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十年战争与波希米亚王国的衰败探究

三十年战争与波希米亚王国的衰败探究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泽罗丁的查尔斯有很大的影响力,曾不止一次地成为波希米亚王国国王追缉的要犯和宗教迫害的受害者。1619年9月26日,腓特烈五世在波希米亚王国王位普选议会选举中获胜。1620年春,波希米亚军队入侵下奥地利,但未取得决定性胜利。大约有一万名士兵战死沙场,波希米亚人的营地完全落入敌人手中。1621年6月22日,斐迪南二世宣布以酷刑惩罚未被判处死刑的叛乱者。

三十年战争与波希米亚王国的衰败探究

(1618年到1648年)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立即展开了与波希米亚各领主的斗争,比马蒂亚斯表现得更积极。在登基之初,斐迪南二世就向王室的老大臣而非各领主发布了一封诏书,宣布他将尊重《皇家诏书》及在加冕典礼上向他们承诺的特权,并进一步承诺维护波希米亚王国和平与秩序。同时,他向叛乱者提出休战提议,但领主们拒绝了。1619年春,图恩伯爵入侵摩拉维亚,但发现该省各领主非常不愿意支持波希米亚起义。主和派领袖是波希米亚兄弟会的领袖泽罗丁的查尔斯。泽罗丁的查尔斯有很大的影响力,曾不止一次地成为波希米亚王国国王追缉的要犯和宗教迫害的受害者。尽管如此,在布拉格抛窗事件的第二天,他就前往布拉格,建议以温和方式解决此次抛窗事件。虽然妹夫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和一个女婿都是革命者,但泽罗丁的查尔斯依然忠于自己的君主马蒂亚斯。然而,图恩伯爵抵达摩拉维亚激起了各领主的不满情绪。各领主纷纷加入波希米亚、西里西亚和卢萨蒂亚组成的联盟。此时,图恩伯爵向维也纳进军,而维也纳的新教教徒发动了起义,要求宗教信仰自由。然而,恩斯特·冯·曼斯费尔德的失败让图恩伯爵回到了波希米亚。

萨克森选帝侯约翰·乔治一世

然而,此时的波希米亚王国不能没有君主。这与当时认为一个国家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波希米亚贵族的爱国主义思想还不能帮他们选择一国之君。三位外国候选人成了波希米亚王国王位的竞争者——信奉新教的德意志联盟领袖年轻的巴拉丁选帝侯腓特烈五世,萨克森选帝侯约翰·乔治一世和萨伏依公爵卡洛·埃马努埃莱一世。1619年9月26日,腓特烈五世在波希米亚王国王位普选议会选举中获胜。约翰·乔治一世非常愤怒,便与刚刚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斐迪南二世和解。腓特烈五世抵达布拉格,在圣维特教堂由饼酒同领牧首为其加冕。腓特烈五世承诺同意各领主曾向马蒂亚斯提出的四项条款。根据这些条款,国王必须完全服从于各领主。天主教教徒反对这次选举,但加布里埃尔·拜特伦[1]对匈牙利的入侵给新国王腓特烈五世提供了实质性帮助。比夸伯爵夏尔·博纳旺蒂尔·德·隆格瓦勒不得不离开波希米亚向特兰西瓦尼亚进军,图恩伯爵与他同行至多瑙河。在普雷斯堡,波希米亚人、匈牙利人和特兰西瓦尼亚人签订了一项反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条约。缔约方甚至派大使到君士坦丁堡与土耳其人达成和解。而加布里埃尔·拜特伦很快就与斐迪南二世和解了。1620年冬,斐迪南二世征集军队。西班牙国王、教皇、天主教联盟领袖巴伐利亚选帝侯和萨克森选帝侯都提供了兵力。连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瓦萨[2]也承诺会派兵支援。然而,神圣罗马帝国的新教诸侯因西班牙人在低地国家的存在而不敢前来援助波希米亚王国。因此,波希米亚王国发现自己孤立无援。腓特烈五世不是能应付大局的人。作为狂热的加尔文主义者,腓特烈五世偏爱波希米亚兄弟会,不喜欢路德派教徒,因而激怒了他们。他把圣维特大教堂变成了一个冷冰冰、光秃秃的新教避难所。由于常常偏袒自己的外国顾问,腓特烈五世疏远了十分优秀的将军图恩伯爵和恩斯特·冯·曼斯费尔德。

