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国内教师教育信念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国内研究者对教师教育信念内容的研究较为全面,涉及内涵、结构、作用、现状、影响因素、改进措施等各个方面。研究视角方面,学界已经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知行关系、新课改政策等视角对教师教育信念进行了研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从研究对象来看,学科教师中英语教师受到关注(词频68次,见表2-2-1),许是因为国外关于教师“具体”信念研究的主题分布也密集于语言文字类,外语学界的研究者最先敏锐地关注到信念问题。不同学段教师中,中小学教师备受关注,幼儿教师和大学教师的教育信念关注不足;研究方法方面,结合了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其中实证研究既有通过问卷调查展开的量化研究,也有使用人种志或者叙事法深描教师教育信念的质性研究,并也出现了少量的隐喻法研究范式。但纵观整个教师教育信念的研究现状,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研究视角的转变
一直以来,我国教师教育信念的研究主要从教师的认知层面展开,主要关注教师个人的思维和认知;但国外教师教育信念研究已不再局限于认知理论的框架内,而是置于社会学理论框架中,教师教育信念是教师与所处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的产物。教师信念根植于一定的文化,教师是教育职场中的人,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人,教师与本土文化和社会情境如何互动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育信念是未来学界需要关注的要点。
(二)研究主题的丰富
目前,学界通过实证研究横向对比不同层次教师的教育信念系统,这种静态的研究成果已初具规模。但是,教师的教育信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实践的推进和环境的变化发生变化,因此教师教育信念应被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系统。因此,需要加强历时性研究,包括追踪师范生从职前教师到新手教师、教师从新手到熟手乃至专家的教育信念变化过程,解读影响教师教育信念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同时,教师教育信念研究应该突出学科特色。目前学界比较多地关注英语教师,但不同学科的教师有不同的教育信念尤其是教学信念,因此需要关注不同学科教师的教育信念及其教育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此外,教师教育信念研究应该延伸到具体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不同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其教学理论有比较大的差异,各学科教师是如何理解和传授这些内容以及是什么样的信念决定了他(她)的教学决策需要得到学界的关注。
(三)研究对象的扩展
国内研究关注了英语教师群体,但还需要关注其他学科群体;虽然关注了中小学教师,但还需要关注幼儿教师、大学教师和乡村教师。相对而言,幼儿教师入职门槛低,但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对孩子形成学习观和发展观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的教育信念应该成为学界关注的要点。大学教师,尤其是教师教育者的教育信念应该受到关注。教师教育者不仅“教学习”还要“教教学”,他们的教育信念直接影响了师范生的教育信念,甚至可以说是直接移植于师范生的信念中。另外,虽然现有研究兼顾了在职教师群体和师范生群体,但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信念的研究被严重边缘化。乡村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的短板,虽然现在国家推行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特岗计划和公费师范生制度基本确保了年轻教师“下得去”目标的实现,但这些青年教师是否有着坚定的从教信念、是否会因为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教育信念等问题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四)研究范式的融合
目前学界对教师教育信念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基于问卷或者调查量表的量化粗探式研究或者是倾向于个案、叙事等质性深描式研究,也就说当前研究范式多是单一的质性或量化研究,相比之下混合研究方法的探讨和心理范畴的深挖较少。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始使用隐喻分析法(Wan etal.2011)和行动研究法研究教师教育信念,为深入研究教师教育信念提供了新的方法。虽然我国也有少部分学者尝试使用该方法,但对原始材料的隐喻解读和材料的质性分析比较简单粗糙,缺乏深度和学理性。教师信念的问题是一个极其内隐的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问题。学界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组合搭配和交叉印证,以更全面客观地揭示教师教育信念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内容维度和影响要素等。
总之,未来国内在教师教育信念的研究应该在研究视角的转变、研究主题的丰富、研究对象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融合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师教育特色,形成具有国际性和本土化的研究路径。
【注释】
[1]吕国光.教师信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8.
[2]赵昌木.论教师信念[J].当代教育科学,2004(9):11-15.
[3]谢翌.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39.
[4]转引自谢翌.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40.
[5]BERLNER D C.CALFEE R C.Hand book of Education Psychology[C].NewYork:Macmillan,1996:709-725.
[6]马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信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35.
[7]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8]樊硕,董海霞.社会文化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教育信念的表征与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6(16):53-56.
[9]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2.(www.xing528.com)
[10]Rokeach M.A theory of organization and change[M].San Fancisco:Jossey-Bass,1968:20.
[11]金爱东.数学教师信念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22.
[12]Thompson A G.Teachers’ Beliefs and Conceptions:A Synthesis of the Research[J].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edited by Grouw’s,D.A.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2:127-146.
[13]Wehling L J,Charters W W.Dimnesions of teacher beliefs about the teaching process[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69,6(1):7-29.
[14]Bennett,N.Teaching style and pupil progress[J].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6.
[15]Smith J K.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teacher questionnaire[J].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3,87(5):23-29.
[16]Kember D.A Reconceptualisation of the Research into University Academics’ Conceptions of Teaching [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1997,(7),255-275.
[17]吴薇,谢作栩,尼克·费卢普.中荷研究型大学教师信念类型与取向之比较——基于厦门大学与莱顿大学教师的问卷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1(09):91-97.
[18]毕淑芝,王义高.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工作[J].外国教育动态,1981(3):28-34.
[19]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20]吕国光.教师信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8.
[21]谢翌.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一所普通中学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39.
[22]丁道勇.中国小学德育教师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D].香港:香港中文大学,2009:21.
[23]陈艳清.超越教学: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师信念及其专业发展过程检视[D].重庆:西南大学,2006:27.
[24]肖正德.基于教师发展的教师信念:意蕴阐释与实践建构[J].教育研究,2013:86-92.
[25]薛国军.重建教师信念:一位英语教师的自我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28-72.
[26]徐泉.高校英语教师信念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1:18.
[27]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28]俞国良,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0:16-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