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洲经济一体化:非统和非洲的发展

非洲经济一体化:非统和非洲的发展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泛非主义的影响并没有减弱,而是成了促进非洲地区经济合作、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对非洲经济的发展将长期地发生影响。1986年7月21日,非统部长理事会第四十四次常会通过了《关于建议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的决议》。在非洲政治解放和建设国家专项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需要加强非统组织,使其能为非洲经济发展和一体化服务。从条约生效之日起,非洲经济共同体将在未来34年中分6个阶段逐步建立。

非洲经济一体化:非统和非洲的发展

非洲新独立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加强彼此经济合作,走向非洲经济一体化,有着比较牢固的经济和政治基础: 其一,泛非主义的影响。1963年5月,非统组织的建立,就是泛非主义思想的产物。但泛非主义的影响并没有减弱,而是成了促进非洲地区经济合作、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对非洲经济的发展将长期地发生影响。其二,符合发展民族经济的客观需要。其三,南北经济关系对话的结果。[66]

(一) 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非洲经济一体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是大发展阶段,90年代以前,取得的实质性合作不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体化进入新一轮高峰。非洲国家内部贸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从1990年到1996年,非洲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分别从7.9%和7.3%增至11%和10.1%。[67]

1973年5月13日,在非统、“非洲经济委员会”和“非洲开发银行”的联合组织下,关于贸易发展和货币问题的非洲部长会议在阿比让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合作、发展和经济独立的宣言》。同年5月27至29日,亚的斯亚贝巴非统第十届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吸纳了《关于合作、发展和经济独立的宣言》内容。《经济宣言》首次明确提出了“集体自力更生”方针,在该宣言鼓舞下,经济合作组织日益增多。

1976年12月6至11日,为期4天专门就经济问题召开的非洲部长特别会议在金沙萨举行,建议用15至25年按照“欧盟”形式建立一个“非洲经济共同体”。另外,部长们还决定由非统和“非洲经济委员会”的两位秘书长联合制订出一个详细的统一能源政策,还建议非统和“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起来,尽快成立一个经济数据库,以减少实现设计中的非洲经济共同体的困难。最后关于南北对话,部长们重申非统为“协调并加强它们之间的合作与努力改善非洲各国人民的生活”的决心。[68]

进入20世纪80年代,非统为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的努力有了很大加强。1980年非统第一次经济首脑会议通过《拉各斯行动计划》,规定到20世纪末实现全非洲经济一体化远景规划。前10年将加强和完善现有经济合作及逐步实施合作项目,同时再建立一个新组织,其后10年,通过全非范围内协调经济、财政、货币、贸易等方面的计划和政策,逐步促使各地区经济集团走向联合,最后实现非洲大陆一体化。1981年6月,非统第十八届首脑会议就促进非洲经济发展、加强地区性经济合作通过了一个宣言。1986年7月21日,非统部长理事会第四十四次常会通过了《关于建议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的决议》。[69]1987年7月,非统第二十三届首脑会议再次通过《关于建议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的决议》。[70]1989年7月24至26日,非统第二十五届首脑会议通过的《关于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的决议》,与会首脑重申了促进和加强非洲国家间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原则和目标,要求重新执行1980年通过的关于非洲经济发展的《拉各斯行动计划》,加快建立拟议中的非洲经济共同体,实现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集体自力更生的目标;敦促非统秘书处、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和“非洲开发银行”协调它们的人力与财力,以促进建立非洲共同市场的进程;呼吁非洲各国协调和理顺非洲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活动,以便为最终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作出贡献。[71]

“冷战”结束后,为应对全球化势不可挡的浪潮,非洲更加积极地向非洲一体化目标奋进。“从本质上讲,地区经济一体化具有双重性: 既有区域保护主义、排他性的一面,又有走向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一面,而且后者是更为重要的。地区化与全球化是对立统一、互相促进的关系。地区化是全球化的一部分和中间过程,是全球化的铺路石。”[72]1990年7月9至11日,亚的斯亚贝巴非统第二十六届首脑会议通过了《关于非洲政治、社会、经济形势和世界发生根本变化的宣言》,认为非洲发展是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的责任,要在社会公正和集体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更坚定地为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非洲经济结构性变革,通过地区合作努力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尽快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在非洲政治解放和建设国家专项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需要加强非统组织,使其能为非洲经济发展和一体化服务。非洲决心重振泛非主义思想,加强团结,调动非洲所有资源和才智,迎接(20世纪)90年代的挑战,创建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73]《关于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的决议》同意非统与非共体合并,设立一个秘书处。决定设立特别起草委员会,准备《非洲经济共同体的决议》并加速完成起草工作,还委托非统执行主席同各国元首磋商签署条约的适当时间(在第二十七届首脑会议之前或会议期间)和必要条件。[74]