1620年春,波希米亚军队入侵下奥地利,但未取得决定性胜利。腓特烈五世及其同盟者开始积极投入战斗,但胜利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蒂利伯爵约翰·塞克拉斯进入了上奥地利,约翰·乔治一世则进入卢萨蒂亚,波兰国王西吉斯蒙德率领哥萨克人一直推进到下奥地利。不久,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夏尔·博纳旺蒂尔·德·隆格瓦勒率领一支大约五万人的军队由南进入波希米亚,而波希米亚只有两万五千名士兵。一座又一座城市相继落入这些侵略者手中。在一次次撤退后,波希米亚军队最终在布拉格西部的白山高地上筑起防御工事,等待一场决定性交战的到来。敌军派两支军队从这里猛烈攻击波希米亚军,尽管匈牙利人和摩拉维亚人英勇骁战并战斗到最后,但最后还是溃败而逃。大约有一万名士兵战死沙场,波希米亚人的营地完全落入敌人手中。1620年11月8日,白山战役开始时,腓特烈五世正在宫殿里安逸地举办一场盛宴,得知战役已开始,便前往战场,结果遇到了匆忙冲入布拉格的残军败将。

然而,希望还未完全破灭。布拉格可能会自我防御。加布里埃尔·拜特伦派来的八千名马扎尔士兵刚刚抵达波希米亚边境。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正顽强抵抗,守卫着几座戒备森严的城市,只有被萨克森军队占领的卢萨蒂亚投降了。腓特烈五世认为这场战争没有希望了,便撤退到布雷斯劳。各领主发现他们被亲手选出的君主抛弃了,便纷纷打开城门,听凭征服者处置。斐迪南二世把波希米亚的管理权交给列支敦士登[3]的查尔斯,而夏尔·博纳旺蒂尔·德·隆格瓦勒则前往摩拉维亚以统治该省。与此同时,约翰·乔治一世征服了西里西亚,腓特烈五世不得不离开布雷斯劳。在布雷斯劳西部,腓特烈五世的得力将军恩斯特·冯·曼斯费尔德继续抵抗了一段时间后,被迫放弃波希米亚。

白山战役

腓特烈五世

只要斐迪南二世对胜利还未有十足的把握,他就会谨慎地保持缄默。对那些反叛的臣民,他丝毫不表露自己的想法。然而,一旦他发觉掌握了局势,复仇行动就开始了。斐迪南二世下令逮捕所有冒犯他的人、指挥官和所有以任何形式参与叛乱的人,并把所有还留在布拉格并相信王室会宽大处理的人关进监狱。一场非常恐怖的复仇行动就此开始。所有加尔文派传教士和波希米亚兄弟会教徒被驱逐;在列支敦士登的查尔斯的统治下,布拉格设立了特别法庭,一边审判,一边即刻行刑。

1621年6月21日,在布拉格老城区市政厅前,二十七位主要带头人被处以死刑,其中包括布拉格大学校长延森纽斯。延森纽斯原本被判监禁,后被改判为割掉舌头。有的叛乱者被砍头,有的叛乱者被绞死;所有叛乱者为守护自己的信仰而英勇死去。死者的头颅被悬挂在布拉格大桥的塔楼上。这一天之于波希米亚,好比后来血腥的埃佩里斯大屠杀日之于匈牙利。1621年6月22日,斐迪南二世宣布以酷刑惩罚未被判处死刑的叛乱者。这些叛乱者要么被鞭打,要么被放逐,要么被监禁。叛乱者的财产被没收,被分给斐迪南二世及斐迪南二世的将军和大臣——西班牙人、意大利人、瓦隆人和德意志人。正是这时,波希米亚才有了一群外国家族,如科洛雷多家族、皮科罗米尼家族、瓦利斯家族、加拉家族、利希滕施泰因家族等。至今,人们仍然可以在奥地利或捷克发现这些家族的后裔。人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这些外国家族是如何以牺牲波希米亚人的利益为代价,靠王室的慷慨馈赠使家族兴盛的——他们很少捍卫波希米亚王国的权利。被没收财产的另一部分用于教会基金,特别是用以支持布拉格大主教辖区和耶稣会,斐迪南二世特别支持发展大主教辖区和耶稣会。有一位卡拉法神父,奉命组织了波希米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并很无知地声称:“很久以前,我们就认识到,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启发波希米亚人并将他们引回‘善’道,那就是迫害。”对此,斐迪南二世在1622年以“大赦”之名颁发赦免书结束了这场迫害。该赦免书让我们看到了斐迪南二世的宽宏大度。赦免书说,所有参加叛乱的人,都应受到身体和财产的惩罚,但国王仁爱,只要他们愿意承认自己的过错,就可以只没收财产而免除身体惩罚。七百二十三位贵族和骑士接受了这种充满讽刺意味的特赦,遭遇了部分或彻底的破产。

