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的角度讲,隐喻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隐喻研究所得到的文字和图像材料可以说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只有经过研究者的整理和分析,才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者对所获得的原始材料进行一个系统化的分析加工过程,一步步聚焦、归纳,将材料所蕴含的内在含义进行挖掘。这不是一个研究者进行天马行空的创造过程,而是对事实和原始意义的还原。通过被试所完成任务的内容来确定其隐喻形象的选择,比如通过他们所画的图画、所写文字的说明部分,都可以反映他们关于教师、学生和教学的真实想法。教育隐喻的使用不是教师心血来潮的结果,而是教师深深感悟教育和理解教育的创造性和独特性的彰显。[4]隐喻为我们揭示隐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教师教育信念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我们可以通过隐喻的构建来了解、批判和提升教师的教学信念。分析教师在叙述中的隐喻可以很好地揭示教师的教育信念。如把教师隐喻成“园丁”的教师,其教育信念是学生如同花草需要教师来培育和修剪。该隐喻揭示了教师一方面认同学生有共同发展的规律,且不同阶段的学生培育和修剪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又存在人为的强制性,忽视了同一阶段学生中不同个体的差异性,惯用整齐划一的方式教育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同时,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还存在着淘汰不合格学生的行为。可见,教师角色的隐喻无形之中都揭示了不同的教师教育信念。
本章通过采用隐喻分析方式对公费师范生的教育信念进行研究,以反映乡村小学职前教师教育信念的基本结构及特点。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运用隐喻分析法调查公费师范生在教师角色、学生发展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的信念现状;第二,运用扎根理论的资料分析法揭示公费师范生教师教育信念的结构及其特征。(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