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学生本土化法学意识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本土化法学意识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中国法制史》课程学习能够强化本土化法学意识,这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及提高法律实务技能均有重要意义。总而言之,探索《中国法制史》课程旨在阐释法律发展规律的教学思路对法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现行法的理解、能够培养全局性法律素养、可以培养本土化法学意识等诸多方面。

加强学生本土化法学意识的重要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根本目标。“中国特色”则意味着中国的法治之路是有别于西方、具有鲜明本土化色彩的法治发展。由于深受自晚清修律开启的法律移植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影响,以及中国法落后和西方法先进的价值判断长期渗透,导致在现代法治建设过程中“言必称希腊”,唯以西法为参照和归依,成为普遍现象。这种做法一方面体现了对本土化的法律没有给予首要而足够的重视,势必会受到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的规律制约,导致在现实中移植过来的法律多有轩挌之处;另一方面,忽视本土化法律知识,也会使法治的“中国特色”无由呈现。所谓“特色”是独属于民族的、地方性的独有文化,必定蕴含本土化色彩。以阐释中国历史上法律发展规律的《中国法制史课程,可以使学生深刻了解到中国传统法博大精深、蕴意深刻的本土文化内涵。在此认识前提下,对近现代法律移植过程中的西方法律从本土化视角辩证的看待,从而自觉的立足于中国本土和社会实际,注重将挖掘本土法文化资源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比如,在近代西学东渐思潮下西方的民主、自由及人权等思想传入国内,通过对本土法文化的了解,就可以认识到这些观念与先秦儒家学派某些观点存在相通之处,从而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厚彼薄此的惯性思维。可以说,《中国法制史》课程学习能够强化本土化法学意识,这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及提高法律实务技能均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探索《中国法制史》课程旨在阐释法律发展规律的教学思路对法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现行法的理解、能够培养全局性法律素养、可以培养本土化法学意识等诸多方面。法律实务技能的提高必须具备“宽口径、厚基础”的广博知识积淀和储备,正如美国学者博登海默所言:“如果一个人只是个法律工匠,只知道审判程序之方法和精通实在法的专门规则,那么他的确不能成为第一流的法律工作者”。这说明法律实务技能并非仅指具备工匠技能就可胜任,其中全面把握历史中的法律发展规律及其文化内涵至关重要,“攻读法律的学生如果对其本国的历史很陌生,那么他就不可能理解该国法律制度的演变以及该国法律制度机构对其周围的历史条件的依赖关系。”[30]不了解历史中的法律演进规律,那么提高法律实务技能的目标将面临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的困境。可以断言,以探讨中国法律发展规律为根本宗旨的《中国法制史》课程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故其不可缺位,是与《法理学》课程同等重要的、并具有独立地位的一门法学基础理论必修课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