斐迪南二世最关心的是在波希米亚王国重建天主教。布拉格大学从饼酒同领派教授手中被移交给耶稣会会士。因此,耶稣会会士现在接管了整个波希米亚王国的教育。约翰·乔治一世曾试图支持本教派路德教派使其成功接管波希米亚王国的教育,但未取得成功。1624年,神圣罗马帝国一份文件对所有波希米亚兄弟会教徒发出禁令,并组织恢复天主教。教堂被移交给天主教神父管理,因此,许多外国神父,特别是波兰的神父来到波希米亚。不信奉天主教的人不得享有任何公民权利或从事任何职业,举办婚姻和葬礼的权利也被剥夺了。不重视禁食日、节日和弥撒仪式会被罚款。新领主授命于神圣罗马帝国在没收的土地上迫害农奴,以引领他们走向真正的信仰。但恢复天主教的这些措施还不够。在布拉格,有必要将大部分有影响力的非天主教公民流放,而在其他皇家城市,则不得不在居民区驻扎军队。波希米亚人变得更加坚毅,这种精神并没有因受迫害而有所削弱。利萨居民拒不服从。他们烧毁了居住的城镇,然后移居到其他地方。其他各城市开始爆发叛乱,但都被轻而易举地镇压。费迪南二世通过处决叛乱者和实施酷刑在波希米亚王国重新建立了秩序。这一时期造成的恐慌与犯下的滔天大罪成了宗教史上悲惨的事件之一。

紧随宗教起义的便是政治起义。斐迪南二世一获胜,就把鲁道夫二世起草的一些宪章和《皇家诏书》的原本带到维也纳,撕成碎片,扔进火里。斐迪南二世坚信,奄奄一息的波希米亚应该一直处于受奴役状态。1627年,斐迪南二世颁布了一部新宪法。宪法开篇就声明,在哈布斯堡王朝,波希米亚的王位按先男嗣后女嗣的顺序世袭。在波希米亚议会三个阶层(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之外,斐迪南二世又增加了第四个阶层,即神职人员。神职人员凌驾于其他三个阶层之上。除布拉格大主教即波希米亚王国的大主教之外,第四个阶层还包括所有拥有皇家圣职的神职人员。波希米亚议会被剥夺了立法职能,此后,这些职能均由斐迪南二世掌控。波希米亚议会只保留同意征税的权力,但无权向君主施压。波希米亚议会只商议国王提交的问题。最高法院被剥夺了立法权,必须遵从执法者判决;审判将秘密进行,在法院及所有公共法案中,要平等使用德语与捷克语。该宪法颁布几周后,一项新法令使天主教统一工作圆满告捷。该法令准予所有尚未皈依天主教的人用六个月时间来接受天主教。

按照新宪法,斐迪南二世要亲自到布拉格监督法令的实施情况,要召开议会并使儿子斐迪南三世顺利加冕为波希米亚王国国王。一些人虽然皈依天主教,但都不真诚。那些假装皈依的天主教教徒,会偷偷地在壁炉边或森林深处进行自己的宗教活动。许多波希米亚人都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去新教国家寻求信仰自由。据估计,至少有三万六千个家庭移居国外,在萨克森的德累斯顿、皮尔纳和迈森及波兰的莱什诺建立了移民区。

