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找影像主题的路径:《台风海燕》中的社会议题和艺术形象揭示

寻找影像主题的路径:《台风海燕》中的社会议题和艺术形象揭示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1 〔澳〕菲利普·洛佩兹:《台风海燕》,2013年当我们观察一幅影像时,我们需要使用某种视角,作为寻找影像主题的一个路径。话题往往是指一幅影像作品所表现的社会议题、观念或情绪,是指通过影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表现和揭示出来的主要的思想内涵。在《台风海燕》中,涉及的话题首先是一场非人为的灾难性的突发事件;其次,宗教游行和十字架的细节则表现了自然灾难中具有超越性的宗教与信仰力量。

寻找影像主题的路径:《台风海燕》中的社会议题和艺术形象揭示

我们通常理解的一部作品的主题是:在读完一篇新闻或一本小说后,从书写的文字中归纳出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在看完一部纪录片或一部电影后,从长镜头蒙太奇影像背后抓住故事内核与情感线索,并得知影片传达给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

理解影像的主题也可以采取这样的路径。本章先对影像的主题下一个定义:一幅影像的主题即这幅影像讲述了什么,它传递了什么样的观念、情绪或价值。和小说、电影一样,一方面,影像的主题是内在的,它在创作之初就已经预设了内容和立场,包含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另一方面,影像的主题也是开放的、多元的,是根据观察者视角的变化而变化的,即便对同一影像,不同的人可能也会产生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

图2-1 〔澳〕菲利普·洛佩兹(Philippe Lopez):《台风海燕》,2013年

当我们观察一幅影像时,我们需要使用某种视角,作为寻找影像主题的一个路径。通常来讲,理解主题常常有以下三个视角,即主体、分类和话题。以下我们以澳大利亚摄影师菲利普·洛佩兹(Philippe Lopez)的作品《台风海燕》(图2-1)为例具体说明。该作品获得了第57届世界新闻摄影奖(“荷赛”)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图片上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2013年,菲律宾中部地区遭遇有史以来最强的台风,造成8,000人死亡和失踪,超过400万人无家可归。

“主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事物的主要部分”,延伸到影像作品中,“主体”即摄影表现的主要内容。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讲的主体不同于摄影技术中常用到的“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的分类概念。在摄影技术中,主体是相对于陪体独立存在的,某种程度上,二者是对立的、割裂的;而在摄影批评中,主体与环境是统一的、不可割裂的,强调的是处于环境之中的主体。从技术的角度看,《台风海燕》中的主体是指前景中的人,背景中倒下的树和废墟都是陪体;而从摄影批评的角度看,这幅影像的主体是在废墟瓦砾之间穿行着的一支参加宗教游行的队伍,队伍中的人们抱着十字架与人物玩偶。因此,这幅照片中所有的视觉形象都属于影像主体讨论的范畴。(www.xing528.com)

通常来讲,一幅影像作品的类型可以按照题材、内容、属性的不同进行多种划分。比如一幅照片按照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肖像、静物风景时装、人体照等,也可以按照照片表现手法分为新闻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等。这些分类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找到影像的主题。《台风海燕》既可以被归类为新闻纪实摄影,也可以称作群像摄影;它是纪实的,并且记录和再现了人群游行的真实场景。在本书中,我们还将引入一套新的分类方式,在第六章中进行具体介绍。

话题往往是指一幅影像作品所表现的社会议题、观念或情绪,是指通过影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表现和揭示出来的主要的思想内涵。

主题的来源,一方面是题材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提炼、概括和升华,也就是说,题材是主题的基础,主题则是整个影像作品的灵魂与统帅,经过主题的凝聚,题材不再是零星的片段,而被凝聚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另一方面是艺术创作主体个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移入,它凝聚了艺术创作主体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思考、评价与判断。在《台风海燕》中,涉及的话题首先是一场非人为的灾难性的突发事件;其次,宗教游行和十字架的细节则表现了自然灾难中具有超越性的宗教与信仰力量。

当然,把握影像的内容不比小说或电影简单。文字和动态影像都遵循句法的逻辑,能够清楚地描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静态影像则不然,它追求的是时间与空间凝聚成一点所产生的爆发力。由于单幅影像无法讲述完整的故事,这就给我们直接把握影像主题增添了难度。因此,对主题的把握就离不开接下来要讲的“描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