑、装饰和实用品,反映了今天社会管理部门和大部分公众的品位、虚荣或兴趣。[12](www.xing528.com)

另一位批评者橡子在其博客文章中这样评价于翔的这组作品:

任何刻意的创作都不可能抵达这样的粗糙与简陋,任何艺术造诣都不可能得到这种荒蛮的表达,只有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趣味,通过特殊的委托和邀请,才能创造出这些匪夷所思的作品,它们散发出一种浓烈的时间感。[13]

两位批评者都使用了“今天”“时代”“时间感”等词语,凸显出作品本身和对作品所做批评过程中的时间观念。这种“预想回溯式”的时间立场将自己置身于未来,想象生活在未来的人们,如果看到这些摄影作品后可能产生的思考与感叹,因此其关注的重心在于当下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现实的意义通过未来考古的反观方式被展现出来。唯利是图、飞扬跋扈的企业文化,粗糙与简陋的艺术表达,幼稚、虚荣的公众品位,这些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抽象批评,正是透过未来考古的反观才具有说服力。对上述评论的细读甚至会引导读者关注艺术创作的整体环境,包括文化产业的操作流程(“特殊”的委托和邀请)中的种种问题等社会现实。

继续上面的比喻,正像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一样,未来考古学批判工具的存在与缺失显著影响摄影创作实践的走向。按照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意识代表了可以言说的、较易掌握的思维,无意识则需要透过对梦境、过失、精神分裂症候的读解才能被领会。[14]从这个意义上说,于翔的未来考古学实践和对其作品的批评更加“透明”,批评者容易把握其脉络。而对于当代其他摄影作品的批评,则必须以“无意识的未来考古”方式进行。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用未来考古的思路批评当代摄影作品呢?实际上,未来考古学与其说是批评方法,不如说是批评角度。在此,我们也许应该重回对未来考古学的乌托邦式思考。也就是说,对摄影批评的未来考古学思考,强调的是其在现在与未来的时间轴线上的目的性。也就是通过在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反正双向考古,“想象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15],而这本身,即构成了对既有生活方式种种局限的批判。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未来考古学的摄影创作与批评是政治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