摩拉维亚的形势非常严峻,不亚于波希米亚。弗朗茨·冯·迪特里希施泰因被任命为该省军事总督,一上任就把耶稣会会士召回,把起义的领袖关进监狱,并没收了他们的领地。非天主教教徒被禁止拥有土地财产。摩拉维亚的移民占比与波希米亚的移民占比不相上下。在非天主教教徒流亡者中,应提一下著名教师约翰·阿莫斯·夸美纽斯[4]。他先在波兰避难,最后到了荷兰。他的作品对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至今仍被视为经典之作。约翰·阿莫斯·夸美纽斯的同胞泽罗丁的查尔斯在西里西亚避难。波希米亚文学被认为是异端邪说,遭到无情的打压。狂热的天主教传教者甚至将私人住宅里的波希米亚书籍和手稿找出并焚烧。因此,三十年战争虽然意在确保欧洲其他国家的信仰自由,但带给波希米亚的只是毁灭。

约翰·阿莫斯·夸美纽斯

尽管斐迪南二世的暴政已使波希米亚精疲力竭,但仍有人要求波希米亚为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提供士兵使之率领军队进入神圣罗马帝国。这位幸运的著名战将出生在波希米亚王国北部一个波希米亚兄弟会教徒之家。从小就成了孤儿的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接受了耶稣会的教育,因此,在孩童时期就成了天主教教徒。他的姐夫——泽罗丁的查尔斯就曾把他推荐给马蒂亚斯,并且他的第一次作战经验就来自对抗土耳其人和威尼斯人的战争。在斐迪南二世对抗叛乱时,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一直忠心耿耿,还参加了白山战役。在倾覆波希米亚这件事上,没有人比他获利更多。按为斐迪南二世服务签订的赔偿条约,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得到了弗里德兰公国,该公国有不少于九个城镇和五十七个村庄。此外,他还以低价购进了大量被没收的领地。这样一来,在斐迪南二世的许可下,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实质上相当于获得了一种小小的君主权,甚至还有行使司法和铸造钱币的权力。1626年,当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帮德意志新教教徒时,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提出自费组建并维持一支军队为斐迪南二世服役。这一提议获得了批准。他招募了三万雇佣兵进入德意志,沿途扫荡了整个丹麦王国,并因此从斐迪南二世那里得到了赏赐:先是得到西里西亚的萨根公爵领地,其次获得了梅克伦堡公爵领地,还有波罗的海海军大元帅的头衔。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给17世纪的德意志人带来的恐惧,不亚于15世纪的扬·杰式卡和普罗科普带给人们的恐惧。就连斐迪南二世的盟友也被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的成功吓坏了,要求斐迪南二世将他召回。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回到布拉格,并在此为自己建了一座宏伟的巴洛克式宫殿。他在济祖举办了一场盛宴,这场盛宴丝毫不亚于国王的宫廷盛宴。他有六十名男童侍从,并时时刻刻有保镖护卫。一些大家族甚至拒绝了斐迪南二世的宴请。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吕岑战场上阵亡

当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接过推行新教的大业时,人们发现神圣罗马帝国没有将军能抵抗这个强大的对手。于是,有人建议斐迪南二世派人去请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同意出战,但条件是他必须拥有军事和政治的最高指挥权。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的盟友萨克森人已深入波希米亚,直抵布拉格。大量波希米亚移民随他们一起返回,这些移民赶走了耶稣会会士,并准备向新教殉道者致以最后的敬意。殉道者的头颅还挂在布拉格大桥的塔楼上。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在摩拉维亚的茨纳伊姆集结军队,进入波希米亚,将萨克森人驱逐出波希米亚,并把瑞典人驱赶到巴伐利亚和萨克森。1632年11月16日,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惨烈的吕岑战场上阵亡,但瑞典人依然坚守阵地。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不得不撤退到波希米亚过冬。这段时间里,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一边与瑞典人作战,一边与他们谈判,希望借此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即确保获得神圣罗马帝国部分领土主权,也许还有波希米亚的王冠。这些谈判引起斐迪南二世的怀疑和恐惧。1634年2月25日,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遭到暗杀。很难确定他到底犯了什么罪,或者谁下令刺杀他。但可以肯定,斐迪南二世下令三千人为他举行弥撒以抚慰其灵魂时,把他的大部分领地分给了参与谋杀他的人。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的悲惨结局激发弗里德里希·席勒[5]创作了一部伟大的戏剧,竟然使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死后遭人唾弃,并受到波希米亚人的诅咒。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去世的那年,瑞典人再次出现在布拉格城外,但没能进入这座城市,不久,便离开了波希米亚。(www.xing528.com)