1991年6月3至6日,非统第二十七届首脑会议在阿布贾举行,会议签署了《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简称《非共体条约》)。《非共体条约》规定在2/3非统成员国批准30天后即生效。从条约生效之日起,非洲经济共同体将在未来34年中分6个阶段逐步建立。到21世纪30年代建成非洲共同市场。《非共体条约》包括序言和22章106条。[75]会议还通过了《关于经济共同体决议》。[76]自1991年以后,几乎每届非统首脑会议都通过了《关于经济共同体决议》或相似的决议,[77]敦促成员国和各区域经济组织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

(二) 非统与非洲地区主要次区域经济组织

经过半个世纪努力,非洲出现了一大批经济合作组织,主要有4个类型: 经济共同体,如“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78]和“东南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79]等;金融合作组织,如“非洲开发银行”等;原料生产与输出国组织,如“非洲国家咖啡组织”和“非洲国家木材组织”等;专门合作组织,如“萨赫勒国家抗旱常设委员会”和“西非水稻协会”等。[80]地区合作组织的发展十分有利于推动非洲一体化的发展。目前,非洲的地区一体化组织有10多个,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81]和“东南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3个。[82]

蒙博托说过,当一个大陆规模的经济合作持续躲避非洲时,非统竭力支持区域经济集团,作为区域经济集团之一的“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步。非统秘书长威廉·埃特基参加了1976年11月4日“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首脑签署成立条约会议,他称“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成立是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方向前行了一步。为了非洲经济解放与统一,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他保证非统全力支持非洲所有地区的类似组织的发展。[83]1998年6月8至10日,非统第三十四届首脑会议在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举行,非洲经济共同体内部建设和非洲经济一体化是会议的另一个重要议题。会议肯定了同年2月萨利姆秘书长代表“非共体”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南共同市场”等组织签订的《非洲经济共同体与区域经济组织关系议定书》,呼吁其他区域经济组织尽快同“非共体”签订有关议定书,敦促非统成员国和各区域经济组织积极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

【注释】

[1]Zdenek Cervenka, The Unfinished Quest for Unity, p.176.

[2][加纳]克瓦米·恩克鲁玛: 《恩克鲁玛自传》,第4页。

[3][英]罗兰·奥利弗安东尼·阿特莫尔: 《1800年以后的非洲》,第347页。

[4]陈公元、唐大盾、原牧主编: 《非洲风云人物》,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第190页。

[5]唐大盾选编: 《泛非主义与非洲统一组织文选(1900—1990)》,第100页。

[6]《第三届全非人民大会文件汇编》,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年版,第320页。

[7]陆庭恩、彭坤元主编: 《非洲通史·现代卷》,第448—449页。

[8]Tunde Zack-Williams, Diane Frost, and Alex Thomson, Africa in Crisis: New Challenges and Possibilities, London: Pluto Press, 2002, p.5.

[9]陆庭恩: 《非洲问题论集》,第498页。

[10]刘曙光主编: 《解析全球经济》,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47—348页。

[11]唐大盾选编: 《泛非主义与非洲统一组织文选(1900—1990)》,第164、169页。

[12]埃德蒙·夸姆·库阿西: 《1945年以来的非洲与联合国》,[肯尼亚]A.A.马兹鲁伊、[科特迪瓦]C.旺济主编: 《非洲通史》(第八卷),第645页。

[13]Amadu Sesay, Olusola Ojo, and Orobola Fasehun, The OAU AfterTwentyYears, p.65.

[14]OAU Documents, CM/Res.26(Ⅱ), CM/Res.43(Ⅲ) and CM/Res.98(Ⅷ).

[15]埃德蒙·夸姆·库阿西: 《1945年以来的非洲与联合国》,[肯尼亚]A.A.马兹鲁伊、[科特迪瓦]C.旺济主编: 《非洲通史》(第八卷),第645—646页。

[16]Zdenek Cervenka, The Unfinished Quest for Unity, p.179.

[17]Michael Woifers, Politic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p.151.

[18]See Immanuel Wallerstein, “The Role of the 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in Contemporary African Politics”, in Yassin El-ayouty, Hugh C. Brooks, Africa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p.22.

[19]OAU Document, CM/Res.72(Ⅴ).

[20]OAU Document, CM/101/REV.1.

[21]OAU Document, CM/Res.98(Ⅷ).

[22]OAU Document, CM/148.

