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思维方式会影响教师教育信念的发展,而个体正确的思维方式受到知识学习和自身实践的影响,因此乡村小学优秀教师的知识学习和自身实践会影响他们教育信念的形成。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发展自身教育信念。
(一)自主丰富和完善个体专业知识,促进信念与情境的有效沟通
由教师自发进行的理论学习,因其极为明确的自主性以及明确具体的方向性与目的性,对于教师信念的形成具有明显的优势。语文名师魏书生在回应“我为什么愿意教书”这一问题时总是用“我爱读书”这句话来解释。因为爱读书,有了深厚的知识基础;因为爱读书,才懂得书对于个体的价值。李镇西老师从少年时代开始的“文学梦”,使他从阅读和背诵大量文学作品开始,继而走向更为广阔的知识与思想的海洋。在与众多精神导师的交流中,他认识到了只有在充满民主精神的教学中才能使学生获得民主精神,坚定了自己认为“语文,正是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人学’”的教育信念[17],将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为民主社会培养公民”的教育高度。因此,自主阅读与学习可以丰富和完善乡村小学优秀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促进他们教育信念的丰富。教师教育信念对实践产生影响需要调取其关于信念与情境的相关教学知识与学科知识。换言之,教师不仅要接受该知识,还需要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该知识,以促进知识与情境的融合。例如教师在观念上接受了学生合作学习,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并不清楚如何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无法将学习的过程性与概念的理解整合起来,这就极易导致教师只是知道什么是应该坚持的,而不知道具体怎么做。正如有学者指出,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意识到或没有理解加法与减法的逆关系,这种学科知识的缺乏可能会让教师认为这些运算没有关联,而且觉得让学生去讨论这些运算的关系毫无必要。[18]因此,乡村小学优秀教师应该在具体情境下自觉主动地关注教师知识与信念的协同发展,实现专业知识与信念的良性互动。(www.xing528.com)
(二)践行“反思实践者”角色,开展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信念是教师行为的隐性向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是教师教育信念的显性表现,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乡村小学优秀教师实践经验的改变有助于推动他们教育信念的转变。澳大利亚的斯坦托姆博士说过,如果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单纯的重复,不会获得螺旋式的成长。[19]只有通过反思性实践获取实践性知识才是教师的实践智慧;只有践行“反思实践者”角色才能让乡村小学优秀教师保持优秀并迈向专家型教师的成长道路。“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20]因此,乡村小学优秀教师如果只是验证专家提出的教育理论,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信念确立与转变的重要条件,就是教师所体验过的教育实践及建立在实践体验基础上的积极反思,并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反思性实践,解剖自己的日常教育实践,不断超越与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教师通过反思性实践,逐渐认识与领悟到教育的价值和学生发展的真谛,生成一定的教育观点;教师通过反思性实践,将隐含的教育观点外显并信以为真,从而确立为自己的教育信念。因此,乡村小学优秀教师需要立足于自身的教育实践,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展开教育研究,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历程,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反思实践者,发展自身的教育信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