萨克森选帝侯约翰·乔治一世与斐迪南二世达成《布拉格和约》[6],获得了卢萨蒂亚。此后,卢萨蒂亚一直是萨克森的一部分。事实上,16世纪,卢萨蒂亚基本上已被德意志化。20世纪,卢萨蒂亚还能发现少量的古斯拉夫人的遗骸。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统治时期,瑞典人在领袖班纳的带领下再次入侵波希米亚。斐迪南三世放弃了波希米亚,让它听天由命。二十年前,那些曾是这片土地盟友的人,现在却以征服者的姿态整整占领这里一年,并使这片土地遭受磨难。一个又一个地区遭到蹂躏,瑞典人所到之处被抢劫一空。1640年,皇家军队返回波希米亚,瑞典人被迫撤退。为了亲自组织王国保卫战,斐迪南三世在布拉格定居。但在1645年到1647年,伦纳特·托尔斯滕松[7]领导下的瑞典人再次入侵波希米亚,粉碎了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并一路追踪撤退的奥地利军队至上奥地利。1648年,瑞典新上任将军奥托·威廉·冯·柯尼斯马克使用计谋进入布拉格,但由于遭到当地居民的顽强抵抗而被迫撤退。后来,奥托·威廉·冯·柯尼斯马克又率军围攻布拉格,但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而被迫放弃。布拉格得救了。

弗里德里希·席勒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

伦纳特·托尔斯滕松

奥托·威廉·冯·柯尼斯马克

三十年战争中,波希米亚遭受了比其他国家更严重的苦难。城镇和村庄遭到破坏,人口减少。人们忍饥挨饿、处境凄惨,土地荒芜,贸易中断。除卢萨蒂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之外,战前曾拥有三百万居民的波希米亚王国,现在人口已减少到七八十万。由于新宪法剥夺了波希米亚王国的独立地位,再加上受贪婪的外国贵族的剥削,波希米亚王国的国力严重衰弱。君主住在维也纳,政府由高级文官和司法官员管理,这些人形成了一种摄政政体。最高议长住在维也纳,波希米亚王国的大法官法庭降至从属地位。上诉法院院长和大法官是主要权贵,其他官员只拥有名誉头衔,只有在国王加冕时才行使官职权力。波希米亚王国的财政掌握在维也纳的奥地利王室手中,军队也成了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一部分。布拉格保留了自己的国民警卫队,但国民警卫队并不是一个军事机构。波希米亚王国仍由几个阶层组成,每个阶层由两名官员管理,两名官员分别从领主和骑士中选出。波希米亚各城镇都有市长和领事,但都受到两名官员和皇家审判官的严密监视。农民都是农奴,完全处于领主统治之下。事实上,统治农奴是贵族能保持的唯一一项古老特权,但我们绝不能忘记,这些贵族大多不是传统波希米亚贵族,而是敌视波希米亚人、效忠于自己君主的外国人。因此,农民被他们统治要比被本地贵族统治受到更残酷的奴役。正如我们看到的,宗教团结是通过宗教迫害达成的。尽管如此,非天主教派的一些追随者后来依然存续了很长时间。直到18世纪末,那些被禁止的仪式还在农村秘密举行。避难者霍利克说:“我记得大约七岁时,和父母到一片广阔而幽暗的树林。当时,我们坐在一个小车上。车子停在白雪覆盖的树下,几百名信徒迅速集合起来,开始用树枝搭起自己的小屋。不远处,挂在两棵树中间的一个铃响了,是为神圣仪式而鸣。我仍记得,就像在梦里,我听到神父布道,看到众人领受圣餐……守望的哨兵躲在树林的角落里,然后所有人兴高采烈地唱着赞美上帝的歌。布道结束后,人们在一棵粗壮的树桩旁举行了圣餐仪式。在森林深处唱的圣歌是多么悦耳、多么庄严啊!”