[23]Michael Wolfers, Politic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pp.99-100.

[24]Gino J. Naldi, The Org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An Analysis of Its Role, p.167.

[25]埃德蒙·夸姆·库阿西: 《1945年以来的非洲与联合国》,[肯尼亚]A.A.马兹鲁伊、[科特迪瓦]C.旺济主编: 《非洲通史》(第八卷),第645页。

[26]OAU Document, CM/Res. 123(Ⅸ).

[27]OAU Document, CM/Res. 158(Ⅺ).

[28]Zdenek Cervenka, The Unfinished Quest for Unity, p.180.

[29]ECA Document, E/CN.14/RES/190(Ⅸ).

[30]OAU Document, CM/Res. 219(ⅩⅤ).

[31]OAU Documents, CM/Res.211(ⅩⅣ), CM/Res. 212(ⅩⅣ), CM/Res. 213(ⅩⅣ), CM/Res. 214(ⅩⅣ), CM/Res. 220(ⅩⅤ), CM/Res. 221(ⅩⅤ), CM/Res. 221(ⅩⅤ), CM/Res. 222(ⅩⅤ), CM/Res. 225(ⅩⅤ).

[32]See Directory of Interngovernmental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 in Africa, published by ECA in 1972.

[33]Zdenek Cervenka, The Unfinished Quest for Unity, p.182.

[34]Adekunle Ajala, Pan-Africanism: EvolutionProgress and Prospects, p.133.

[35]唐大盾选编: 《泛非主义与非洲统一组织文选(1900—1990)》,第120、121页。

[36]Adekunle Ajala, Pan-Africanism: EvolutionProgress and Prospects, p.135.(www.xing528.com)

[37]《第三世界石油斗争》编写组编: 《第三世界石油斗争》,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227—228页。

[38]Amadu Sesay, Olusola Ojo, and Orobola Fasehun, The OAU After Twenty Years, p.69.

[39]Sola ojo,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 and Afro-Arab Relations”, in Timothy M. Shaw, Sola Ojo, Africa and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 pp.152-156.

[40][法]菲利浦·隆多特: 《阿拉伯国家在非洲的影响》,《西亚非洲资料》第52期,1980年10月10日,第5页。

[41]杨曼苏: 《以色列对非外交漫谈》,《西亚非洲》2002年第2期,第41页。

[42]Michael Wolfers, Politic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p.162.

[43]Amadu Sesay, Olusola Ojo, and Orobola Fasehun, The OAU After Twenty Years, p.70.

[44]Sola ojo,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 and Afro-Arab Relations”, in Timothy M. Shaw, Sola Ojo, Africa and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 p.156.

[45]OAU Document, AHG/ST.3(ⅩⅥ)/Ret, 1.

[46]陈宗德、吴兆契主编: 《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4页。

[47]Amadu Sesay, Olusola Ojo, and Orobola Fasehun, The OAU After Twenty Years, p.77.

[48]Gino J. Naldi, The Org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An Analysis of Its Role, pp.169-170.

[49]OAU Document, AHG/Del.3(ⅩⅪ).

[50]刘国平、罗肇鸿等: 《世界经济调整与改革的新浪潮》,重庆: 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274页。

[51]舒运国: 《失败的改革——20世纪末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结构调整评述》,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2页。

[52]1995年1月1日,被“世界贸易组织”(WTO,简称“世贸组织”)所取代。

[53]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3201(S-Ⅵ).

[54]“七十七国集团”(Group of 77): 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权益,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而组成的国际性组织。1964年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由此形成“七十七国集团”。至2000年,集团成员已增至133个国家和地区,但仍沿用原名。“七十七国集团”是联合国系统内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组织。其宗旨是: 在参加全球性国际经济会议前,成员国加强磋商,协调立场,确立共同的目标和对策。最高组织形式是全体成员国部长会议,一般在每届贸发会议召开前举行,先后通过了《阿尔及尔宣言》《立马宣言》《行动宣言》《阿鲁沙宣言》《加拉加斯纲领》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纲领》等文件。(参见辞海编辑委员会编: 《辞海》,第33页。)

[55]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1897(ⅩⅧ) of 11 November 1974.

[56]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s 3201(S-Ⅵ) and 3202(S-Ⅵ)1974.

[57]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3281(ⅩⅪⅩ) of 12 December 1974.

[58]Res.3362(S-Ⅶ) on“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16 September 1975).

