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一直到1960年末,新独立非洲国家是“站在西方国家一边的中立”(几内亚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等两国除外,每个国家自己的态度都有足够的原因)。尽管对西方政策的批评弥漫整个非洲大陆,非洲国家领导人还是继续几乎只在西方寻求援助和建议。直到1961年年底,这个局面才有了很大的改观: 没有非洲国家是亲共产主义的;没有非洲国家公开反对西方,但是极少国家是“在西方国家一边的中立”;许多国家是真正的不结盟。这些不仅反映在政府的政策上,甚至更强烈地表露在政治领导人的态度上,特别是在非洲年轻的领导人中间。[59]
自1964年开罗会议后,国际政治有了一些戏剧性的发展,这对第三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重大的事件有: 20世纪60年代爆发了中、苏意识形态论战;1969年中国核力量地位的获得和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65至1974年美国对越南干涉和侵略;1968年“华沙条约组织”军事力量干涉捷克斯洛伐克;1974年智利的萨尔瓦多·阿连德政府被军事政变推翻及个人被害;1967年和1973年的两次中东战争;1967至1970年的尼日利亚内战和1975至1976年的安哥拉内战。不结盟国家的作用已由20世纪60年代东西方军事集团的调解人,演变为反对极权力量企图垄断极其重大的世界问题决策权。简单地说,不结盟国家拒绝把国际事务的管理权仅仅交给极权力量,并坚持参与影响它们的国际事务谈判和协定。
事实上,在当时的情况下,新兴非洲国家提倡并坚持不结盟运动的确是最好的外交政策的选择。然而,事情还有另外的一面。正如阿迈德·西赛所说: 非统宪章原则强调对所有意识形态的集团都采取不结盟政策,这试图阻止东西方“冷战”冲突波及非洲大陆。但不结盟只是“漂亮”的词语。对许多非洲国家,包括似乎激进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们借鉴的发展道路要么是资本主义要么是社会主义。除此之外,几乎所有非洲国家与原宗主国都存在着紧密的贸易、援助、文化和技术联系。这些已经损害了它们实际上的不结盟。[60]
在国际上,“冷战”愈演愈烈。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每一个地方更加紧密相连。在内部,由于遭受长期殖民统治,非洲积贫积弱。新兴国家要维护自己的独立,改善人民的生活,又要实现真正的不结盟,困难和挑战重重,边缘化日趋严重。虽然非统所有的成员国是法律上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但是它们缺乏独立运作的事实上的能力。非统所有的国家在经济和军事上依靠着西欧国家、美国和苏联等国家。非洲国家与欧洲、美国有着巨额的贸易往来,并且它们从那里得到资金和技术上的援助。相反,非洲国家间的贸易量却非常小,只占它们总贸易量的3%。
另外,非洲国家同样地依赖外部势力训练和装备它们的士兵、确保它们国土的防务与安全。换句话说,在许多方面非洲国家都被欧洲国家和美国左右着。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能够说享有了实实在在的真正独立。作为这种依赖的结果,包括国家内、外部事务的决定和行动都受到非洲外势力的控制和影响,为了生存和发展它们不得不依赖这些势力。[61]独立之后的非洲绝大多数国家与外部的国家保持着比它们之间更紧密的关系,特别在经济领域,于是外国势力就更多地运用这些力量。这对前殖民势力特别实用,因为正常情况下“母国”是新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法国和它前殖民地之间的经济的、财政的和文化的联系尤其紧密。对恩克鲁玛来讲,这种关系带有新殖民主义的味道: 他指控殖民势力在承认非洲国家正式的政治独立的同时,却一直保持着经济上对它们年轻国家的控制。[62](www.xing528.com)
非洲国家,如多哥、达荷美(贝宁)和尼日尔等一些法语西非国家,由于面积过小和经济资源匮乏,严重地依靠法国的援助。结果,在没有可以使它们得到自由地摆脱极权力量或“冷战”政治的有保障的、持续的经济来源的情势下,失去法国的这份支持,对它们来讲是困难和冒险的。至少,就国内的防务来讲,经济因素和军事是相关联的。这些国家的绝大多数和它们的宗主国或西方之外的其他国家有着军事契约。[63]“法国的纳税人开始每年为撒哈拉以南的法国领地的发展提供2.5亿美元,法国对非洲提供的款项实际上比英国多……相对说来,数量很大的法国经济援助,其本身就是向非洲领袖施加政治压力的一种形式,以便让他们保持这种有利关系。”[64]
不幸地,地球没有一处不受“冷战”冲击的角落。在某种意义上,非洲国家由于其战略重要性而受到“冷战”影响的强度有所不同。1963年,苏联支持索马里,这是导致与索马里接壤的国家边界冲突的根本原因。所有的非洲国家单个或群体地接受外来的经济援助,甚至它们还向东欧国家寻求这种经济援助。除几内亚之外,前法语西非和赤道非洲国家,包括来自激进国家行列的马里,都寻求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合作”。“欧共体”有其内在的政治牵连,它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非洲国家,不论它们与欧洲共同体市场联系与否。“欧共体”成员国也是“北约”成员,卷入一方冷战营垒的安排都可能被冷战营垒的另外一方解释为和反对它们的组织的合作。
非洲国家因其隶属于不同集团而把实际情况弄得更加复杂。从而,前英属非洲国家[65]是“英联邦”的成员国(苏丹、喀麦隆和索马里除外),同时前法属非洲国家[66]是“法语国家共同体”的成员国(几内亚和马里除外,但包括喀麦隆和多哥),如此的“合作”不能不影响不结盟运动的效能。原“布拉柴维尔集团”成员国支持法国首次在撒哈拉进行核试验。还有,在阿尔及利亚独立前,这些国家还支持法国与阿的谈判,而“卡萨布兰卡集团”成员国则坚持谴责法国,支持阿民族解放运动进行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
由于非统决议促使非洲国家汇集于不结盟运动之中,不结盟原则成了几乎所有非洲国家的基本外交政策,“不结盟是它们的强烈愿望,虽然它们往往做不到。这是促使非洲国家一直寻求不结盟道路的推动力。每当它们没能实现这一点,而与某大国建立联系时,都会意识到偏离了不结盟原则。不结盟是它们衡量外交政策成败的标准。”[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