为了维护天主教信仰,布拉格又增加了两个主教区,即莱特梅里茨和赫拉迪克主教区。但天主教复兴最积极的推动者当然是宗教团体,尤其是耶稣会。波希米亚成了耶稣会这一著名宗教团体积极推动天主教复兴的特别地区。不知疲倦的传教士和教授拥有所有公共教育资源,并猛烈攻击“异教徒”的书籍和传统习俗。朝拜和朝圣受到鼓励,新修士在波希米亚定居,新建的修道院至少有一百七十九座。维也纳宫廷对耶稣会会士的壮大及其影响感到震惊,便迫使他们放弃对法学和医学的控制。

波希米亚民族经历了很多苦难和残酷折磨。许多领主的领地被原有居民遗弃,取而代之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移民。这些移民带来了本民族的语言,此后,这些移民的语言成了波希米亚东西边境的主要语言。事实上,神圣罗马帝国对波希米亚王国的真正入侵就从此时开始。当时,德意志人占领并控制了波希米亚王国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在维也纳宫廷的支持下,德意志人的语言逐渐成了上层贵族的语言。波希米亚民族文学被忽视。事实上,波希米亚大部分文学作品已被耶稣会会士或瑞典人摧毁,取而代之的是新天主教文学。但新天主教文学既没有旧文学的活力,也没有旧文学的独创性。然而,新天主教文学非常多产,从而证明了民族语言的活力。历经严酷考验后,今日民族语言比以往更有活力。17世纪的宗教作品填补了胡斯运动鼎盛时期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的空白。

从16世纪的文艺复兴到斐迪南二世统治时开始的文艺颓废这段时期,波希米亚的历史几乎没有出现有趣的事件。与匈牙利不同,波希米亚在普雷斯堡并没有举行争议激烈的议会,在特兰西瓦尼亚也没有出现叛乱。我们只需提到一两个事件。1680年,一场农业革命在恰斯拉夫爆发。农民拿起武器,派代表去布拉格控诉领主的残暴。代表们称,与土耳其人或鞑靼人统治下的情形相比,他们的遭遇更加悲惨,因此,要求减轻自己遭受的苦难。然而,这些代表被关进监狱。与此同时,布拉格还派军队去对付起义的农民。就在此时,在莱特梅里茨和比尔森各地爆发了一场比以往更令人闹心的起义,政府费了很大力气才镇压了起义。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波希米亚王国国王约瑟夫一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签订了一项条约。按照该条约,约瑟夫一世承诺波希米亚王国可以为神圣罗马帝国提供公共开支费用,但这些诸侯要保证波希米亚王国的完整性。然而,波希米亚王冠依然不受神圣罗马帝国控制。该条约有时被认为是后来将波希米亚纳入德意志邦联[8]的序幕。但该条约并未征求波希米亚王国议会的意见。查理六世更加密切地关注波希米亚各领主,因为他想为女儿玛丽亚·特蕾莎保住王位。为了获得这些领主的同意,查理六世提出了著名的《国事诏书》。1720年10月16日,波希米亚各领主接受了《国事诏书》。查理六世还为波希米亚议会设置了一个常设议会,以管理属于该议会合理管辖范围内的时事案件。

【注释】

[1]加布里埃尔·拜特伦(1580—1629)。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支持下,领导加尔文派联盟对抗哈布斯堡家族及天主教同盟。——译者注

[2]齐格蒙特三世·瓦萨(1566年-1632),即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1587—1632)和瑞典国王(1592—1599)。在他统治的四十五年里,波兰-立陶宛联邦是名副其实的东欧第二强国,仅次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译者注

[3]列支敦士登公国,欧洲中部的内陆小国(联合国区域集团定义为西欧国家),夹在瑞士与奥地利两国间,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另一个为乌兹别克斯坦)。同时该国也是唯一一个德语是官方语言但与德国没有交界的国家。——译者注

[4]约翰·阿莫斯·夸美纽斯(1592—1670),是一位以捷克语为母语的摩拉维亚人,职业为教师、教育家与作家。他曾担任摩拉维亚兄弟会的最后一任主教,然后成为宗教难民,并且是公共教育的最早拥护者,其理念在他所著《大教学论》中提出。他被认定为现代教育之父。——译者注

[5]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18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意志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译者注

[6]1635年,萨克森选帝侯约翰·乔治一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签署了《布拉格和约》。在该和约中,他几乎放弃了萨克森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一切要求。约翰·乔治一世因顺从而得到的奖励是获得对劳济茨地区的统治权。——译者注

[7]伦纳特·托尔斯滕松(1603—1651)奥尔塔拉伯爵,维斯塔德男爵,瑞典陆军元帅和军事工程师。——译者注

[8]德意志邦联(1815—1866),是在1815年根据维也纳会议成立的一个松散组织,目的是团结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散后余下的大德意志邦国。1866年普奥战争结束,德意志邦联解散。——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