[59]“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简称“欧佩克”。发展中国家一些石油生产国为反对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和剥削,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民族经济权益而组成的国际组织。1960年9月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委内瑞拉在巴格达举行会议时决定成立。以后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加蓬(1996年退出)和厄瓜多尔(1992年退出)等陆续参加。在1973年中东战争中,该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采取石油禁运等措施,反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1975年1月,废除原油标价制,实行单一价格制。20世纪80年以来,由于石油市场供过于求,该组织采取“限产保价”等措施。总部在维也纳。(参见辞海编辑委员会编: 《辞海》,第4411页。)

[60]OAU Document, CM/Res.437(ⅩⅩⅤ).

[61]原牧: 《从〈洛美协定〉看南北关系》,《西亚非洲资料》第102期,1983年10月15日,第1页。

[62][埃及]萨米尔·阿明: 《非洲沦为第四世界的根源》,《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2期,第28页。

[63]Zdenek Cervenka, The Unfinished Quest for Unity, p.185.

[64]美国、加拿大、法国、西德、意大利、日本英国

[65]Zdenek Cervenka, The Unfinished Quest for Unity, p.190.

[66]原牧、陆斐: 《论非洲地区经济合作》,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 时事出版编辑部编: 《非洲经济发展战略》,北京: 时事出版社1986年版,第19—21页。

[67]姚桂梅: 《全球化中的非洲地区一体化》,《西亚非洲》1999年第5期,第11—12页。

[68]Colin Legum(ed.), Africa Contemporary Record(ACR), Vol.1976-1977, London: Rex Collings, 1977, p.A74; ARB(Economic and Technical Series), 15 November-14 December 1976, p.4087, in Amadu Sesay, Olusola Ojo, and Orobola Fasehun, The OAU After Twenty Years, p.70.

[69]OAU Document, CM/Res.1043(ⅩLⅠⅤ).

[70]OAU Document, AHG/Res.16(ⅩⅩⅢ).

[71]OAU Document, AHG/Res.179(ⅩⅩⅤ).

[72]姚桂梅: 《全球化中的非洲地区一体化》,《西亚非洲》1999年第5期,第11页。

[73]OAU Document, AHG/Decl.1.(ⅩⅩⅥ).

[74]OAU Document, AHG/Res.190(ⅩⅩⅥ).

[75]《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西亚非洲资料》1991年第1期,第56—78页。

[76]OAU Document, AHG/Res.205(ⅩⅩⅦ).

[77]OAU Documents, AHG/Res.206(ⅩⅩⅧ),AHG/Res.218 (ⅩⅩⅨ), AHG/Res.231 (ⅩⅩⅩ), AHG/Res.235 (ⅩⅩⅪ), AHG/AEC/DEL.1(Ⅰ), AHG/OAU/AEC/Del.1(Ⅱ).

[78]“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C): 非统时期最大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总面积527万平方千米,人口近2亿。1975年成立。成员有贝宁、布基纳法索、多哥、冈比亚、佛得角、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加纳、科特迪瓦、利比里亚、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等15国。宗旨: 促进成员国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合作,提高人民生活,加强相互关系,为非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机构有国家元首和首脑会议、部长理事会和秘书处等6个。总部设在阿布贾。共召开25届首脑会议。

[79]“东南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ECOMESA): 简称“科迈萨”,1994年成立。成员有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布隆迪、吉布提、津巴布韦、科摩罗、肯尼亚、卢旺达、马拉维、毛里求斯、斯威士兰、索马里、苏丹、乌干达、赞比亚、纳米比亚、马达加斯加、厄立特里亚、塞舌尔、刚果(金)和埃及等21国。总面积511万平方千米,人口3.9亿。宗旨: 废除成员国关税非关税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自由流通;协调成员国关税政策,分阶段实行共同关税;在贸易、金融、交通运输、工业、农业、能源和法律领域合作;建立货币联盟,发行共同货币。机构有首脑会议、部长理事会和秘书处等6个。秘书处设在卢萨卡。

[80]原牧、陆斐: 《论非洲地区经济合作》,《非洲经济发展战略》,第13—14页。

[81]“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S): 1992年成立。成员有安哥拉、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赞比亚、南非、毛里求斯、刚果(金)和塞舌尔等14国。总面积926万平方千米,人口2亿。机构有首脑会议、部长理事会和常设秘书处等7个。宗旨: 在平等、互利和均衡的基础上建立开放型经济,打破关税壁垒,促进相互贸易和投资,实行人员、货物和劳务的自由往来,逐步统一关税和贸易,最终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

[82]王艳华: 《南共体在非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优势》,《西亚非洲》2005年第1期,第31页。

[83]Zdenek Cervenka, The Unfinished Quest for Unity, pp.188-18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